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构筑壁垒,提高作业量未尝不可

物流企业构筑壁垒,提高作业量未尝不可


现在专线物流公司越来越难挣钱了,这个话题已经成了专线人一起聚会时的一个热门话题,据我所知,大部分专线公司去年的利润都不如前年,当然,凡事总有例外,如果你的专线公司去年的利润超过了前年,那么恭喜你,你是个幸运儿。

在诸多造成利润下滑的因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装载限重从55吨变成49吨了,在运价和其它经营成本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每车少装六吨货就成了挣钱难多了的最核心的因素。

车能装载的重量变小了,要想获得同以前一样的毛利最快捷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提高收费啦,降低房租不现实,降低员工工资更是连想都不要去想。

但提高收费就容易么?其实也几乎没可能,因为专线是个完全竞争市场,这类市场竞争是白热化的,不管哪条专线,经过多年市场竞争后,都是有一个市场价的,你如果要强行提价,结果就是将客户往竞争对手那里赶。

所以分析下来,要想保住公司的利润增长或者至少不下滑就差不多只有两个办法了,一是提升公司服务能力,多接些高要求出得起高价的业务;第二个办法就是,将量做大,通过提升发车量来摊薄经营成本达到提升利润的目标。

我曾经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提出过一个问题:如果一年做1000台车的量一年下来能挣200W,将量做大,一年能发2000台车了,发2000台车自然需要的场地人员和其它经营成本就不一样了,算下来还是挣了200W,那么,我们该选择做1000台还是做到2000台车?

财务人员当然会选择做1000台车,这样所需的资金和承受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小得多,做多错多,做的事情多了,出的问题自然也就多了,挣同样多的钱,自然是发车量越少越好,只有傻子才会选择做多一倍的量却不多挣钱。

但我却认为傻子的选择才是对的,至少,这是专线公司提高竞争壁垒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许,这还是最有效的方法。

众所周知,专线和小餐馆一样,是一个进入门槛非常低的行业,理论上说,几乎谁都可以做,进入门槛低了,就导致一个结果,市场选择后的价格绝不会高,因为做的人多嘛,你不做大把人做,所以大部分专线公司在客户面前几乎就没有议价权。

在这种局面下怎么破局?抱怨自然没用,别人能以比你低的价格接单自然也有他的道理,也许他的成本低,你认为不挣钱的单他能有办法挣到钱,还有就是,他是刚创业做专线的,为了求量,短期内不挣钱没关系,先做起来再说。

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接受这个超低的市场价,不惧价格战。我觉得在整个中文里最豪气的五个字是成吉思汗说的:尔要战,便战。

当然,作为一家专线公司,不惧价格战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为差不多所有专线公司都是私人老板的,不管多有钱的老板,烧自己的钱都会心痛的,所以要应对价格战的前提就是不要亏钱,少挣点可以,亏钱是不行的。

在不亏钱的前提下应对价格战,就考验管理水平了,前文说了,很多成本是省不了的,要摊薄成本,就只好做大,而对一个专线公司来说,一个月100车和一个月150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月多处理50车对团队的管理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而一个月能做到发200车了还能不混乱,那么他的竞争力就厉害了,有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价格到了他们手里,其实也还是有利润的,因为他们平均每车的成本低啊,这种公司,就构筑出了非常高的进入门槛。

专线公司在某方面来说,还真就是一个比较“傻大黑粗”的行业,如果你一年做1000车挣了同别人一年做2000车一样多的钱,那说明什么?很大可能是因为你收的价格高,这条线路的竞争对手少,那么很快就会有大量的人开始做这条线,你会感觉到来自竞争对手的巨大的压力。

而你如果将发车量做到一年2000车呢?你的成本会变得非常低,虽然收的价格也很低,利润并不高,但这样一来别人就不敢轻易做这条专线了呀,壁垒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所以,对专线行业来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其它更好的构筑壁垒的方法,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苦炼内功,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不停提升发车量,以求能摊薄单车经营成本,在低运价时代也能挣到钱,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