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军渡:平凡之辈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提出了“军人优先”的倡导,尊重并优待军人逐步成为社会风尚。如今,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再次挂上“军人依法优先”的牌子,不少地方还有了专门的军人候车间,军人走优先通道已经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不好意思。

应该说,我们国家在政策落实和宣传导向方面,对军人依法优先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效益,广大官兵也是有切身体会的。但是,政策、规定有了,标语也贴了,但是各地在落实力度、重视程度上还参差不齐,落实效果还差强人意,有些问题值得思考和反思。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前不久休假回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打算利用休假时间,带着老婆、孩子和妈妈一块出去玩一趟(去其他城市),老婆积极性很高,头一天晚上我们在网上订购了高铁车票。第二天去坐车,因为家距离高铁站太远,加之小孩子苦闹耽误了些时间,时间略显紧张。高铁候车室在二楼,我拿着一家人的身份证跑去二楼的自助取票机取票,取票人不多,很快就轮到了我。

这时离开车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候车室已经开始检票。但是问题就在这时出现了,因为妈妈的身份证办理时间太久,消磁了,在取票机上无法显示信息,真让人着急。我只好赶紧跑去人工取票窗口取票,但是长长的队伍在排着,如果排队的话只有喝西北风了。

这时我与排在最前面的人说了一下出现的紧急情况,可是前面的两个同志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我,我也体谅,或许人家确实也十分着急。但是,这时去一楼取票确实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我找到了旁边负责协调的工作人员,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她,这时我仍不想拿自己是个军人来搞特殊,得到的答复可想而知。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于是我告诉他自己是名军人,能不能帮忙协调一下,优先取一下票,老人和孩子都在等着,车马上就要开了。但是这名工作人员的答复着实让人感到泼了一头冷水,“军人窗口在一楼,要么你自己跟别人商量,要么自己去一楼取”,她冷冰冰地说。

车站工作人员的这一番举动,着实让我从理想回到了现实。于是我自己跟前面的人协调了一下取了票,飞快跑到候车厅,总算没有耽误上车。在车上,老婆问了我同样的问题

“你们军人不是依法优先吗?”我告诉老婆,“一个事情的开始总是有不完美的地方,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现在做的已经很好了。”

军人依法优先仅仅限于军人窗口吗?仅仅是军人优先通道吗?军人依法优先是有选择的执行吗?

往往,军人窗口也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而没有人在意,军人候车室也会被大家公用而座无虚席,可是,很少有军人或者几乎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去挤占大家“公用”的这些资源。

应该说,军人依法优先在很多场合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尤其是看到车站、机场的醒目的标识,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军人优先不应该只是表现在一些标识上,更应该成为一种理念或态度,或者是一种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形成尊崇军人、热爱军人的良好风尚,尤其是在军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真心诚意地帮助解决。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距离这一点,我们显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其实,作为军人,多数时候大家还是不愿意拿自己的身份去搞特殊的,大家都是默默无闻地遵守社会秩序,跟普通老百姓一样。

军人,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虽然和平年代不能投身战场、杀敌报国,但在人民危难时刻总是冲锋在前、不讲条件。这几件事情,大家应该很熟悉。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6月11日,海军上等兵朱墨岩在宁波地铁站救起了一名晕倒的杭州女士,并把她送到了解放军第113医院,不留名不留姓,他说“在人民有困难的时候,就应当冲在前面,这是责任”;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3月3日,空降兵四级军士长李道洲

在家休假期间,在发现小区楼房着火后,义无反顾地拿着灭火器赶往火场,在救出2人后,牺牲在火场中,年仅30岁;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6月29日,正在云龙湖游泳训练的“王杰部队”发现有人投湖后,立即前往救助,成功救起了这名女子……

如果再往下写的话,这样的事迹还很多很多。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冰雪、反恐维稳等等,都是军人挺胸在前、筑起钢铁脊梁,这就是新时代军人的价值和担当,他们撑起了人民军队的荣誉和形象。这样的群体,不应该值得人们尊崇吗?如果军人在困难的时候,一点点小的诉求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帮助,那关键时刻谁还愿意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军人依法优先依的什么法?《国防法》、《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及其他军内、地方的很多法规中,均对军人优先做出了明确规定,军人优先是有法可依的。但是不可否认,在落实法规方面,各地还是千差万别,有的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贴贴图片、挂挂条幅就够了,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解决问题

“军人优先”从法律中得以明确,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待军人的态度,它一旦成为社会风尚、社会价值,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自然得到提升,军人职业的吸引力也将大大提高。

提高军人职业吸引力,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军队自身做出努力,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把口头上、条幅上、稿子里的那些经验、表态、倡议,切切实实地变成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得力举措,军、地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认为以推动“军人依法优先”为突破,努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应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应该加大国防教育力度。

革命战争年代久远,现在很多中学生、大学生,对战争、对军队、对国防的认识十分欠缺,有的甚至将军人和警察混为一谈,这确实是教育的缺失。我认为,大学课程中应该适当增加军事课,主要将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兵种知识、现代战争、国防安全等方面内容列为必修科目,切实提高对国家、国防、军人、军队的认识,打牢思想根基。

另外,各单位、各部门、各党组织应利用集合集会或党内活动时间,大力开展国防教育,邀请军内外专家授课,近距离参观见学、感受军人生活,切实加深对军队这个群体的了解和认识,切实感受军人为保家卫国、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教育是基础、是先行,当人民群众更深刻地了解军人、认识军人,发自内心地敬佩军人,“军人依法休先”自然得到很好的保证。

二是要从政策制度上做细做实。

“军人依法优先”在法规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上,执行起来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各地政府应加大督促力度,结合各地实际,广泛征求驻地官兵意见,将相关法规制度进一步细化落实成实施细则、工作须知等,创造出自己的工作特色,将依法优先变成具体准则,确保落实落地。

真爱,就请不要等到建军节,才齐声宣传军人依法优先

三是将“拥军”纳入政绩考评。

各地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标准,将拥军列入考评内容,尤其是对车站、码头、学校、机场等场合,作为重点考评检查单位。应开设意见箱、网上留言簙等,加大与驻地部队的交流力度,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了解意见建议和诉求,及时协调解决。

军人依法优先,是国家和社会对待军人的一种态度,不应只是贴标语、喊口号,有选择地执行和落实。应从一种政策、一种倡导转变为人的行动,转变为人民对待军人的态度,推动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