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中國有6大茶類,每種茶類細分下來都有極多不同的分類方法,普洱茶當然也不例外,甚至還比其它茶類多,今天就來跟大家簡單的普及下普洱茶的分類方法。

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按樹種,分為古樹茶和臺地茶

不同的茶,主要是指原料來源的樹木不同。普洱茶的好壞,最重要的就是原料的好壞。好的料,加上合理的存放,才會有好的味道。

古樹茶:主要摘採古茶樹樹葉作為茶菁,葉片較大,是天然原生態的茶樹,無需人工施肥與噴灑農藥。只有樹齡在300年以上的茶樹才能稱之為古茶樹,從古代自給自足留存至今,是數量稀少的珍貴產物。

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喬木古樹,自然生長,野生百年老樹

臺地茶:主要摘採臺地茶葉做為茶菁,也就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樹種,葉片較小,樹齡較小。主要為人工栽種的茶樹。

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臺地茶,人工種植,不足半人高

按工藝,分生茶和熟茶

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長時間緩慢自然陳化,存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

加工工藝:萎凋——殺青——揉捻——曬乾——蒸壓——乾燥

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簡單說就是,將鮮葉翻炒軟之後,趁熱揉出茶汁,然後在日光下曬乾,成為曬青毛茶後,再蒸一下,最後散丟或者壓成餅,乾燥過後,就成了普洱生茶了。

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人工快速發酵形成普洱品質特徵的茶,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綿柔順滑的口感。

加工工藝:萎凋——殺青——揉捻——曬乾——溼水——渥堆——蒸壓——乾燥

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就因為這一個渥堆工藝,讓熟普喝起來跟生普完全不一樣。

按存放方式

幹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

在溼度較低的環境存放普洱茶,讓其自然緩慢陳化,產生陳香品質,這種茶葉稱之為”幹倉普洱茶”。幹倉普洱茶是普洱茶唯一正確且健康的存放方式。

【*注:千萬不能喝溼倉普洱茶】

溼倉普洱:市面上有很多普洱茶流行用溼倉存放,溼倉是指在溫度、溼度都較高的環境中存放普洱茶,人為的加速它的轉化,令其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轉化,如地下室、地窖;溼倉味≠陳味!!

溼倉普洱陳化速度較幹倉普洱快,但是,溼倉茶在存放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發黴而產生致癌黴菌,所以溼倉普洱茶千萬不能喝。

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按外型

依外型分類,普洱茶依照它不同的外形,可以細分成以下幾種:

  • 餅茶:扁平圓盤狀。

  • 沱茶:正常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也有迷你型的迷你沱。 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 磚茶:大小約是磚塊的一半左右,同樣也是方形。

看懂這5點,才算真的懂普洱茶!

除此之外,還蘑菇沱(蘑菇狀)、龍珠(圓形)、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形)等等……

按山頭

說到山頭,臨滄、普洱、西雙版納各地都有山頭,例如臨滄茶區的冰島,普洱茶區的景邁,西雙版納茶區的班章等。

普洱茶山,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

  • 江內: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

  • 江外: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每個山頭的茶都有自己的特色,拋開所有形態、樹種、山頭之說,健康飲用普洱茶,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