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練這件事兒

從接觸琴鍵的第一堂課開始,老師就會為孩子佈置練琴功課,初學的孩子,一定需要父母的陪練。在Bella前面的帖子裡,有說到過那份問卷,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家長能否給予大量的支持和時間。一旦決定了,不可以出爾反爾。

小孩子學琴,對父母而言是很累的事情,但不陪練不行,家長這個"懶"是偷不得的。

初學琴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貼身陪練,根據課堂上老師佈置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練習。這是培養孩子練琴好習慣的關鍵時候。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吸引孩子的趣事太多了,從手機到IPAD,從上網到遊戲,每件事都比練琴更有意思,更好玩。所以規矩的設定,要從練琴的第一天就開始,由家長和孩子共同遵守。

如何設立規矩養成好習慣呢?最關鍵的有2點:

1、 練琴的時間要固定,雷打不動!最不好的是想練就練,不想練就不練,這種壞習慣是今後"一事無成"的開始!孩子每天幾點開始練琴,練多長時間,是個不可輕易改變的規矩。幫助孩子建立這種界限感,就要靠家長的陪練。

2、 一旦開始練琴,在練習時間內不可以輕易離開琴凳,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規定一箇中間休息的時間,一切喝水,上廁所之類的藉口必須在休息時間裡完成。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練琴效率。

陪練這件事兒

初學鋼琴的孩子,每天半個小時左右練琴就可以了,學了大致一年後,孩子的琴譜也會增加一本,練琴時間適當延長到45分鐘,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時間依次增加,多一本琴譜就增加大約15分鐘。

等孩子稍大一些,學琴程度深了一點,家長就不必貼身陪練了,可以在家中"帶個耳朵",同時做其他的事情。不過要注意,切忌在孩子練琴時看電視,玩手機等分散他注意力,也不要因為彈錯了隨意喊停,這會讓孩子精神緊張無法放鬆下來。在國內,每位琴童的家長都是偉大的,甚至有些媽媽為了孩子學琴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這裡Bella要向媽媽們致敬!

有些家長會說,那我為孩子請個陪練老師,專門負責陪練,這樣更專業些。Bella奉勸家長千萬不要這麼做,每個老師對彈奏技術的理解和要求都是不一樣的,陪練老師和授課老師的要求不一致會讓孩子很迷惑,反而影響練習。我認為傳統的家長陪練方式就是最好的。另外還有現在很火的網絡技術,鋼琴陪練app,主打真人網絡陪練輔助五線譜視覺輔助,我覺得就更不合適了,除了跟授課老師要求不一致這個點以外,孩子對手機和pad本來就沒有多少抵抗力,對著pad練琴,怎麼可能要求孩子的注意力保持集中呢?

陪練這件事兒

除了陪練,還可以陪聽。和歐洲不一樣,國內的環境,孩子接觸古典音樂只侷限在學琴的過程中,在學校和其他地方很難聽到。這裡Bella建議,除了生活中偶爾放放古典音樂給孩子薰陶外,還應該多聽音樂會,特別是童聲合唱和音樂劇等形式。需要提出的是,一定要等到孩子有一定忍耐力和剋制力後,再去聽古典音樂會,而且家長要以身作則,在音樂會中不能說話、走動、接電話,保持絕對的安靜。

要想讓孩子今後做一個臺上的表演者,必須先教會他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臺下觀眾。臺上的演員對觀眾的尊敬體現在給出最好的演奏,觀眾能給予演員的尊敬就是絕對的安靜和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