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在介紹今天的片子前,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有多久沒認真看完一本書了?

一週?一個月?還是一年?

當碎片化閱讀逐漸取代傳統閱讀,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

有一群愛書之人,卻在逆流而行——

書迷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這是來自央視的一套紀錄片。

它於今年的「世界讀書日」(4月23日)在電視臺開播,可惜收視寥寥。

豆瓣上,看過的人也僅有幾百人。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但,這絕對是一部不該被埋沒的良心記錄片。

《書迷》一共4集,分別從做書、開書店、淘書、販書四個角度,講述了愛書之人與書籍的淵源和羈絆。

首先,講的是「一本書的誕生」。

大家都看過書,但是瞭解書籍的製作和裝幀設計的人卻不多。

在中國,有一位相當有名的書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朱贏椿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國畫系,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畫家。

但是在陰差陽錯之下,他卻成為了一名書籍設計師和美編。

十餘年間,經由他設計的書多次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世界最美的書」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關於朱贏椿的個人審美,從他的工作室就可見一斑。

在南師大的隨園校區,他將一處廢棄的印刷廠房改造成了“隨園書坊”。

大樹、綠植、老房、小貓……

朱贏椿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了一部部書籍的設計製作。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朱贏椿設計的書籍,都特別有設計感和質感。

比如《蟲子旁》,記錄的是他在書坊院子裡觀察到的各種昆蟲。

手稿+照片+文字的形式,頗具自然古樸之感,又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而另一本書《不裁》,運用了獨特的裝幀設計。

首先是在書的扉頁,藏了一把用紙做的刀。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在書的中間,每兩頁是連在一起的。

讀者在看書的時候,需要看一頁裁一頁,極大地加強了讀者與作者的互動。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如此大膽而有趣的設計,使得此書擊敗了545名對手,最終在德國舉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中脫穎而出。

說起來,在朱贏椿設計的所有書裡面,有一本叫《平如美棠》的線裝書尤其值得一提。

「平如」是一名年逾九旬的老人的名字,「美棠」是他妻子的名字。

在老伴過世後,平如老爺子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了和妻子相識、相知、相愛的點點滴滴。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老人雖然沒有學過畫畫,但是每一筆都飽含深情。

朱贏椿在設計這本書的裝幀時,也充分保留了這種自然真誠的情感——

大紅色的封面,象徵兩人感情的濃烈。

而金色的海棠,則表現了一種矢志不渝的堅貞。

再加上老人親手寫的字體,可以說在內容與形式上實現了完美結合。

這本皮相和肉骨相得益彰的作品,出版後取得了極好的成績。

不僅銷量超過20萬冊,還被譯成英文、法文等語言遠銷海外。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一本書的誕生,要經歷作者、編輯、設計者等多人的努力,可以說是非常不易。

同樣,想要把一本做好的書賣出去,也不容易。

尤其是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願意去書店買書的人也原來越少了。

如何把書店做出特色,成了一大難題。

在昆明,有一家特立獨行的小書店就提供了很好的方案。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馬力是這家麥田書店的老闆,有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

首先,書店運營的時間就非常任性——一年四季,書店都是12點才開門。

另外,書店的空間也非常小,只有17平米。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書店裡擺放的每一本書都是由馬力精心挑選出來的。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馬力在挑選書時,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符合自己的口味。

因此,每當有客人光顧時,他都會和客人攀談介紹。

每逢書店週年慶的時候,他還會自己做一些小禮物作為贈品。

一來二往,大多數顧客都在私下成了他的朋友,書店的生意也自然有了保障。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買一本書的過程,就像去了解一個新朋友。

馬力的身份,就是作為中間人,將這兩個未來的「朋友」聯繫起來。

相較於馬力這家以「小」出名的書店,錢小華的先鋒書店可以說是非常「大」了。

有多大?一張圖告訴你——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是不是覺得書店的格局似曾相識?

沒錯,這是一家由地下停車場改造成的書店,佔地4000平。

這家書店曾被英國廣播公司評選為“全球十佳最美書店”

不僅如此,他還成為了南京的文化地標,以及無數文藝青年們最愛的去處。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從名字就可以聽出來,錢小華的經營理念就在於「先鋒」二字。

除了這家由停車場改造成的書店,他還嘗試過在鄉村開書店

一開始,這種想法遭受了很多質疑。

畢竟,鄉村本來就人少,並且購買力也遠不如城市。

錢小華偏偏不信邪,在安徽黟縣開辦了碧山書局。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和一排排的書架意外地合拍。

當地的村民都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經常在茶餘飯後來這裡看書,十分熱鬧。

一開始,碧山書局的存在宛如一座公益圖書館,只能給當地村民提供便利,幾乎沒有盈利的空間。

突然有一天,有人把書局的照片發在網上。

一瞬間,這個建在鄉村裡的書店火了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不僅賣的書越來越多,還潛移默化地推動了當地的旅遊事業。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有人在想法設法地賣書,也有人在想方設法地買書。

不過,他們想買的卻不是一般的書,而是具有收藏價值或特殊意義的舊書。

這樣的人又被叫做「淘書人」。

天津的徐鳳文,就是一個職業的淘書人。

每到週末,他都回去天津的海河邊淘舊書。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每次淘書的過程,就像是一場豔遇。

一旦碰到喜歡的書,不折手段也要搞到手。

徐鳳文有一個用舊廠房改造的書房,裡面擺滿了他30多年來淘到的三萬多本書。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這些年來,他搬了無數次家,但是自己珍愛的書籍卻一本沒丟。

肯定有人要問了:何必買這麼多書呢,買了又看不完。

史航的一句話,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我頭頂的星空我沒有數過

我又不都看得見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一本喜歡的書,對於書迷來說不僅僅是用於使用的商品。

它更像是一個古董,一件精美的收藏品。

透過泛黃的紙業,可以感知那個年代的社會人情和審美密碼。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讀書,可以說是最廉價的「投資」。

但是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讀書卻變成了一種奢侈。

據統計,2016年,中國人均讀書近8本;到了2017年,人均讀書已不到1本。

尤其是紙質的書籍,在同花樣百出的娛樂方式競爭時已日漸式微。

片中記錄的每一位,都是在這股浪潮中逆流而上的人。

他們始終在身體力行地捍衛這種最原始,卻又最直抵心靈的文化傳播方式。

向每一位用心做書、讀書、買書、賣書的「書迷」致敬。

央視這部新出良心片,不看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