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的书法?

江湖一哥008


中国当代书法史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张旭光时代”,因为张旭光曾经是中国书协副秘书长,他的书法审美有意无意间影响了书坛。

张旭光是个有才华的人,书法自然也写到当代一个相当的高度。记得以前我有一次到中国书协办事,有人拿了一卷字请张旭光指点,我那时不太懂规矩,也进去听了几句,结果被张旭光客气地请了出去。

听说,一次在参加张荣庆先生组织的雅集时,刘洪彪帮张旭光拉纸,张旭光或一口喝光杯中酒随后杯子往后一扔,或拿起一杯酒往纸上一泼,万分激情地在纸上挥洒。

还听说,他即便出行也非常有派头,浩浩荡荡,在举办张旭光师生展时也是一百多号人开过去,盐城的朋友当得知他们如此阵势即将从苏州来盐城时,被吓坏了。

顺便说一句,张旭光现任妻子乙庄女士也写字,并且在首届兰亭奖里也看到了她的名字,真是举贤不避亲啊。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张旭光的行书我还是比较喜欢的,特别是《集王圣教序》风格的书法还有他的学习书法技法的理论,最近还出版了《行书十讲》。

学过一定时间的《集王圣教序》,在回头看张旭光的书法,可以看出张旭光对《集王圣教序》的用功之深,随手一挥,《集王圣教序》的书法味浓意足,但如果和《集王圣教序》逐字比较,又发现张旭光的书法又有自己的书风。可以想见,张旭光学习书法是在深研《集王圣教序》的基础上在完全背临和掌握其书法的线条、结构、章法、书风的精气神的基础上以《集王圣教序》为基础上而形成自家书法风格的。张旭光对《集王圣教序》的精研功夫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理论和实践深度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説,在当今时代,对《集王圣教序》所下的功夫之深是没有几人能超越张旭光的。张旭光的行书事在精熟《集王圣教序》的基础上,广采博取,而形成自家面目的。因为精熟所以写行书,落笔即是《集王圣教序》书风书韵,并且张旭光的行书不是以碑刻的金石味入书的,而是以笔情墨趣入书法的,以墨迹书法的形质来写《集王圣教序》的,这正是其高明之处,也是其书法理论的基础之一。




翰墨书道


称张旭光老师为当代行书大家,一点都不为过。张旭光老师是河北人,现任中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旭光老师不但擅长行书,而且也善隶,他的隶书是师法清人金农体,写得浑雄大气且有沧桑感。

曾听过张旭光老师的几次书法讲座,初见其人,文质彬彬的,有一股文雅扑面的感觉,对他甚是敬佩!

据了解,张旭光老师喜爱写行书,且坚持取法乎上,除了临遍王羲之的法帖外,专工 《圣教序》和《兰亭序》。张旭光老师的行书作品,幅幅流露出传统的笔法,若行云流水般的通畅,笔断意连,多力丰筋,形神兼具。品张旭光老师的书法作品,真乃是一种精神享受也!

在章法布局上,张旭光老师总是处理得微妙而有回味无穷的美感。在用墨上,他也是大胆而巧妙的,在每幅作品中,都把墨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一个书法大家的智慧和胸怀。

多年来,张旭光老师在国内书法影响极大,道内人都称他是“当代行书第一人!”

张旭光老师不但字写得好看耐看,而且人品也是高尚的。对于他的书法作品,道内人也有看法不一的,观点不同的,甚至颇有微词,但张旭光老师的是大度的,从不予以计较,这就是张旭光老师“涵化宇宙,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也是,自古以来,凡做大事的人,心胸都是这么宽广,度量都是大如天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张旭光老师的书法作品,一定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并在历史上留下一页!


中州耕牛堂主


嘴巴说得好像天花乱坠,手上功夫就似王八乌龟!

我终于明白了他挂在嘴边絮絮叨叨的学王,此“王”原非羲之之“王”,实乃王八犊子扯蛋之“王”!

当代行书第一人这样的头衔是谁给他的?是给他的字还是看他的头衔给的?如果扯下他的头衔,又会如何?

我曾特意找了几个关于张旭光的视频来看,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字,倒是他写一个字,评论一下他写的这个字如何如何的好,隔段时间就说这字出自《圣教序》何处,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如果临得好,不说都知道。圣教序就那么多个字,王羲之的帖,你看过的我也基本上临过。你张旭光说得越多,我怎么就越感觉到了心虚?有些地方,他甚至找不到语言来形容自己的感觉,便说出“我这里搞一下,搞圆了”类似的话来,这难道不从侧面反映出了其文化修养的高低么?

所谓的书法理论,他提出了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了吗?不都是剽窃古人理论东拼西凑?甚至有些东西还有很大的误解!照他这样的书写水平,能有什么资格教人?

我静静一想,他还是有资格教人的。其资格是头衔,是身份等等,这些与书法无关。

是的,与书法无关。

餐。


风清扬兮


张旭光的行书写得怎么样?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看了前面几位同行的回答及网友的评论,也谈点自己的看法。

张旭光作为书协副秘书长,在书法上应该有一些基础,在此基础上他写了《行书八讲》(也有说十讲),书中他谈了自己对学习行书的一些观点,主张学习行书不要以《兰亭序》为范本,而应以《圣教序》为范本。此论点一般人一听似乎是独道见解,仔细一想便觉得甚为荒谬!同是王羲之的墨宝,既然学王何分彼此,关键是如何取其精华。

看了张旭光的字,自称为“当代王羲之”,谋篇布局、结体用笔却没有一点“王字”的精髓和面貌,正如网友评论“说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七歪八跷”、“影响很大,水平一般”。

当代书坛近二十年来,为什么在书协里会出现这种能讲不能写(和乱写)的人?因为这些人吃着俸禄整天编书(东抄西拼),为的是扬名立万。动嘴皮子多了手下功夫自然生疏,乱划几笔充充面了。

不过书坛通过五年来的治理,风气清朗了许多,新规定书协领导不能出书、办展,这样一来就堵死了这些人扬名立万的通道;想必这种夸夸其谈的所谓“大家”,便会越来越少,百姓拭目以待!


东葫西瓢


曾参观张旭光老师的草书展,很喜欢。他对书法功底的到位与个性张扬的味道表现得十分优秀,尤其是对兰亭序冯摩本独到的品读印象深刻。他的羊毫用笔奇怪生焉避狼毫之生硬,尽显柔中之刚,作品磅礴空灵自如,绝无秀作媚俗,联合国展后回国巡展是我最喜欢的。











大岭闲人1


楷书我认为大家都比较好辨别,高下立见。

张的行书,则会有很大的空间来评价,因为行书是比较写意的,没有什么统一的评判标准,或者说有标准也是比较务虚的主观性较大。书法的魅力就在于此,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个人的写意空间,至于是否入流,个人觉得还是要看意境和行笔的走势流畅程度,或者更直观一点就是书写出来的行书是否行云流水,给人很强的画面感,让人即使看不了很懂但最起码从它的气势、笔形、整体性来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就是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大凡评价类的东西是有很大的主观性的,但这些评价要符合大众的自然的审美情趣,而不是硬说一个乱七八糟的作品是什么好书法,现在的很多书法界怪现象,就是一些所谓的书法评论家或“书法大家”互相吹捧评价出来的,让书法回归自然——“道法自然”,书法才能永葆青春,万世流芳。


击着长空的鹰


我先不说书法,先说他这个人本身。

因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他的书法作品的风格的走向。

张旭光曾说过,传统文化是书法创作的原动力,他极力排斥当代书坛的那些摒弃传统,并和传统决裂的流行风。


中国人或者说中国文人的最大缺点就是言行不一致,表里不如一。

张旭光的行书师法二王,又广泛涉猎明清及米芾,王铎,董其昌等,他特别崇尚传统文化,他提出真正的书法创作,应该是理性高原上的非理性驰骋。

他还说,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儒家的那种古典和文雅。



百度上对他的定义是,张旭光先生能写各种书体,诸如篆,隶,楷,行草,他对隶书特别情有独钟。

又说他行书用笔沉着稳健,结体严谨,风格典雅遒丽。我们夸他也夸得差不多了,下面看看他的作品吧。书法家不是用嘴说话,而是用作品说话。


对于他的书法,我不发一言,不贬一词,大家自己去评判吧。


京东千里行书法


张先生的临帖是很好的,但是他的创作一般,非常一般,他临帖的作品,节奏和韵律都很好,用笔也好,但是他创作的作品,除了墨色上有区别外,他的线条基本是一致的,更不要谈线条内部的顿挫了,他创作的作品线条过于单一,有时候写字,甚至完全就是现代人的写法,这样写出来的字,缺乏韵味。

张旭光先生作品最致命的是,格调不高,他的字,墨色呆板,笔法笨拙,境界很一般,如果不是因为他在中书协做副秘书长作为主持当时书协工作,他在书法界是无法拥有今天的声名的,这是大环境所致,无解。

张先生的长处是人品尚好,属于一个比较用功的老实人。

对张先生的评价是:一个老老实实的、资质平庸的书法官,他临帖的水平还没有很好嫁接到创作上来。


深林人未知


张旭光是当今比较著名的行书书法大家,在当今的影响力也比较大,出版过很多书法类的教程。

他的书法视频讲座《行书十讲》在网上传播很广泛,我初学行书的时候看过,推荐喜欢行书的朋友看一下。他的北兰亭书会在当今书法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举办了好几次的展览和比赛。

张旭光非常的推崇王羲之的圣教序,他的行书教学也是以圣教序为基础,据说他自己当年在非 典期间就天天憋在家里临写圣教序,圣教序对于他的书风影响也很大。

我之前是看不懂张旭光的字的,那个时候我在学习颜体和何绍基的书法,对于二王书法一知半解,不能深入,后来学习了几年的王羲之以后,也越来越能看懂张旭光的书法。

他的书法以王羲之圣教序和尺牍作品为基础,取王羲之的笔势,有时候也用大草书的笔法写行书,很有气势,笔力雄强。在当今展览书风的包围下,写二王能写出雄强感觉的不多,张旭光算是一股清流。

不知道你对于他的字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