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联电之后,台湾日月光半导体竟超越大陆五年?

首先给大家介绍日月光是一个怎么样的公司?成立于1984年,创办人是张虔生与张洪本兄弟。1989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美国上市。而其子公司——福雷电子(ASE Test Limited)于1996年在美国NASDAQ上市,1998年台湾上市。日月光集团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制造服务公司之一,长期提供全球客户最佳的服务与最先进的技术。

继联电之后,台湾日月光半导体竟超越大陆五年?

在各界媒体的大力报道下,日月光集团董事长张虔生接受台湾经济日报专访时透露,因应大陆全力发展半导体,及直接在大陆取得更充裕的资金,扩大日月光封测布局,日月光半导体计划将大陆多家子公司整合为一,可能以环旭为主体出面并购其他大陆子公司,或另成立新公司并申请在大陆A股挂牌的方式进行。

这是日月光继合并矽品后,在后段封测布局又一重点工作,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张虔生强调,大陆子公司整合,或整合为新公司在当地挂牌作业目前没有确切时间表,要等到取得政府同意后,才会有更具体的动作。

业界认为,近来鸿海、联电等重量级企业大陆子公司,都纷纷完成或规划在大陆上市,日月光半导体身为全球半导体封测龙头,加上整并矽品后,在大陆的事业版图愈加壮大,若能进一步扩大当地规模与上市作业,对日月光集团业务面与资金面都有正面帮助。

日月光集团旗下环旭目前已是A股上市公司,也是台湾半导体业首家在A股挂牌的企业。环旭主要从事电子产业模组构装,配合母公司日月光为苹果相关晶片做好系统级封装(SiP)后,再进行模组构装,并交给鸿海等代工厂组装。日光集团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系统级封装产能提供者,主要产能几乎都集中在台湾。

张虔生强调,台湾半导体厂仍较大陆具领先优势,但为因应全球半导体“大者恒大”的趋势,以及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诉求在地制造,吸引欧美日等芯片厂前往卡位,日月光必须运用大陆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在A股挂牌,取得更充裕的资金,扩大封测布局,以满足客户需求,并维系日月光在封测领先的领先优势。

面对大陆半导体势力崛起,日月光集团董事长张虔生认为,大陆人才不足,虽然砸重金全力发展半导体产业,但台湾半导体业从IC设计、制造到后段封测,还有五年以上的优势,台厂要持续增强研发并投入更先进的制程,才能维持领先。

张虔生看好大陆半导体产业未来成长机会,但他提醒,大陆虽然全力投资晶圆制造,目前仍面临人才不足等难题,预料当地厂商技术成熟到位,还要一段时间。

张虔生认为,台湾半导体产业从IC设计、制造到后段封测,有完整的供应链,而且台厂都不断在人才培育和技术研发投入大笔资金、提升竞争力,看好台湾半导体产业还有五年以上的领先优势

继联电之后,台湾日月光半导体竟超越大陆五年?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企业,2010年日月光总营收达60多亿美元,全球市占率为33.4%。张虔生表示,在大陆做半导体,不能再以土地成本为优势。日月光此番巨资投向上海,就是为在大陆半导体的初级阶段,在“人才获取”上赢得先机。据悉,公司已将至少2000名大陆员工派到台湾培训。

投资计划

根据计划,上海金桥项目完成投资后,工厂面积将达100万平方米,员工宿舍面积将达60万平方米。届时,日月光集团在上海的工业投资将会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按此规模,每年将创造550亿元以上的营收,雇用员工数量将由目前的1.1万人扩至5万人。

“封测市场的整合和人才的取得、训练,是日月光进军大陆的主要原因,人才是日月光能否快速发展和扩大市占率最大的挑战。”张虔生表示。

此外,随着集团在上海投资和营收的增长,日月光还决定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兴建上海总部大楼,将分三期开发,约12万平方米。

上海总部预定2012年正式运营,开发完毕后,预期可容纳上万名管理和研发人员。“设立上海总部,表示我们未来的成长中心将聚焦大陆,而设立研发中心,则是我们要培育半导体后段封测人才,支援集团在大陆的产能扩张。”张虔生说,到大陆投资设立新厂,并不意味着要关闭台湾地区的基地。

他介绍,台湾的生产项目仍在持续扩大,高雄厂、中坜厂的产能将会扩大3倍,未来台湾地区的员工也将达到5万至6万人。

日月光集团投资计划宣布当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也亲临现场表示,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实施,两岸经贸关系出现良好的局面。

市场

日月光集团主要从事半导体后端封装测试。据了解,该产业的产值约为3500亿元人民币,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都很小。“日月光是其中最大的公司,其余分散的有150多家企业。”张虔生表示,市场的整合将是此行业的最大机会,而整合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的取得和训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