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进军美国,注定以失败告终

今天,小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小米最快将于今年进入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我宁愿相信,这是小米为了备受瞩目的首次公开招股而搞的一个噱头,毕竟在小米成立的第三年也就是2013年,雷军就曾准备进入美国市场。

小米进军美国,注定以失败告终

“我们一直在考虑进入美国市场的问题。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或是2019年年初进入该市场,”雷军说。作为中国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近年来已分别布局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据小米自己说取得了“成功”。目前,小米正在把智能手机推向部分西方市场,其中包括西班牙市场。今年年初,小米在西班牙开设了实体店。

而“成功”的小米印度公司2017财年销售额增长696%,达到8379.3千万印度卢比(约合85.8亿元人民币),而2017年小米公司中国市场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如果这样的印度市场也算成功,那说明成功真的很容易。

在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上国内品牌占绝对主导地位,华为以1.02亿部的销量排名第一,销量份额为23%。

排在第二位的是OPPO全年销量7756万部,第三位vivo为7223万部,第四位苹果为5105万部,第五位小米为5094万部。同2016年相比,这四家增幅都不大,约在5%至8%之间。

小米进军美国,注定以失败告终

而在全球智能手机利润份额占比中,苹果达到87%,三星约为10%。这意味着,所有的中国手机厂商加在一起,只赚到不足3%的利润。排名紧随苹果、三星之后的分别是华为、OPPO、小米、vivo四家中国手机商。

小米创立初期,依靠其独特且新颖的饥饿网络营销模式,迅速打开市场,而随着消费者选择性增多及线上利润空间压缩,导致其增速及市场占有率逐步降低,对于小米来说,线下渠道一直是其软肋,小米若想发力线下市场,需跨过OPPO和VIVO两座大山,短期内这个目标很难实现,所以只能学习华为,去海外市场碰碰运气。

小米进军美国,注定以失败告终

小米如想在海外市场有所建树,需克服以下几个困难,否则最后注定会以失败收场。

1、政策原因

“它提供了恶意修改或窃取信息的能力。它提供了进行未被发现的间谍活动的能力。”这是美国一位联邦调查员对美国购买华为和中兴手机的建议,通俗点讲就是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的负责人建议美国的所有消费者停止使用中国公司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产品。当然这有可能是接口,毕竟是华为Mate10 的芯片,没有用美国的高通,而是用的中国芯!

小米进军美国,注定以失败告终

小米使用的是高通的芯片,不知道会不会拥有不同的待遇。

2、水土不服

作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对主力,美国运营商占据了90%渠道,紧握主要话语权,它放弃了传统的补贴制度,消费者就必须要全价购买苹果、三星等旗舰手机,即使是999美元的iPhone X。而失去了与美国运营商合作的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华为,迄今为止在美国只有0.4%的份额。华为2018年冲击苹果世界第二手机手机市场份额的已经几乎无望。

小米进军美国,注定以失败告终

小米的低价促销战略,在美国能否掀起新的购买浪潮,还未可知,毕竟美国人民可不缺钱花。

3、知识产权

小米在公司性质上更接近一个智能硬件、电子消费产品和互联网公司,与华为、中兴除手机业务外,据小米总裁林斌和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向美国媒体介绍了小米过去几年的业绩,小米的主要产品线以及在美国市场未来的规划。小米进军美国市场将会从耳机、移动电源等配件开始,预计今年上半年将会通过网络销售的方式开售。

小米进军美国,注定以失败告终

但是由于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小米最主要的小米手机和小米平板,还没有在美国市场开售的计划。

HTC和三星的前车之鉴都不是很久远的事情。而且目前小米在印度市场已经遇到了专利壁垒,好在高通的专利授权体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是仍然面临着爱立信的诉讼压力。

小米进军美国,注定以失败告终

最后

美国市场势必是一个难以入口的肥肉、华为因核心通信业务太过强大,而被美国拒之门外。小米等年轻的国产手机公司也不得不在进入美国后,面对运营能力的考验和异常激烈的商业竞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