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發展對甘肅的啓示: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旅遊篇)

近些年,貴州經濟持續保持高位增長,今年8月初,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上半年各省的上半年的GDP增長數據,而作為西南小兄弟的貴州位列增速前三甲,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率,在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社會福利等各方面實現了快速發展。對於這個曾經“天五三天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貧困大省,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黃果樹瀑布、老乾媽和茅臺,除此之外對於貴州就沒有印象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默默無聞的經濟貧困省,一躍成為了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了呢?而這些變化和發展經驗又可以給甘肅今天的發展一些啟示?

貴州大發展對甘肅的啟示: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旅遊篇)

貴州大發展對甘肅的啟示: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旅遊篇)

2000年貴州全省GDP為993.53億元,甘肅全省GDP為983.36億元,兩個省份的GDP幾乎是在同一水平線上,而到了2016年貴陽全省GDP為11734.43億元,甘肅省全省GDP為7152.04億元,短短的15年時間,貴州的GDP已經達到甘肅的1.6倍,GDP增長速度是甘肅的2倍,雖然僅僅以GDP來判定一個省份的發展的好壞有點武斷,但是對於貴州和甘肅這樣的貧困大省,GDP的快速增長卻是解決貧困問題,減少貧困人口最有效的措施。2016年貴州實現旅遊收入5027億元,而甘肅僅1220億元,旅遊人次貴州實現5.6億人次,甘肅僅1.9億人次。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兩個兄弟省份發展的差距如此之大,今天,小編就從旅遊行業來對比兩個省份的情況,看看貴州是如何用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

貴州大發展對甘肅的啟示: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旅遊篇)

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之後,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於2000年3月正式開始運作,西部大開發戰略呼之欲出。而正是此時,貴州省全省上下積極行動,搶抓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重點發展旅遊業,並在2001年02月20日順應旅遊業發展成立了貴州省旅遊局,重點打造服務型政府旅遊局,加強對全省旅遊工作的管理。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大眾旅遊時代的來臨,全域旅遊理念深入人心,旅遊消費已成為老百姓的剛需。2016 年,全國國內旅遊人數44.4億人次,人均出遊3.4次,旅遊總收入4.69萬億元。我國繼續保持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消費市場,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和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地位。另外,互聯網時代到來,進一步助推了大眾化旅遊消費快速發展,中國旅遊集團、同程、攜程、去哪兒、途牛等眾多旅遊企業加快融合擴張,近6年來投資旅遊業達1500億元。為順應這些變化,搶抓旅遊產業發展新機遇,進一步提升旅遊產業品質,推動旅遊產業發展,2016年5月5日,貴州省正式將省旅遊局更名為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由省政府直屬機構調整為省政府組成部門,這充分體現了貴州省委、省政府對貴州旅遊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對於做強大旅遊長板,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大動作,就是貴州全省上下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的決心。

貴州位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這裡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有絢麗多彩的喀斯特景觀,貴陽旅遊資源豐厚,遍佈了每寸土地。但是貴州旅遊近十多年究竟是怎樣迅速發展的,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積極轉型,打造服務型政府;在成立旅遊局之後,貴州省政府發佈多個全省省級旅遊發展規劃,並率先在全國開展旅遊資源大普查,摸清全省旅遊資源,著力打造5A級和4A級景區,併成立了旅遊公安和旅遊警察,通過巡邏防控、指揮調度等措施服務為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為順應旅遊發展的新形勢,貴州率先將旅遊局更名為旅遊發展委員會,由省人民政府直屬機構調整為政府組成部門。成立的旅遊發展委員會,可以統籌協調全省旅遊業發展;指導重點旅遊產品和旅遊項目的規劃、開發,組織全省旅遊資源普查、開發和相關保護工作;促進全省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市場開發戰略和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推進貴州旅遊國際交流與合作;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政府大力的推動改革,貴州政府成功的實現了轉型,將自己打造成了服務型政府,實現了旅遊業的高速健康發展。

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引進民營資本進入旅遊業;2005年,貴州創辦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通過連續舉辦,目前作為貴州旅遊產業的發展的重要載體,通過發展全域旅遊,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會參與、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加快實現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而這一切都需要資本的力量來推動,貴州省設立旅遊產業基金,撬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旅遊產業建設,積極推進景區服務設施,酒店、車站、機場、醫院等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並通過旅遊全產業鏈的發展,打通上下游,實現了旅遊產業各個環節的無縫對接。

三、交通大突破,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自古以來,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先導和基礎,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引擎。2012年12月16日,貴州啟動貴州高速公路三年大會戰,確保全省提前三年“縣縣通高速”;到2015年12月31日,貴甕高速清水河大橋建成通車,貴州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實現了5100公里的歷史性大跨越,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而未來幾年貴州將投資5000億,建成公路20萬公里,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截至十三五,貴州共建設了25個支線機場。交通的大發展也極大的促進了貴州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鄉村旅遊的共同發展,將全省9個市州串聯起來,實現了遊客快速的流動,促進了全省旅遊的共同發展。

貴州大發展對甘肅的啟示: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旅遊篇)

貴州大發展對甘肅的啟示: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旅遊篇)

四、全方位建設宣傳,打造多彩貴州;通過連續舉辦11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省委書記和省長親自向全球推介,貴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而目前隨著各種新媒體的發展,貴州注重全媒體的宣傳和推介。近幾年,貴州在全國陸續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毯式的宣傳造勢和營銷推介,全面提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旅遊品牌美譽度、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並通過中央電視臺和紐約時代廣場宣傳,在全球樹立貴州旅遊品牌,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重點在線上推介,通過聘請吳小莉、章金萊(六小齡童)、陳平、陳念萱、曲歡、尚·馬龍、李秀媛、黃英峰、唐國強、于丹、陳偉鴻、葉辛和阿魯阿卓著名藝人、名人或貴州籍藝人做貴州旅遊文化大使,利用名人效應重點打造粉絲經濟,實現貴州旅遊品牌和旅遊收入的雙豐收。

五、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從景點旅遊轉向全域旅遊;貴州省通過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使生態環境成為貴州的一張重要名片。一是開展赤水河流域試點改革。按照把赤水河打造成為貴州改革先河的定位,開展以流域為單位的綜合改革,2015年啟動了烏江和清水江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複製推廣赤水河的成功經驗。二是實施嚴格的水、大氣質量管理監測。出臺《貴州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辦法》《貴州省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方案》,對各縣(市、區)水、大氣環境質量進行實時監測,對質量不達標和嚴重下滑的地方的黨政主要領導進行約談或誡勉談話,對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幹部實行責任終身追究,確保全省水、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6年,貴州省市州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6%,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三是探索實施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研究制定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實施辦法,選擇茅臺集團、甕福集團、中化開磷集團開展第三方治理試點和重點汙染源試行自動監控設施社會化、專業化(第三方)運營,探索制治分離、治管分離機制,實現多元投入和解決不達標、偷排、漏排汙染物問題。四是在全國率先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省級決策和協調機制。貴州省於2013年成立“貴州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近年來建立了貴州省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編制實施貴州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明確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與工作制度,初步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決策和協調機制。五是率先推進生態法治化建設。2014年5月,貴州省通過了《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成為全國首個制定省級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的省份。率先在全國開展第一例由檢察機關起訴行政執法機關的環境保護行政公益訴訟,建立了打擊、防範、保護三措並舉,刑事、行政、民事三重保護,司法、行政、公眾三方聯動的“三三三”生態環境保護司法運行模式。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關於表揚貴州省環境監察局開展強力執法行動的通報》,向全國環保系統提出推廣“貴州做法”。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環保措施和生態建設,有效貴州保護了貴州的綠水青山,而隨著經濟和交通的大發展,以及國發2號文件的貫徹落實與生態文化旅遊創新區的推進建設,隨著國際山地旅遊大會等平臺搭建,隨著貴州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命題昇華,貴州省旅遊業發展不斷迎來轉折點。在全域旅遊發展的黃金機遇下,貴州省充分發揮全域“公園省”資源優勢,進一步唱響“山地公園省 多彩貴州風”品牌,向世界發聲,全面開啟“舉山地旗、走全域路”的旅遊實踐新時代,實現了貴州旅遊井噴試的發展,貴州努力保護和建設的綠水青山真正為貴州換來了金山銀山。

六、大規模引進和培養人才,實現旅遊跨越式發展;“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這是2004年上映的賀歲電影《天下無賊》中的經典臺詞。十幾年過去了,人才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承認。近年來,“人才”可以說是貴州社會各界,尤其是旅遊界最熱的話題。貴州經濟正高速發展,經濟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列。在《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有力助推下,貴州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一路疾馳向前。通過一系列引才計劃和政策的推動,貴州在人才淨流入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而“貴漂”“孔雀西南飛”等現象也顯示貴州正隆起為新的人才高地,成為國內外人才“強磁場”。通過這一列有力的措施,為貴州旅遊引進了大批高端人才;其次,通過建設高校或委託其他高校培養,為貴州旅遊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尤其是加大了對導遊隊伍的培育和建設力度,導遊隊伍規模不斷擴大,目前貴州通過導遊資格考試的導遊有14548名,持IC卡導遊已超過10000人。通過人才的引進,為貴州旅遊產業注入了大量新鮮的血液,人才成了引領貴州旅遊健康高速發展強力保障。

同樣的作為兩個發展中的省份,一個發展蒸蒸日上,一個卻因為祁連山環境問題多名省部級幹部被問責,真的是讓人心痛。而貴州的發展能給甘肅的發展帶來什麼啟示和啟發,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甘肅作為旅遊資源大省,通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全省有5A級景區4個,4A級景區81個,旅遊業從單一的接待型旅遊發展成大眾化旅遊,旅遊業對甘肅經濟的貢獻大幅提升,目前旅遊業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成為甘肅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但是長久以來困擾甘肅旅遊業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基礎設施落後,交通設施不足,旅遊接待設施落後,服務意識不足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突出問題,個人冒昧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希望可以為甘肅的旅遊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一、加快改革,重點打造服務型政府組織;長久以來,甘肅的幹部隊伍中存在官本位氛圍濃厚,服務意識不強的弊病。此次在甘肅塌方式腐敗的現狀下,應該加快改革力度,轉變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重點打造服務型政府,政府只做主要做市場社會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維護政治經濟社會秩序,保護相關企業和公民權益,提供良好的教育,為旅遊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提供良好的醫療衛生,讓遊客玩的安心;加強環境保護,為旅遊留下綠水青山;打造良好的旅遊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讓八方賓客開開心心的來,安安全全的回。

二、大力引進和培養旅遊高端人才,實現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在本土人才不斷流失的情況下,應該積極推出相關政策,通過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將甘肅打造成西北旅遊人才高地和聚集地。另外,對於目前無法引進或者旅遊產業繼續人才因拓寬渠道,加大培養力度,實現人才輸出的自我造血功能。結合國家2016年度啟動的“萬名旅遊英才計劃”,大力度而且有計劃地加強研究型、創新型、實踐型、國際型、複合型人才培養、使用、儲備,推動甘肅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增強我省旅遊業在全國乃至國際的競爭力,實現甘肅旅遊跨越式發展。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旅遊經濟發展蓄力;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困擾甘肅旅遊發展的瓶頸,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1、交通: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2017年甘肅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甘肅省“十三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綜合交通樞紐和黃金通道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將實現市州民航全覆蓋、市州有鐵路、縣縣通高速、鄉鎮通國省道、村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僅僅實現這些硬件並不夠,應為公路,鐵路和機場並不能將遊客帶到景區。目前甘肅、青海和新疆三省區在旅遊產業方面有諸多交集,但是任何一個單獨的省份經濟均比較小,所以三省可以聯合起來組建西北客運集團、西北快捷航空、西北旅遊專列,通過航空、鐵路和公路的大交通,打造西北一體化交通發展規劃,客運實現對航空和鐵路客流的快速分流,快速將旅客送達目的地;鐵路通過高鐵和普通鐵路,打造旅遊專列,重點開發絲路旅遊產品,實現三省的互利共贏;航空方面,三省所在的西北區域,區域廣大,有部分區域未通鐵路,交通不便利,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三省可以組建廉價航空公司,將蘭州和烏魯木齊真正打造成西北旅客集散中心,將三省的地級市或縣級市打造成遊客接待中心,實現遊客的快速移動和接待能力;2、景區建設:目前甘肅部分景區遊客接待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嚴重滯後,遊客體驗差,五泉山景區被4A級景區除名就是例證,省政府因出臺相關制度和文件,減緩新的4A級以上景區的建設工作,重點打造已有的4A或5A級景區的旅客接待和服務設施,完善景區功能,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改善遊客旅遊體驗,增加遊客的接待量;3、酒店;隨著寶蘭高鐵的開通,目前甘肅部分地區的酒店出現了無法預定到的情況,因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打造甘肅的酒店集團,實現優質的高中低檔酒店在全省的全覆蓋,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全省旅客的承載量和接待量;4、醫療;甘肅部分景區比較偏僻,距離醫院較遠,無法滿足遊客和景區的需求,而距離近的鄉鎮衛生院等由於醫療水平無法達到要求,而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所以應該大力培養醫療人才,擴充基層醫療隊伍,完善基層衛生院的軟硬件水平,做到隨時響應,能滿足景區的醫療需求;5、運輸;整合全省運輸資源,組建全省快捷客運集團,對客運價格實施統一定價,對司乘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做到服務的精細化和人性化;和青海省聯合起來組建西部快捷航空,重點發展廉價航空,通過擴充主要機場如:中川機場、曹家堡、敦煌、天水以及格爾木等主要機場,其次重點打造一批支線機場,打造一個跨越西北的廉價航空運輸網絡,實現旅客的快速流動,對於前期可能的虧損可以通過劃撥酒店和旅行社等資產的辦法彌補,後期自負盈虧,其次也可以通過對航空公司減免稅費,對遊客減免機場建設費等優惠,減低運營成本,為旅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運輸保障;

四、修復生態,改善生態環境,為子孫留下青山綠水;這些年隨著退耕還林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實施,甘肅的生態環境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局部地區還是有部分惡化,要想真正改善甘肅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旅遊景區的環境還需要下大氣力治理。目前,東線和中線的南水北調工程的已經實施,並且成功的向華北地區輸水,保證了華北地區經濟發展、生態修復和居民用水,但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因各方面的因素,遲遲未能開工建設,因此要想徹底改變甘肅乃至西北的生態環境,搞活西北經濟就一定要加快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徹底解決西北缺水的大問題,修復生態。其次實行生態移民,例如:武威民勤、定西、慶陽和平涼的部分區域,尤其是重點景區,實行移民政策,將農業人口轉移成城鎮人口,實現就業和致富;而在移民區域全面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徹底修復甘肅中部、平慶地區和河西走廊地區生態,生態改善後,也可以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發展鄉村旅遊和短途旅遊,為甘肅經濟未來的發展和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也可以為當地百姓換來真正的金山銀山。

五、全媒體宣傳,提升甘肅旅遊品牌形象;第一、首先可以有省政府牽頭成立西北國際旅遊博覽會,西北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甘肅旅遊節等,通過舉辦大型展會,吸引國內外旅遊企業來共同發展甘肅旅遊產業,提升甘肅旅遊品質,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宣傳,吸引更多的遊客;其次鼓勵和獎勵省內相關的旅遊企業大膽的走出去參加國內外的旅遊展會,積極宣傳和推介甘肅旅遊,打響甘肅旅遊發展品牌;第二、加大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力度,雖然甘肅在紐約時報廣場和中央電視臺投放了廣告,但是密度還不夠大,可以在一些地方電視臺投放廣告,在機場和高鐵站投放一些平面廣告,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目前微信、微博、Facebook等新媒體發展迅速,可以在新媒體上通過舉辦一些活動來推廣甘肅旅遊,例如:甘肅旅遊攝影大賽,甘肅旅遊最美自拍,西北旅遊線路設計大賽,西北旅遊遊記大賽等比賽,在新媒體上宣傳推廣甘肅旅遊,提升甘肅旅遊品牌知名度;第三、聘請甘肅籍或者外省籍知名人士擔任甘肅旅遊推廣大使,並配合組織藝術團體或者推介團隊,在全國範圍內宣傳甘肅旅遊文化;第四、動員全省的力量,把每一個甘肅人都變成甘肅旅遊的推廣大使,可以通過各種比賽活動把全省2600萬人都變成甘肅旅遊的推廣大使,實現旅遊品牌更大範圍的傳播和推廣。

路漫漫其修遠兮,一個曾經“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西南省份通過全省人民的苦幹實幹實現了經濟的快速騰飛;而曾經“天下富庶、無處隴右”甘肅卻深陷腐敗的泥淖不能自拔。這一次,我們既需要刮骨療毒的勇氣,也需要低下頭虛心學習趕超的骨氣,每個人挺起隴原兒女不屈的脊樑,苦幹實幹,那麼復興隴原大地的夢想將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