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2018年西泠印社春拍,时大彬制朱泥拼砂扁圆壶,以109.25万元的高价成交,此壶不仅让我们一睹大彬朱泥砂壶的魅力,亦为我们揭示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传奇。

良陶一“时”,青湾不朽。

法门觉海,调泥六通。

问有无意,清容重逢。

汲浪东归,素心调同。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时大彬 朱泥扁圆壶 6.2×15.3cm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原盒盒盖题记“直入衜(道)人爱玩”

田痴,就是田能村直入(1814~1907),是著名画家田能村竹田(1777—1835)的女婿。翁婿二人不仅能诗善画,也是日本茶文化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都为推广煎茶文化作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田能村直入旧影

按照明治时期美学家冈仓天心(1863-1913)的说法,中国茶史分为三个时期:唐代的煎茶象征着古典主义,宋代的点茶代表的是浪漫主义,明代的淹茶则是自然主义。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幕末时代的日本,风尚自由,茶文化在日本也进行着分流,要树立起各自的正源。

直入道人领衔的青湾茶会,以完全开放的姿态,确立了黄檗宗禅僧“卖茶翁”为偶像,梳理日本茶文化谱系,与在日本王公贵族之间流行已久的,以千利休为“茶圣”的抹茶道分流。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青湾茶会是对社会公众开放的,爱茶者不论职业差异,地位高低均可参加。

开始规定是需要特别受邀,之后过客只需要投上名刺也可以参观,甚至最后没有名刺也可以观览,“投名刺而至者一千二百人,不投者则不知几千人”,盛况可想而知。

田能村直入用图录的形式记录了,两次青湾煎茶盛会,就是1863年刊行的《青湾茶会图录》。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图录分天、地、人三卷。一席是田能村小斋所画,其余均为田能村直入的画作。

图文并茂地描绘了两次茶会的茶席名称、席主人员所处位置、茶具茶叶、装饰物件等,还记录了茶人参加茶会时即兴所作的诗文。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青湾铭》提及的前代中国茶人隐元禅师,就是隐元隆琦。在明末佛教昌盛的环境中,隐元隆琦复兴福建黄檗山万福禅寺,开出临济宗黄檗派

长崎唐人邀请,隐元等黄檗派僧人先后东渡,弘法日本。隐元禅师的到来,打破了禅海的寂寞,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由此而开,形成黄檗宗。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隐元禅师是日本禅界黄檗宗的始祖及煎茶道的始祖

这把田能村直入自用时大彬扁圆壶,即为京都万福寺旧藏。现在京都万福寺还藏有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所携带的时大彬所制大壶。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隐元禅师大彬款大壶 京都万福寺藏

隐元禅师当年创建京都万福禅寺时,从名字到格局,一切寺规都依照中国旧制,促成了自鉴真东渡以来,中日宗教界的又一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和专注于茶道的礼仪的宗匠茶不同,沉醉于品茶风雅的日本“文人茶”,也处处透露着中华元素的气息。

一把时大彬朱泥扁圆壶,一段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传奇

《青湾茶会图录》细致地用图文纪录了茶席时摆放的文房四宝,比如曹素功的墨、端溪砚、孟臣罐、德化窑白瓷、南京窑青花碗,从而保证卢陆茶风继承者的正统性,维护了黄檗卖茶翁“卢仝正流”的权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