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你知道阜南縣城是怎麼來的嗎?

你知道阜南縣城是怎麼來的嗎?

阜南縣城是在薛集和劉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是有多少人還記得它們呢?今天跟大家簡單聊一下薛集和劉寨。

歷史記載?你知道阜南縣城是怎麼來的嗎?

薛集

薛集很小,據傳形成於明代。薛集南臨海家溝南支(解放前叫草河,五十年代水利治理後稱為界南河),這條溝東南流三公里即入谷河。正是濱河而居,交通便利才有了歇腳小店,隨著交易擴大,形成了集市,薛集因薛姓興集而得名。清末,薛集的規模不大,比附近的公橋、王化要小,但與周邊的杏集、張漢集、項集等集相當。薛集民國時期,先屬阜陽縣南二鎮,後屬阜陽縣王化區,薛集鎮公所設在薛集街上,鎮上有警備隊、商會和學校。劉經才、劉貞生、劉曉初先後任薛集鎮的鎮長(鎮董)。從阜陽過地城去潢川的土公路穿集而過。

歷史記載?你知道阜南縣城是怎麼來的嗎?

市井

薛集主要有兩條南北街。一條在東,長約600米,南至老草河(今界南河)沿,北到今縣總工會對面,該街今已廢,成為居民區。另一條南北街長約200米,即現在的中崗路南頭往南,該街南頭有條東西溝,溝南北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長約300米,位置也就在今薛集路菜市場西段。解放前,薛集街上的房屋低矮破舊,居民大約200家,人口1000餘人。集上居民大都逢集經商貿易,背集下地務農。

集市

薛集在解放前規模雖不大,但行業齊全。街上有幾十家商戶,主要有飯店十家、木器店五家、京貨店三家、百雜店四家、酒坊、油坊各一家、糧坊八家。有兩家銅匠鋪、三家鐵匠鋪、一家藥鋪;還有四個交易行、四個雞魚行,一個竹木行和兩個柴草行。

當時社會混亂,苛捐雜稅多,集市生意並不景氣。加之集上的官員和劣紳分為兩派,爭權奪利,橫徵暴斂,打架告狀,連年不息,百姓生活很苦。這是見證者對解放前小薛集真實面貌的描述。

歷史記載?你知道阜南縣城是怎麼來的嗎?

學校

薛集東南角曾有座火神廟,香火鼎盛。1922年,周魯珍(女)在民國初年的廢廟興學風潮中將其改為一所一至四年級的小學堂,後來辦成高級小學堂,共開6個班,有學生200餘人。畢業生有許多人後來參與了社會工作。

歷史記載?你知道阜南縣城是怎麼來的嗎?

劉寨

說到薛集,不能不提薛集北面的劉寨。百姓習慣上稱它劉老經寨,解放後的老人委大院即其遺址,現在已改為萬宇步行街。據說劉寨是清代大員劉體仁及後裔的宅第,其建築規模龐大。整個寨子的大致在淮河東路以北,谷河路以南,焦陽璐以西,地城北路以東的範圍內。沿地城北路南北走向原有一條大溝,就是劉寨的西寨溝。在溝西劉家修築有“息園”,又叫劉家花園,今縣藥材公司就在其遺址範圍內。該園亭臺樓閣、林蔭徑幽,花草奇石,堪稱佳園。據說完全可以與潁上尤家花園相媲美。當時許多文人學士、過往官員都遊覽過該園。該園還建有藏書閣,收藏了大量圖書。1929年冬,豫匪李克幫率眾攻破劉寨,息園及園內藏書遭毀。

清中期以來,劉寨名人輩出,劉璸、劉凡等人相繼為官,他們清廉勤政,對家鄉做出不少貢獻,留下了良好口碑。

1949年6月3日,中共皖北區委決定成立阜南工委,辦事處就設於薛集北面劉寨(劉老經寨)。我縣儒學大家邵鬥春與劉寨劉家有親戚,據他回憶,解放軍先遣隊進入劉寨時,劉家人很配合,不僅騰出了房子,還將糧食和圖書也供出。當時他還向解放軍討了幾本書,其中包括珍貴的《草字彙》。

歷史記載?你知道阜南縣城是怎麼來的嗎?

今日

歷經69年的歲月,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歷任領導和廣大幹群的艱苦奮鬥,阜南在城市建設及各項事業上都取得了偉大成就。小薛集已然成為過去,她已化身為阜南縣城的一個社區。目前薛集社區正在經歷大規模的改造建設,一個環境優美、充滿生機的新薛集即將呈現。而劉寨,早已融入了現代城市,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充滿著勃勃生機。

來源;阜南博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