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桃產業結構,促進合理髮展

破解桃產業結構,促進合理發展

一、組織層面

1、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和苗木生產許可制是控制面積無序擴大的靈丹妙藥。

只有強大的種業,才有發達的生產業,發達國家是通過三位一體的方法壯大自己的果樹產業。育種者把新優品種收取品種使用費或專利費提供給育苗公司,育苗公司獲得品種使用權後,繁殖安全、可靠、有市場前景的品種苗木銷售給種植者,種植者購買具有市場競爭力、暢銷的品種苗木進行生產,育種者獲得品種使用費,不斷研發更有前景的新品種,形成良性循環。因為有門檻、政府補貼和法律管控,發達國家的果樹業較為平穩。

我國也頒佈了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完成育種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授權品種,享有排他的獨佔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品種權人許可,不得為商業目的生產或者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侵權者的低成本使苗木繁殖量無限膨脹、市場無序競爭,果農只圖便宜,盲目種植,使同類品種過量生產,衝擊市場,到頭來“賣果難”坑害了千家萬戶。對侵權者施以法律層面的懲罰,加強執法力度,“傷筋動骨”,使我國的苗木市場能夠健康、穩定發展。有些苗木商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惜以“高密栽培高效益,高價回收果品”為誘餌,果農因為種植密度太大,技術又不配套,生產不出優質果而無奈。不法苗木商侵害了育種家和種植者的雙層利益,攪亂了中國果樹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政府要有序、有力地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2、政府合理補貼,服務桃產業

合理補貼:城鎮化使一些地方土地撂荒現象嚴重,留守老人使土地的生產功能貶值,土地流轉就應運而生,但當下的農業企業因為土地租金高、勞動生產率低而“賠了夫人又折兵”。機械化作業需要較高的投入,政府需要提供部分扶持資金。首先要區域化,在適宜的地方種適宜的東西,對優勢產區進行扶持,擠掉或淘汰不適宜區,即淘汰落後產能。果樹集中區域如蒙陰、運城、碭山、平谷等地,還可以扶持成立專業服務公司,為家庭農場、合作社,提供修剪、噴藥、分級包裝業務,為物聯網技術、網絡銷售提供指導性服務,才能標準化管理,形成品牌,促進發展。

服務平臺:過去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被一股腦的推向了市場,農民的責任田成了試驗田。技術人員自謀生路,要麼轉行,要麼“賣肥賣藥”,商業行為牽著果農鼻子,就可能過量施肥用藥,後果可想而知。

縣級對口管轄的林業局、農業局,搞一些評優激勵機制,如過去面積小時搞“桃王獎”,現在產量多了需要高品質,搞“風味皇后獎”,鼓勵、引導生產。政府還可以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對病蟲害進行預測預報、專家在線、全國市場銷售行情分析,蓄合力惠及桃產業。資源整合、物聯網技術(包括銷售、栽培技術、果樹認養)等。人才培養如抓實陽光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頒發職業農民資格證,解決農業人才斷層問題(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

二、市場層面

市場是風向標,消費者是上帝,要審時度勢確定生產目標,目前消費者趨向高品質、放心果、多樣性,那就必須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1、市場管理:准入制:果品自檢、送檢、抽檢。追蹤制: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將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結合起來,逐步形成產銷一體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實現規範化、制度化。通報制:嚴重問題產品黑名單。

2、市場開拓:高品質簡包裝(樹上成熟的桃才有香甜可口的風味,但不耐運輸,這就需要單層包裝),少量禮品合精包裝(有些消費者需要送禮於親戚朋友,面子還是要有);網絡銷售(特別是年輕人群,在家就要品嚐五湖四海的美味);旅遊銷售(城市居民更希望利用週末、節假日到農村去,品嚐美味的同時,享受田園風光,利用“自駕遊”“採摘遊”等形式,辦桃花節、採摘節、美食節等,打“大眾消費”牌,吸引遊客購買正宗的樹上成熟的鮮桃)。

3、利用航運、高速公路、高鐵發達的運輸網絡,利用經紀人團體,提升“農超對接”深度:加強與百果園、歡樂果園、鮮豐水果等銷售商和家樂福、沃爾瑪、萬達廣場、萬象城等大型超市的合作,拓展優質桃的銷量。開拓電商合作、網絡營銷等新渠道,利用新的營銷渠道,開拓市場。

三、技術層面

1、區域化

適地適栽,產業向優勢產區調整,優勢產區做好種植佈局,生產向優質果品調整,重點區、核心區根據規模確定品種結構,打出品牌。大型果園做好標準化建園、機械化管理,分級包裝、冷鏈貯運、超市品牌化連續供貨等工作。優質、安全,可持續發展。次適宜區利用比較優勢,僅做好插空補缺、特色生產,不要盲目發展。

2、品種是效益的源泉

優良品種是增產增效的第一要素,高品質是核心競爭力。遠離城鎮種植時選擇耐運輸品種;近郊種植時以品質為主,新奇特的蟠桃、油蟠桃、黃肉桃、紅肉桃、小型果等,下面提及一些目前高效益的品種,供參考選擇。

(1)蟠桃品種:同等條件下蟠桃的風味要好於園桃,肉較薄,食用方便,目前蟠桃面積很小,消費者歡迎,發展空間很大,優良品種如早黃蟠桃、中蟠13號、中蟠15號、中蟠11號、中蟠17號、中蟠19號、中油蟠5號、中油蟠7號、金霞油蟠桃、中蟠10號、中蟠12號、中蟠14號、中蟠16號、中蟠18號等,不同地區配套相應的栽培管理方法,生產出優質、高端的蟠桃、油蟠桃,目前有果農畝收入在2.8-6萬元。

(2)黃肉桃品種:黃肉桃品種的胡蘿蔔素合理較高,套袋果在南方市場更受歡迎,優良品種如中桃金陽、中桃金蜜、中桃金美、錦繡、黃金蜜3號、黃金蜜4號等,2017年6月田間收購價每公斤8-10元。

(3)紅肉桃:紅肉桃花色苷含量高,含鐵量高,更有營養價值,如中油墨玉、中桃2-30、硃砂紅、紫英桃、透心紅等。

(4)油桃:油桃目前栽培面積也較多了,但個大、耐運、味濃、黃肉的套袋果依然價格堅挺,如中油金冠、中油金銘、中油金帥、中油金紅、中油金瑞都屬於大果型。

(5)普通桃:普通的白肉桃佔60%以上,各地市場表現不同,依現有比例種植插空補缺的品種,關鍵是把品質要搞上去。中桃紅玉、霞脆、中桃5號、秋碩蜜、中桃22號等是果實較大,品質優良的品種。

(6)觀賞桃:鄉村遊是朝陽產業,桃園結合休閒觀光、自採、餐飲等活動,能夠提高收入,大型果園可以搞桃花節、採摘節等。觀賞桃品種如探春、迎春、報春、元春、銀春、滿天紅、紅菊花桃、絳桃、緋桃、人面桃、灑紅桃、白垂枝、鴛鴦垂枝、灑紅龍柱桃、畫春壽星等。

3、高品質的技術措施

品質就是新的利潤增長點,讓我們吹響品質的號角,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品質從建園開始,提倡高標準整地、優質壯苗、管理好根系、精細化花果管理、合理產量、做好病蟲害防控。

(1)苗木質量

品種知識產權轉讓給有實力的育苗公司,按國家桃苗木標準生產。苗木質量高,容易整形,園相整齊,便於機械化作業。

(2)寬行,簡約化高光效樹形,讓樹多曬太陽

劣質桃多數來自於“密”,來自於追求個大,追求產量。通風透光條件差,病蟲害相對嚴重。提倡寬行栽植,見下圖。

破解桃產業結構,促進合理發展

破解桃產業結構,促進合理發展

(3)土壤疏鬆,根系增氧,多施有機肥,減少化肥,適量灌水

以有機肥為主、兩肥並用。行間生草,增加有機質,同時改善果園環境,益蟲群落增加。當產量水平2000公斤/畝時,有機肥3~4方/畝,氮肥(N)12~16公斤/畝,磷肥(P2O5)7~9公斤/畝,鉀肥(K2O)17~20公斤/畝。落實到一般實際生產園,秋施基肥,腐熟的圈糞按斤果斤肥+500公斤/畝粉碎的黃豆或豆餅+50公斤/畝15%的三元複合肥,拌勻,8-10月施入。生長季每畝施50-100公斤氮磷鉀各15%的三元複合肥,分別在花後25天和成熟前40-50天施入即可。

(4)控制產量

畝產量1500-2000公斤優質果(多餘果疏掉),不一味追求大型果,一般中晚熟果實大小250-300克較為適宜。以品質為第一。做好起壟、地膜或地布、嚴格疏花疏果控制產量,根據氣候和市場進行果實套袋或避雨栽培。

(5)加強病蟲害防控

做好病蟲發生發展的預測預報,有的放矢,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多用高效低殘留的植物源、微生物源農藥。

(6)採後處理與市場營銷及果品加工

按果實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級標準,合理預冷、包裝、冷鏈運輸、貨架冷氣銷售。推介、展示、引導消費。緊盯長三角、珠三角、不忘東西北,開拓俄羅斯、東南亞市場。桃罐頭、桃汁、桃片、桃脆片、桃點等加工品的生產。

(7)休閒觀光果園的建設

利用桃文化,利用果園生態、利用田園風光、利用農家樂,進行觀光農業建設。

為了適應這種趨勢,使桃產業實現高效可持續發展,作者結合歷年的試驗數據及考察資料,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編寫了«桃高效栽培與病蟲害識別圖譜» 一書。該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提高果樹(桃) 生產效益的指導思想,主要包括提高桃生產效益的重要性、專業戶如何提高桃栽培效益、家庭農場如何實現高效益栽培、合作社如何提高生產效益、農業公司如何實現高效益生產、都市農業如何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等;其二,提高桃生產效益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桃優良品種、高標準建園方法、高光效樹形培養及修剪方法、精細化果園管理、根系管理、設施桃管理、常見病蟲害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