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構築壁壘,提高作業量未嘗不可

物流企業構築壁壘,提高作業量未嘗不可


現在專線物流公司越來越難掙錢了,這個話題已經成了專線人一起聚會時的一個熱門話題,據我所知,大部分專線公司去年的利潤都不如前年,當然,凡事總有例外,如果你的專線公司去年的利潤超過了前年,那麼恭喜你,你是個幸運兒。

在諸多造成利潤下滑的因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裝載限重從55噸變成49噸了,在運價和其它經營成本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每車少裝六噸貨就成了掙錢難多了的最核心的因素。

車能裝載的重量變小了,要想獲得同以前一樣的毛利最快捷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提高收費啦,降低房租不現實,降低員工工資更是連想都不要去想。

但提高收費就容易麼?其實也幾乎沒可能,因為專線是個完全競爭市場,這類市場競爭是白熱化的,不管哪條專線,經過多年市場競爭後,都是有一個市場價的,你如果要強行提價,結果就是將客戶往競爭對手那裡趕。

所以分析下來,要想保住公司的利潤增長或者至少不下滑就差不多隻有兩個辦法了,一是提升公司服務能力,多接些高要求出得起高價的業務;第二個辦法就是,將量做大,通過提升發車量來攤薄經營成本達到提升利潤的目標。

我曾經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提出過一個問題:如果一年做1000臺車的量一年下來能掙200W,將量做大,一年能發2000臺車了,發2000臺車自然需要的場地人員和其它經營成本就不一樣了,算下來還是掙了200W,那麼,我們該選擇做1000臺還是做到2000臺車?

財務人員當然會選擇做1000臺車,這樣所需的資金和承受各方面的壓力都會小得多,做多錯多,做的事情多了,出的問題自然也就多了,掙同樣多的錢,自然是發車量越少越好,只有傻子才會選擇做多一倍的量卻不多掙錢。

但我卻認為傻子的選擇才是對的,至少,這是專線公司提高競爭壁壘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許,這還是最有效的方法。

眾所周知,專線和小餐館一樣,是一個進入門檻非常低的行業,理論上說,幾乎誰都可以做,進入門檻低了,就導致一個結果,市場選擇後的價格絕不會高,因為做的人多嘛,你不做大把人做,所以大部分專線公司在客戶面前幾乎就沒有議價權。

在這種局面下怎麼破局?抱怨自然沒用,別人能以比你低的價格接單自然也有他的道理,也許他的成本低,你認為不掙錢的單他能有辦法掙到錢,還有就是,他是剛創業做專線的,為了求量,短期內不掙錢沒關係,先做起來再說。

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接受這個超低的市場價,不懼價格戰。我覺得在整個中文裡最豪氣的五個字是成吉思汗說的:爾要戰,便戰。

當然,作為一家專線公司,不懼價格戰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因為差不多所有專線公司都是私人老闆的,不管多有錢的老闆,燒自己的錢都會心痛的,所以要應對價格戰的前提就是不要虧錢,少掙點可以,虧錢是不行的。

在不虧錢的前提下應對價格戰,就考驗管理水平了,前文說了,很多成本是省不了的,要攤薄成本,就只好做大,而對一個專線公司來說,一個月100車和一個月150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一個月多處理50車對團隊的管理能力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而一個月能做到發200車了還能不混亂,那麼他的競爭力就厲害了,有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價格到了他們手裡,其實也還是有利潤的,因為他們平均每車的成本低啊,這種公司,就構築出了非常高的進入門檻。

專線公司在某方面來說,還真就是一個比較“傻大黑粗”的行業,如果你一年做1000車掙了同別人一年做2000車一樣多的錢,那說明什麼?很大可能是因為你收的價格高,這條線路的競爭對手少,那麼很快就會有大量的人開始做這條線,你會感覺到來自競爭對手的巨大的壓力。

而你如果將發車量做到一年2000車呢?你的成本會變得非常低,雖然收的價格也很低,利潤並不高,但這樣一來別人就不敢輕易做這條專線了呀,壁壘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所以,對專線行業來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過其它更好的構築壁壘的方法,那麼,就讓我們靜下心來,苦煉內功,不斷提升管理能力,不停提升發車量,以求能攤薄單車經營成本,在低運價時代也能掙到錢,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