美国巨头掐尖中国AI芯片企业:赛灵思完成收购超10亿元深鉴科技

美国巨头掐尖中国AI芯片企业:赛灵思完成收购超10亿元深鉴科技

7月18日,美国全球可编程芯片(FPGA)最大厂商赛灵思(Xilinx)宣布已经完成对中国AI初创公司深鉴科技(DeePhi)的收购。具体交易金额和细节双方均未公布。

深鉴科技2017年底寻求的B轮融资最终以被赛灵思收购结束,期间与经纬创投、汉富资本等传出过绯闻。

买家赛灵思成立于 1984年,是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芯片硬件可编程系统(SoCs)和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ACAP)的发明者。赛灵思于1985年首次推出FPGA商业化产品,如今赛灵思可满足全世界对可编程芯片一半以上的需求。

此次美国赛灵思收购了一家中国的AI芯片公司,与之相反,美国却考虑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限制中国对美国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敏感科技的投资。

根据这部于1977年颁布的法律,美国总统特朗普可以宣布全国因“异常、特大威胁”进入紧急状态,进而也就能够阻止相关交易、控制相关资产。除此之外,美国考虑推进一些企业并购安全审查改革措施,来设法限制敏感的中国对美投资。

赛灵思看中深鉴科技什么?

赛灵思开发高级集成电路、软件设计工具及作为预定义系统级功能的IP核,用户主要是美国各种云计算公司。

赛灵思在全世界有7500多家客户及50000多个设计开端。其客户包括IBM、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索尼、东芝等,而传统的半导体公司只有几百个客户。

赛灵思财报显示,2017年营业收入24.756亿美元,净利润17.3亿美元。

赛灵思收购深鉴科技,意图何在?深鉴科技又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深鉴科技由姚松和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同事于2016年共同创立。深鉴科技主推深度学习加速方案,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神经网络压缩技术和神经网络硬件平台,通过神经网络与FPGA的协同优化,以简化和加速深度学习应用,现已应用于安防、数据中心与汽车等领域。

据TechWeb消息,2017年10月24日,深鉴科技在首次发布会上,不仅发布了人脸监测识别模组DP-1200-F1、人脸分析解决方案DP-2100-F16、DP-2100-O16、深度学习SDK DNNDK四大解决方案外,还带来了自家研发的“听涛”与“观海”芯片。

据36氪消息,6月底,深鉴科技宣布了华为云的合作,将共同发布深鉴科技笛卡尔架构高效语音识别引擎。7月初,深鉴科技宣布了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商业进展,表示已有15家合作伙伴,并与4家签订合同。深鉴科技得益于在深度学习图像与语音处理上取得的成果,未来将为更多行业提供前沿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美国巨头掐尖中国AI芯片企业:赛灵思完成收购超10亿元深鉴科技

深鉴科技因为在AI芯片等的领先技术,备受资本青睐。工商资料显示:

2017年10月24日,深鉴科技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全球最大互联网金融独角兽蚂蚁金服与三星风投领投,招商局创投与华创资本跟投。

2017年5月18日,深鉴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的 A 轮融资,估值超10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赛灵思(Xilinx)、全球第二大手机芯片厂商联发科(MediaTek)、清华控股、方和资本,天使轮投资方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跟投。

2016年3月20日,深鉴科技完成天使轮 500万美元融资,加强安防布局,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金沙江创投。

美国巨头掐尖中国AI芯片企业:赛灵思完成收购超10亿元深鉴科技

股东关系

美国巨头掐尖中国AI芯片企业:赛灵思完成收购超10亿元深鉴科技

深鉴科技核心团队拥有国际性的学术影响力和资深的行业经验,团队成员有创始人&CEO姚颂、联合创始人汪玉、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韩松、首席技术官单羿、产品市场负责人刘竞秀。

姚颂是原清华大学电子系科协主席,斯坦福本科生访问学者。汪玉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ACM FPGA技术委员会亚太地区唯一成员。韩松博士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引领世界深度学习压缩与硬件加速研究。单羿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是伦敦帝国理工联合培养博士。刘竞秀是前诺基亚大中华区市场总监。

深鉴科技在压缩算法的独到优势,能帮助赛灵思在深度学习领域直接抗衡英特尔甚至英伟达。当然,赛灵思收购深鉴科技不仅仅因为深鉴科技的技术领先,还跟两家公司的紧密合作分不开。

自深鉴科技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赛灵思技术平台上开发其机器学习解决方案,两家公司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自2017年以来,赛灵思一直是深鉴科技的主要投资者。深鉴科技 CEO 姚颂的老师是赛灵思的人,赛灵思也曾对外公布过自家深度学习处理器的新方法,而在这套方法中,大多部分来自深鉴科技。

赛灵思执行副总裁Salil Raje指出,人才和创新是实现赛灵思愿景的核心,收购深鉴科技使我们的人工智能等能力保持领先。我们将继续投资深鉴科技,以推进加速机器学习在云和端的应用的部署。

中国AI芯片的弯道超车

据风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的统计报告显示,谷歌、IBM、雅虎、英特尔、苹果和Salesforce一直在竞相收购人工智能企业。2012年~2017年,已有超过200家私营人工智能企业被收购。

美国巨头掐尖中国AI芯片企业:赛灵思完成收购超10亿元深鉴科技

据36氪消息,深鉴科技所在的人工智能芯片是AI领域的一个热门赛道。国内方面,今年6月,寒武纪宣布完成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整体估值达25亿美元;耐能(Kneron)宣布完成由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领投的1800万美元A1轮融资。7月,肇观电子宣布获得前海股权投资基金、Star VC投资。去年年底,赛道上另一家高关注度公司地平线宣布了来自Intel的战投,并表示即将完成近亿美元A论融资。此外,包括商汤、依图、出门问问、思必驰、云知声等知名AI公司也都宣布了其AI芯片计划。

当前,中国在人工智能上的创业投资和专利数量确实已超过美国,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领域,中国公司的算法也全球领先。而在AI芯片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相比传统芯片行业,快速追赶,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更大。

中国生产AI 芯片的公司既包括VC 支持的创业公司,也包括中星微这样的老牌企业,既有只专注AI 芯片的,也有像比特大陆、海康威视这样从其他主业切入的。从它们的产品计划来看,除了比特大陆等致力于云端芯片以外,大部分公司都以边缘推断为目标市场,针对安防、自动驾驶、物联网设备等。这些市场规模巨大且设备商众多,比较容易获取种子客户,加快量产进程。如寒武纪就得到了华为大量购买,华为Mate 10手机的麒麟970就集成了寒武纪的AI芯片NPU——1A 处理器。

与深鉴科技的FGPA的AI芯片不同,寒武纪设计的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AI芯片。与FGPA可硬件编程的特点不同,ASIC的AI芯片是专为特定目的而设计,无法重新编程,效能高功耗低,但价格昂贵。

寒武纪是中国AI芯片的龙头企业。中科系公司寒武纪由中科院陈天石教授于2016 年3 创立,宗旨是打造各类智能云服务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处理器芯片。2017 年公司完成1 亿美元A 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阿里巴巴、联想创投等领投。

寒武纪发明的首个AI深度学习专用指令集DianNaoYu,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原来西方国家在芯片指令集的垄断。

据凤凰科技报道,中国科学院2018年5月3日,在上海发布了中国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寒武纪MLU100,其采用寒武纪MLUv01架构和TSMC16nm工艺,其能耗效率领先国际竞争对手的云端GPU方案5倍以上。

寒武纪与同为中科系的AI公司科大讯飞、中科曙光等有深度合作。科大讯飞将寒武纪智能处理器应用于语音智能处理,中科曙光今年与寒武纪合作的Phaneron AI 推理服务器量产。

除了深鉴科技、寒武纪,还有比特大陆、地平线、异构智能等中国AI芯片创业公司,不少公司也跟深鉴科技、寒武纪一样,技术处于世界一流。

中国AI芯片公司

美国巨头掐尖中国AI芯片企业:赛灵思完成收购超10亿元深鉴科技

据中金公司的预测,AI 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17 年的20 亿美元,年均增长90%到2022 年的490亿美元。GPU 的市场份额会趋于下降,FPGAs 和ASICs 将崭露头角,群“芯”闪耀。AI 芯片已成为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增长动力,未来将加速普及渗透。而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市场也将从英伟达一家独占而转为百花齐放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