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解除“首日破发”魔咒,大涨背后的血与泪又有谁看到?

虽说上市之路有些曲折,但映客登陆港交所挂牌交易之后,第一天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至少,没破发。

7月12日上午9点30分,敲钟的大锤落下,映客成为该交易所娱乐直播第一股,股份代码为3700,以4.32港元开盘,较发行价3.85港元上涨12.21%,涨幅一度突破40%,市值约合107亿港元。

映客解除“首日破发”魔咒,大涨背后的血与泪又有谁看到?

这个成绩对于最近扎堆上市的公司来说算是很不错了,仅在12日当天,就有其他7家公司一同赴港IPO,其中3家破发,而此前优信、小米等知名公司上市也均未逃脱“破发魔咒”。

由此看来,映客还算是最近“扎堆”上市的公司中,难得的一位“幸运儿”。

“幸运儿”服下资本“砒霜”

映客“幸运”的背后,其自身折价上市也许脱不开关系。

昨日映客公布了IPO募资额,约为10.49亿港元。按目前3.85港元的定价,映客总市值约7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不超过65亿元。按2017年净利润计,PE仅为8倍出头。

这个数字对于映客来说并不理想,与“游戏直播第一股”虎牙当前逾450亿元的市值存在较大差距。如此的折价迎来一波大涨,看来也是情理之中,更何况虎牙上市,也是一波利好开局。

映客解除“首日破发”魔咒,大涨背后的血与泪又有谁看到?

映客这个幸运儿打一出生就是顺势而行,三年就做成了独角兽。回到2016年,在这还没有短视频入局的这一年,是属于映客的“直播元年”。

第一季度,映客的月活数超过4000万人次,这样的涨势在同年6月达到高潮,该时段映客的月活数突破4500万人次。强劲的表现延续到第四季度,当季映客的月活平均值为3000.6万人次,月均付费用户数量平均值为248.6万。

映客解除“首日破发”魔咒,大涨背后的血与泪又有谁看到?

映客在当时成了整个直播行业里真正的独角兽,资本青睐随之而来,其中就有腾讯的影子。

映客在成立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估值就突破了30亿元,增长是被资本催熟的,自身的产品并没有跟上,当下资本常见的模式是给企业足够的钱先抢占市场把盘子做大,最后拖死对手,借助企业未来的想象空间进行IPO。资本的砸钱疯狂推广让映客DAU增长迅猛,但是随着直播风口的过去,以及用户对于秀场模式的麻木,映客的DAU快速下跌。此时被资本催熟的后遗症开始显现,映客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管理也没有跟上。

有人说,映客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是吃了资本“裹着蜜糖的毒药”。

在当时映客业务与管理还未成熟的情况下,资本的疯狂已经让其肆意生长,只管做高估值,但当很多问题严重到不得不去解决时,资本又退场了,留给映客一地鸡毛。

很快,整个2017年,映客没有新的融资。而腾讯也将筹码多放在了虎牙身上,直到如今上市,映客好像也没有等到这个巨头的回心转意,并且映客在2017年末还有登陆A股失败的传闻,如今的大涨,不知会不会只是一场短暂的“春天”。

映客5.0时代继续发力

映客在这几年已经做了诸多调整,早先被人诟病的陌生人交友模式与刷量疑云,如今已有较好的改观,不过映客收入结构的短板在于,营收结构单一,且严重依赖直播。但短视频及其他竞争对手造成的用户数量的波动,都可能反映到整体收入中。目前映客月均付费用户数量已经下滑,而高净值的充值用户撑起了打赏大盘。

对此,映客规划将在短期内获得可观广告收入。今年,映客成立了广告销售团队,并且已经开始试水,在活动中引入赞助商,与品牌进行战略合作。同时,映客6.0社交化的改版,通过将“动态”、“关注”等标签的前置,也拓展了多维场景,希望带动广告承载量和效果的提升。

中长期来看,映客将拓展娱乐产业链化和多元化行业渗透。

映客解除“首日破发”魔咒,大涨背后的血与泪又有谁看到?

另据奉佑生透露,公司目前有四五条产品线,而且还有一款面向三四线老年人的社交产品,数据非常好,并且映客下一步还将发展游戏社交领域。

就直播行业整体来看,映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很多文娱圈的公司一样,奉佑生勾勒的,是一个泛文娱领域的图景。他在A8新媒体集团的分享中提到,“映客要在保持自己品牌和标签的同时,下沉到二线城市,抓住更多有才华的主播,并围绕美这个点,制造一个城市化的线上娱乐中心。”

而上市之后的映客,距离这个目标还有距离,如何突围和寻找更有吸引力的业务,也是它接下来的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