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何会出现突然贬值?释放了什么信号?

最近,美元指数虽然“王者归来”,正在冲击95关口,目前,美元指数自4月17日开启单边上涨趋势以来,目前已经累计上涨近6%。但人民币的表现仍要好于多数非美元货币,比如,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依然惨烈(下跌2.6%),和2017年全年相比,人民币升值幅度8.12%为九年最大年度涨幅,而此时的美元指数已跌逾13.3%,创下近15年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

人民币为何会出现突然贬值?释放了什么信号?

美银美林分析师认为,美元空头可能正在重新集聚,因为,美元已经回归相对合理的位置,如果想要进一步走高,则需要有新的推动力。比如,美国相对于欧洲经济的优势、贸易形势及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的力度。

我们查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今日(5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包括CFETS和BIS指数在内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均出现七周以来首次下跌,数据显示,5月25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7.63,较前周下跌0.25,此前六周累计上涨1.26;5月25日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0.94,较前周跌0.18,此前六周累计上涨1.88。与此同时,今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跌破重要关口,在岸、离岸人民币均跌破6.40,为今年1月以来首次。

人民币为何会突然贬值?分析认为,人民币承压是因近期美债收益率持续暴涨带动美元指数连续强势,但一些投资者未放弃区间思维,逢高结汇仍不少。

不过,彭博社在援引一位曾经对人民币汇率预测最为精准的策略师Sean Yokota的观点称,要想了解中国的外汇政策,只要看看每天的人民币中间价就可以了。如今更是如此。比如,前夜主要汇率变化的预估模型与官方数据之间的差异,就是一个评估中国央行对人民币期望走向的良好指标。

瑞穗证券亚洲驻香港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沈建光进一步解释表示,通过这个中间价的透明的数字来了解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要比媒体报道的货币政策容易得多,因为媒体的报道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误解。

这在德国商业银行周浩看来,观察人民币长期走势需要跳出短期市场波动,人民币兑美元的双向波动是最有可能的选项,但人民币不太会重现2005-2015年的单边兑多数货币走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的贬值的趋势。《中国证券报》也发表文章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并不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双向波动的运行逻辑并未改变”。

人民币为何会出现突然贬值?释放了什么信号?

而这又释放了什么信号?对此《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个中间价的信号,我们可以发现央行似乎释放了不愿让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心有所缓解,因为,这项措施可防范宏观金融风险。比如,今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59点报6.4021,也是1月以来首次跌破6.40关口,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今天早间走出了反弹型走势。

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正视的现实企业困境是,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如果人民币继续像去年那样持续升值,这料将会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压力,稍早前,一项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超6成企业主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若升值2%或以上将对他们的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这也意味着央行可能在主动放缓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方面是因为升值太快会影响到出口,更希望看到汇率双向波动,另一方面也担心出现单边升值预期,即市场对美元弱人民币强,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预期。换句话说,从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指数点位上看,仍处于两年来的高位水平,未来出现一定的调整也不奇怪,多数市场机构也认为人民币贬值可控。

而这背后更为关键的是中国金融开放带来的资金流入,以及市场预期美元可能反弹高度有限,中国也正在进一步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汇率形成机制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相互协调,允许境外银行参与内地银行间外汇业务。比如,外资仍在加速布局中国在岸债券市场,德银估计,2018年流入中国内地债券市场的外资将达7000亿元人民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