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采访团抵浔 九江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经验获点赞!

8月5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乘船沿江而下抵达江西首站九江。上午9时左右,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家中央媒体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主流媒体的150多名记者走进瑞昌市,对长江大保护、码头整治、岸线复绿等情况进行深入采访。

“大江奔流”采访团抵浔 九江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经验获点赞!

非法码头整治和日常监管情况如何?打造“黄金水道”怎样坚持绿色发展?尽管烈日高照、热浪袭人,媒体记者们的热情不减,纷纷提出并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每到一处,现场通过广播推介、展板展示、现场讲解等形式多维度介绍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情况,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当地群众等答疑解惑。

在瑞昌码头梁公堤,只见江面烟波浩渺,江岸绿意葱茏。近年来,瑞昌市对非法码头进行大力整治,拆除各类码头24座27个泊位,清理沿江非法砂场10家和各类杂物30多万立方米,复绿面积达到1300亩左右,眼前栽种的一排排白杨、竹叶柳等树木成为江畔的一道绿色屏障。“上世纪90年代,沿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如今非法码头整治和沿江生态修复后,环境变了样,成了百姓新的娱乐休闲胜地。”瑞昌码头镇朱湖村55岁村民朱巨宝的介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光明日报记者鲁元珍表示,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实实在在感受到以前生态环境不重视,损害的是百姓利益;环境改善了,岸美路洁,受益最大的还是百姓。

瑞昌港是长江入赣第一港,水深港阔,腹地平坦,拥有19.5公里长江岸线,港口吞吐量始终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在港口码头,媒体记者们顶着酷暑,再次将笔触、镜头、话筒对准了长江经济带建设。人民日报记者孙超对岸线复绿给予赞许的同时,继续关注非法码头日常监管,如何防止“死灰复燃”?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现场介绍,针对沿江非法码头专整治,瑞昌市已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24小时日常巡查机制,对手续不全的码头采取断航、断电、断路以及清除货物存量的“三断一清”措施予以关停,从源头上切断非法码头的生存空间。

“大江奔流”采访团抵浔 九江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经验获点赞!

上午10时许,采访团一行抵达瑞昌市河道局执法码头、长江委执法码头,分乘4条小型游艇沿长江而下,实地感受“最美岸线”打造情况。在船上,瑞昌市长江综合保护局相关人员指着岸边已开始复绿的非法码头介绍说,去年3月,该局仅用一个星期时间就拆除了梁公堤5家非法码头6个非法泊位,随后又攻坚克难,一鼓作气,利用20天时间拆除了余下7家非法码头9个非法泊位。乘船近距离看到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成效后,光明日报记者范瑾表示,非法码头的整治对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是立竿见影的,只要合理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就能惠及更多百姓,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范瑾还表示,九江在长江岸线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建设,建起绿色屏障,成为生态“绿肺”,这还是他首次在沿江城市看到,希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鉴尝试。

下午采访团还将马不停蹄,兵分两路,一队走进中石化九江分公司采访长江岸边的智慧工厂、绿色工厂建设情况;另一队前往上港九江码头、琵琶亭等地,围绕长江流域江西段的历史文化保护、码头建设、旅游发展等进行采访。(来源:九江新闻网 记者 柯亭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