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荒地这么多,都不愿种田,未来会不会造成粮食价格很高呢?

你吃瓜我吃皮


首先先说一下,现在的农村地区,随着大量农民工的进城,撂荒现象出现的相对于前些年而言确实频繁了一些,但是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进,撂荒现象已经逐步得到了改善。

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讲,土地撂荒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供给数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涨,这种情况应该是农民朋友应该看到的,但是理论上的东西和实际还是有所差异,事实上,由于撂荒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是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是不可能允许大范围大面积的撂荒发生,而就我国的粮食生产体量来讲,小面积,个别的撂荒现象是不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市场的粮食价格的。

另外是科技的进步,良种的培育,节水技术的推广,新型化肥的研发等等这些一系列农业新高科技的利用,都在不断地提高着我国粮食的单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种植面积的小幅度减少,也不会引起总量的减少,事实也确实如此,2004年到2016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也确实不断提高。

最后是资本的逐利性,粮食生产不具备什么门槛,万一粮食价格上涨,有利可图,大量的资本就会进入,很快就会平衡掉供需失衡的问题。


韩一军


不会很高,但很危险。因为粮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上面一直强调“粮食安全”。

大家都见过新闻报道,粮食年年增,到2015年已是十二年增,但2016年首次出现下降。

(玉米、大米、小麦三种主粮进口不断上涨,玉米今年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其中谷物产量56516.5万吨(11303.3亿斤),比2015年减少711.5万吨(142.3亿斤)。

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028.2千公顷(169542.3万亩),比上年减少314.7千公顷(472.1万亩);单产每公顷5452.1公斤(363.5公斤/亩),每公顷比2015年减产30.7公斤(2.0公斤/亩)。

这个下降有多种原因,主要是供给侧改革“玉米改大豆、粮改饲、粮改油”造成的,这是主观整改造成,但有个客观的事实是:由于存储不当,我国每年粮食损耗平均在8%左右。

农村荒地多、不愿意种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推进“土地确权、三权分置、两权抵押、土地流转、土壤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我们一再强调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障口粮供应、把土豆变为主粮、鼓励海外种地……就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因为我们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了90%。

【云种养APP—汇聚全国农技专家为你免费服务】


生鲜小咖


我不知道你所谓的农村荒地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田这个说法结论是如何得来的。

我个人以为,未来我国的耕地并不会有大规模的撂荒,我国农业人口确实会减少。

我国的粮食产量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至于说粮食价格是否会大幅度提高的问题,近几年是几乎没有这种可能。

我国土地不会大规模撂荒。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全国范围内并未有大规模的土地撂荒现象的发生,在笔者的家乡在内的很多地区,农民还是视地如命,巴不得多开垦一些耕地,恨不得将自家的耕地一年种上N季。

不过,不愿意种田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愿意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而不愿外出打工的人也大有人在。不要担心我国以后没有人去种地,你放心,我国有足够的农业种植人口储备,保证我国的粮食种植整体保持平稳,不会出现因为农民不足而导致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发生。

我国粮食产量不会大幅度波动。

有足够的农业种植面积,那么也就保证我国的粮食产量在一般的年景有一个整体稳定的数据。

除非是在气象灾害严重的时候,否则,我国的粮食产量不会暴跌。不过一旦遭遇严重的气象灾害,粮食减产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比如说今年……

不过还好我们有足够的粮食临储库存来作为保证,让粮食整体供给在这个灾荒年里不会暴跌,让价格不会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而暴涨。

说白了,我国农业还是得靠天吃饭。


粮油市场报


农村荒地这么多,都不愿种田,未来会不会造成粮食价格很高呢?

虽然这只是个假设题,但又道出了一个非常严峻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因为的确大量存在“80后90后不愿意种粮不会种粮”现象。如题假设,这里我们不妨设计推演一下,如假设成立会出现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农村大多数人不愿种,而种植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来种。这是国家最乐见的结果,一方面能推进城镇化和乡村美丽建设,一方面能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降低种植成本,此能保障粮食价格基本稳定。这也就能解决大家普遍担心的“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是农村不愿种,资本大鳄投资种。资本的逐利,虽然也会降低种植成本,但定价权为资本方,这样的结果必然会推高粮价上涨。政策干预随之而来,国家会通过调控、补贴等方式,让粮价上涨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种结果相对没人来种粮,毕竟还是好的。

第三种情况是国内大量抛荒,以进口为主。如果这种局面出现,那么后果将非常非常严重且不可控。可以预见的情况是国际粮价将大幅上涨,绝对不再是目前国际低国内高的进口倒挂价格,中国进口要付出巨额成本;其他粮食进口国家会指责中国大量进口推高了国际粮价,造成他们进口困难。如国际出口按配额分配给中国,中国进口量必然减少,国内粮食供应将出现严重不足。且如果遇到天气变化、地区冲突、贸易摩擦等情况,就会受制于人,全面陷入被动,甚至有钱也买不来粮。这几种情况来看,完全依靠进口,都必然会导致国内粮价暴增,且不确定性加剧。

粮价是百价之基,关乎社稷民生。粮价激增,会传导激发通涨、稳定、返贫等社会问题。前年热销《粮食战争》一书就阐明这些道理。



粮食安全是买不来的,作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靠买饭吃过日子,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要知道,新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所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一批农业科学家被誉为国宝。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反复强调“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 结合我国“人多地少”国情,完全自保不进口也不现实,必须有取有舍、优先顺序。因此,我国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新安全战略。



饿肚子的岁月不能忘!吃一顿饱饭可能很快会忘记,但饥饿留下的印象却让人永生难忘。曾几何时,中国人有过凭“票”吃饭的日子,方寸大小的一片薄纸,直接关系人最基本的权利——吃饭;“吃饱饭”曾经是困扰几代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粮食不足,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延滞,甚至会受制于人;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是能确保自己粮食安全的国家。

无论什么时候手中有粮,心里才能不慌。因此,一定要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维护粮食种植者收益、持续保护种粮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步!


粮农情报


应该说,这几年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远远低于打工收入,也远远低于其他商品价格的涨幅,因此,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这些年要低了不少。

不过,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粮食产量依然是稳定的,一是自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给予种粮农户各种种粮直补,在那几年很多荒地都变成了良田,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达到20多亿亩;二是我国粮食单产这些年提升不少,以前亩产几百斤,现在都在千斤左右,这些都是我们农业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也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目前部分地区出现撂荒,应该说会降低粮食的产量,但目前还没有到对粮食价格产生过大影响的地步。一是这些年国家通过托市、临储等政策性收购,粮库中保管有大量的库存量,能够满足市场的供应需求——至少,在当前阶段,从玉米到小麦、稻谷市场,去库存是粮食市场的主基调。

二是,一旦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国家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粮价、种粮补贴等手段,刺激农民加大粮食种植,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当粮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时,国家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调控粮食价格,避免粮价的过度波动。

总体而言,在我国,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从上涨到下跌,都要承受来自国家政策的调控。


每日粮油


不会!决定粮食价格的因素很多,鄙人认为粮食的价格不会长得很高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国家调控粮食价格。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粮食的价格影响着市场经济下其他物质的价格,粮食的价格一旦大起大落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因此国家始终会调控着粮价,什么时候都不会离谱的疯长或者疯降。

二、这些年粮食一直增产。虽说有些地方农民不愿意种地,那多是在南方山区,因为每家地上而且分散,种地不挣钱,所以他们宁愿选择打工也不种地,而对于中原大地和北方而言,近几年都是一个农民种几十家的地,种地人虽然少了,但是种地技术先进了,加上农业科技一直致力于粮食增产,所以粮食生产只会越来越多,价格自然不会疯长。



三、价值决定市场走向。今年水稻价格高,明年大多数人就改种水稻,明年玉米价涨了,人们又开始种玉米,所谓市场动向牵扯着农民的走向,一旦粮食价格上涨,人们积极性提高,产量也会提高,产量高级别就低,产量低级别就高,除非极特殊的天灾人祸,不然粮食价格不会猛涨。


大别山下一农民


只要国家有经济实力,粮价不会高的。联合国对粮食安全有个定义:一个国家内,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买得起,又买得到足够的农产品。任何人,首先是穷人。粮食的价格应该是穷人也买的起的价格。所以,一些人一味地主张粮食涨价是不可行的。

粮食出问题,国家一方面可以不惜代价地进口。另一方面,可以不惜代价地投入农业生产。因此说,农业本质上不遵守经济学规律,赔本也必须干,因为人要吃饭。

当然,最好别出现粮食问题。要粮食不出问题,就必须坚持农民种地的底线。啥时农业开始排斥农民,啥时农业就开始进入危险境地。


朱启臻


个人认为,除非极端情况出现,否则未来出现高粮价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目前农村荒地越来越多只是个暂时的现象。农村荒地增多的根源,是城市化导致的劳动力流失。但这个过程是有限度的,城市化不会一直无止境,这在任何发达国家也没有出现过。而且,国家也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国家大力提倡返乡创业和土地流转。

其次,闲置荒地正是未来农业规模化的前奏。如果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一直维持下去,很难过渡到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正是由于大量农业人口的转移,让土地集中成为了可能。通过土地流转,闲置荒地将逐渐被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企等整合起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之后,粮价自然不会很高。

此外,农业不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各大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比例来看,基本上都在2%到5%之间,在国外,很多面积上千亩的大型农场都只需要不到10个人运营,甚至在英国已经出现智能化农场,整个农场仅需要1个人管理。随着新技术的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的逐步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的人力资源将越来越少,但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粮价不仅不会很好,甚至可能越来越低。

最后,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粮价也很难变得很高。因为粮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维持生命的刚需,必须是穷人和富人都要消费得起。如果粮价过高,就意味着全国将有相当一部分人买不起粮食,社会稳定就很难维持。


土地论坛



中国粮田真正荒废的田,不是真实粮田,而是70年代改造的山坡地,完全失去水源的,或是冷脚田,不便机械耕整的田,个人无能为力。

在方便耕种的田,基本上沒有荒废。近日在农村发现,有一家6口人,有儿子媳妇孙子。父亲申报了"农业稻谷生产合作社"、"儿子申报了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另外还申报了"私人农庄"。也就是一家人就拿到了三块牌子,拥有1800多亩粮田,机械20来台,烘干机就有三台,一天烘干稻谷几十吨,插秧机一天可插几十亩田。这种搞法,还愁田荒废。

粮价其实有个规律,三年轮回转。升三年跌三年,除了国家有保护价,还有大量粮食生产企业消化。中国太大了,就跟海里潮水一样,潮涨潮跌,是很正常的事。

只有坚持种田,就不会吃太大的亏。改革初期,市场开放,做生意比种田强,很多人弃田经商。这次农田确权,原来弃田人又开始后悔,并制造一些矛盾。这充分说明坚持就是出路。种田人弄不好,总有得实惠的时间。

中国只要二年不进口粮食,粮价就会升高。土地流转浪潮在即,大量荒芜田土,也将有重新开发的可能,国家每亩面积有1500元平整补贴。

农民手握“确权证”之后,就可放心流转土地,每亩6一8百元流转费,足够自己种田的收入,何乐不为。粮田永远不会全部荒废的,杞人忧天的事大可不必去为。


江南秋2


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来,“无粮不稳”、“粮价百价之基”的思想根深蒂固,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居民对来自粮价上涨的感受要更为明显。

(1)短期而言,粮食价格波动受其自身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而通货膨胀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其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小于粮食价格对其自身的影响,长期而言,通货膨胀率每波动1%,粮食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粮食价格将同向波动1.3%。

(2)虽然粮价上涨是一个普遍和客观的现象,但它不是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粮食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通货膨胀对粮食价格指数有明显的导向和拉动作用,通货膨胀是引致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

(3)粮食零售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波动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但粮食价格波动的幅度要大于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来自农学谷三农问答团队,由小米综合整理编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