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击法军的真相是什么?四个字

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消息传至巴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官冯子材老当益壮,身先士卒,显示出高超的用兵艺术。然而,中法战争从1883年12月正式开始,直到1885年正月初三日清廷才正式下旨重新启用冯子材,其中原因何在?清廷为何启用年近70岁的萃帅冯子材,难道大清无人了?清廷为何不在战争一开始就启用冯子材,却要等到战事节节败退,战争末端才启用冯老将军?真相是什么?“纵横国史”认为真相只有四个字,下面带你回顾这个过程,探寻年近70的冯子材重新被启用的真相。

冯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击法军的真相是什么?四个字

在中法战争中,清廷重新启用冯子材的过程暗含了清廷朝野内外各派系权力的明争暗斗。中法战争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而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却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却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自1862年清廷授予冯子材广西提督一职至1883年7月(中法战争前夕)他正式卸职的20余年里,冯子材在上述势力中两边不讨喜,在天下督抚半出湘淮的晚清,冯子材既不是湘系实力派系统人物,又不是掌权派淮系门生故吏或旧部将领,他出身绿营,但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绿营的表现表明它不再是清廷可倚仗廷柱。冯子材只是一个以军功起家的实力派人物,兼之个人生性耿直,多次秉公弹劾属湘淮两系系统、在广西任军政要职的徐延旭(徐在任广西太平知府时被冯弹劾)、赵沃(赵平叛失利却假冒战功被冯弹劾)等人,得罪了系出湘、淮的两广一把手刘长佑、黄桂兰和张树声等地方疆吏,受人排挤,尤其是在1882年清廷下旨任命冯的老对头徐延旭出任广西布政使,后升任广西边防督办和广西巡抚,更是有指挥广西提督之权,徐已凌驾于冯之上,冯子材不得已于1883年正月和五月称病辞去干了20余年的广西提督一职(黄桂兰接任广西提督一职),避祸回钦州老家颐养天年。

冯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击法军的真相是什么?四个字

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法军扬言侵犯广东,清廷下旨冯子材办理地方团练,但并不打算重用他。1884年2月邓承修提议朝廷启用冯子材协助两广总督张树声帅军驻南宁督办广西后路,清廷则因北宁战败,下旨启用冯子材赴关外接统时任广西提督的黄桂兰所部,要求冯“力筹战守”事宜,却没有给冯实际官职。两广总督张树声把朝廷的意旨传给冯子材,遭到婉拒。

为何冯子材会在国难当头婉拒朝廷的任命?原因一方面是冯子材仍不知清廷会如何处置对北宁战败负有责任的黄桂兰、徐延旭、赵沃和张树声等人,若冯接任,则这些对头的职位均比他高,即使同级,也会对冯产生非常大的性命威胁(随便把战败或责任推到冯身上上奏朝廷)。张树声当时上书李鸿章就诋毁冯子材,李鸿章当天回复说认为冯不胜任。这表明当时湘淮势力乃至朝廷对冯子材没有足够重视,而把持朝政的淮系将领甚至对冯子材宿怨未解。在《龙之战》这部电影有一个情节:雪帅彭玉麟(真实的历史是当时彭为钦差大臣、兵部尚书、帮办广东军务等职)在慈禧面前力荐冯子材重掌广西军事,李鸿章却极力反对,并对慈禧说当前清廷与法国谈判,不宜节外生枝,认为冯生性癫狂(意指冯子材多次上奏弹劾李及其淮系将领贪赃枉法等事),且冯有“四不能战”: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不能战一也;腹中无墨,胸无韬略,不能战二也;兵械简陋,杀伤力弱,不能战三也;萃军狼兵,战法过时,不能战四也。

冯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击法军的真相是什么?四个字

这个情节在历史实际记载中是有些依据的。当时名满天下、号称“东方的俾斯麦”的李鸿章确实有反对清廷启用冯子材的。他瞧不起冯子材,认为老冯“年已七旬,前在镇江仅能守,嗣往越南剿土匪有声,然非法人敌也”。大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轻看意味,甚至还拿冯子材年轻时和太平军作战也只是能守,并没有见到有多高明的战略战术,还认为老冯的名声是进越南剿匪而来,土匪只不过是流寇,而法国远征军是正规军,武器装备精良,冯子材要想和法人作战,还差得远。因而,前线告急,身经百战的老将仍然在家赋闲,只是朝廷下令沿海各地督办团练,令冯子材在老家钦州帮办团练,带领民兵预备役搞搞军事训练。但李鸿章犯了严重的错误,他高估了自己的淮军,认为天下只有淮军可行,却不知他寄予厚望的徐延旭、赵沃、黄桂兰等,在法军的攻击下一路溃败,遭到朝廷下狱或革职查办的处理。

冯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击法军的真相是什么?四个字

1884年5月观音桥事变,中法战端再开,中国边陲云南广西和台湾福建受到侵略威胁,接替张树声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想到了闲赋在家的老将冯子材,希望他能带二三营粤军或团勇张张声势驰援战争。冯子材此时看到老对头均已不在,阻力减小,因而不再托病,甚至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披挂上阵,并在7月致函张之洞要求张能给他1.5万兵马出战法军,张没有答应。1884年8月,清军在越南船头、郎甲再败,广西巡抚潘鼎新上书朝廷并请求广东出偏师援桂,此时的张之洞才真正决定要启用老将冯子材,并于十月初七日以回复冯7月的函电嘉奖他,同时于11日和彭玉麟联名上书清廷指出已派冯和王孝祺支援广西,但仍没有给冯正式职衔。然而,年近七旬的冯子材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仍然根据张之洞的要求,召集旧部,并另募集了8营新兵,抓住这个杀敌报国的机会奔赴抗法前线。

冯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击法军的真相是什么?四个字

即便如此,冯子材此时仍然得不到清廷及两广地方大员重用,张之洞在1884年11月29日向清廷上奏时对冯的评价仍然是颇低的。真正改变张之洞对冯的态度是在冯子材在1885年正月初三日奔赴镇南关支援在越南北圻战败的广西巡抚的潘鼎新却反遭潘诬告冯、张驰援不力的罪名这件事上,清廷和张、冯两人最终把事情搞清楚是潘的诬告,但张之洞此时终于明白冯的成败与自己息息相关,因而在此后冯子材抗法的各举动中,张都极力支持,派兵、调度、军械粮饷资助均不遗余力,镇南关大捷后,仍上书朝廷极力为冯请功,并责问时任广西巡抚的李秉衡和广西提督苏元春为何抢冯子材战功。而清廷也正式这天(1885年1月3日)才正式下旨任命冯子材为帮办广西关外军务一职,得以名正言顺率领他的萃军暂获闻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冯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击法军的真相是什么?四个字

综上所述过程,冯子材从1883年5月中法战争爆发前夕正式辞官回家到清廷数次下旨请他出山抗法及冯子材多以告病推迟和到1884年7月自告奋勇请缨出战的中间过程,直至最后到1885年清廷迫于无奈正式任命他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清廷内部集团各派系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官场倾轧,而“权力斗争”或者说“官场倾轧”四个字,这也是清廷为何不在战争一开始就启用冯子材,却要等到战事节节败退,战争末端的1884年底才启用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