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各地都有什么样的民间风俗?

立秋节气各地都有什么样的民间风俗?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那么,立秋各地都有什么风俗呢?

一般北方都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秋季养生: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南方如苏州等“立秋”这天都有“啃秋”的习俗,家里买只西瓜,一家人围坐而“啃”,迎接秋天到来,也象征着把“秋老虎”吞进肚中。

老苏州在立秋这一天还要吃绿豆百合汤。苏州人比较讲究,吃喝也是跟着时令走。她说,绿豆百合汤是清凉解暑的物品,尽管立秋后还可能出现“秋老虎”,但是,老苏州一般在立秋后几乎不再喝绿豆百合汤了,所以就在立秋这一天“喝个够”。

在立秋这一天,老苏州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听老一辈的人讲,立秋早上洗澡,一个秋天就不会生痱子。

除了咬秋、贴秋膘等传统民俗外,在靠近浙江的吴江南部等地区,还有些啃秋桃的风俗。啃秋桃就是在立秋时大人孩子每人都要吃一个秋桃,吃完之后把核保留下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据说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