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子不过破碎虚空,可是少林寺出场的扫地僧,已是超凡入圣

【脑补天龙八部史009期:少林寺出场的扫地僧,已是超凡入圣,显然比逍遥子更厉害】

接上一期,扫地僧名叫刘少逸,他是逍遥子的首徒,也是逍遥子布在暗处的棋子(见005、006期)。应该说,扫地僧入少林前,师徒俩的武功已经并驾齐驱;但是扫地僧后来又在少林寺呆了四十多年,一身武功由道入佛,而他最终的境界显然已经达到佛道交融,所谓“佛本是道、佛道同源”,此时他的武功可以说是真正的超凡入圣,超出逍遥子远矣。

逍遥子不过破碎虚空,可是少林寺出场的扫地僧,已是超凡入圣

一、1003年之前扫地僧的实力分析

根据上一篇的年表,在扫地僧还是刘少逸的时候,他跟随逍遥子共学艺二十年。

刘少逸和潘阆一样天赋其才,他七岁失父,浪迹山阴。就像冥冥中注定的师徒缘份,总之当潘阆见到他时,在惊奇和同情相互作用之下,便立刻在心中升起了要收他为徒的念头。

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情景,首先刘少逸一定不能太脏,潘阆既有逍遥之名,想来一定是个清矍高傲的人,他如果看到一个脏兮兮的乞儿,就算会同情,也绝对不会生出喜欢来。

其次刘少逸一定谈吐清新,至少不怯生,如果他在潘阆面前跟普通乞儿一般,嗫嗫嚅嚅一个字都不敢说,潘阆可能会在给完他二两碎银子后便抽身离去、绝不多留。

最后刘少逸肯定有一种气质,一种落落大方、淡定而高贵的气质,一种宣告自己便是良材美玉的气质,正是这种放眼天下也难得一见的气质与具备同样气质的潘阆发生了奇妙的共鸣,并最终使潘阆停住了脚步,与之交谈,然后决定收他为徒。

所谓璞玉浑金,稍事雕琢便能成大器,指的大概就是七岁的刘少逸吧。

在二十年学艺生涯中,聪明俊逸的刘少逸一定将师父的本事学到了十成十。

而显然,潘阆也绝不会藏私。

因为刘少逸的身上,承载着他最重要的理想。

在【脑补天龙八部史007期:逍遥子和赵匡胤的交集】中,我写道,逍遥子和赵匡胤是生死知己,在赵匡胤死于烛影斧声之后,面对着知己之死与赵光义的追杀,逍遥子决定为赵大复仇。

他参与了宰相卢多逊的谋立秦王赵光美案,可是最终的结果是赵光美被废为县公,卢多逊远贬崖州,秦邸谋士及其他预谋其事者全部问,惟一逃脱者,只有逍遥子而已。

随着997年赵光义的驾崩,按说逍遥子应该已经放下仇恨,毕竟这时他也已经97岁高龄(注:实际上潘阆生年不详,这里按照其出生于900年计算,这是我的设定,见003期:“弄潮儿向涛头立”,他是大词人,也是最像天龙八部逍遥子的原型),然而很显然,他的仇恨仍然有增无减。因为就在两年之前,他又参与了谋立太子之事。

在逍遥子的身上,仿佛有一种巨大的推力和热情,促使他不断的参与进皇权争夺之中。

我们可以认为,他真正想达到的目的,恐怕是要让大宋的皇位回到太祖一系。

无疑,刘少逸如同另一个潘阆。潘阆在弟子的身上,看到了理想延续或实现的可能,这点恐怕从很多年前师徒俩第一次见面便已经坚信不疑。

像潘阆这样高傲的人——我曾在【脑补天龙八部史003期】中分析潘阆有大文才、大胆略、大抱负、大智慧,或许还有大绝技,这样的人,还有那样执拗的理想,要说他藏私,恐怕是对他的莫大侮辱。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最迟到1003年之时,逍遥子收下童姥为徒并令刘少逸隐身暗面开始(时年逍遥子103岁,刘少逸27岁),刘少逸便已将逍遥子武功全部学会,所差者只在功力深浅而已。

这是第一阶段。

逍遥子不过破碎虚空,可是少林寺出场的扫地僧,已是超凡入圣


二、1049年之前的扫地僧实力分析

1049年只是个大概数,根据扫地僧所说已隐身少林寺“四十二年”或“四十三年”所计算出。山中不知年,扫地僧已坦承自己“记不清楚”具体年分,那么其实40-45年都有可能。

少林寺之战发生在1093年,以(40-45年)反推回去,就能得到扫地僧在何年隐居的大概数。因此我在【脑补天龙八部史005期:逍遥派的大弟子,扫地僧】中制作的扫地僧年表,写道:1049-1054年(仁宗皇祐年间)间,遁入少林

从1003年至1049年或1054年,已垂五十余年,就算刘少逸没有学到任何新的武学,可是要说逍遥子在103岁之后还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怕也不大可能,这一点可以扯平。

然而别忘了,武侠小说中的功力这种东西,是可以每年雷打不动的增加并累积的——那些高手们,只要学会内功心法,无不是年龄越大功力越深,就好像在花天酒地的青中年时代从不曾懈怠过一样——武侠小说的设定里从来没有拳怕少壮之说,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且以1049年为界,刘少逸已经累积了73年(1049-976)功力。而逍遥子已在1009年仙去,享寿109岁,这意味着他功力增长的天花板是且只能是109年功力。

因此,无论是1049年还是1054年的刘少逸,都打不过逍遥子。

逍遥子不过破碎虚空,可是少林寺出场的扫地僧,已是超凡入圣


三、截止1093年扫地僧的实力分析

如果是普通人,就会“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别说73岁之后了,到四十来岁身体情况就会每况愈下。可是扫地僧73岁遁入少林之后,其武功显然又创造了一个高速的、BUG般的增长率。

我认为1049年之后的扫地僧,其武功增长率至少为普通人的三倍。

这全因四个字,佛道融合。

佛+道>佛道,即佛家武功加道家武功,融合后得到了1+1>2的超强效果。

以1049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他的逍遥派武功就已经达到了天下第一的高度,在此之后他将道家武功放下,开始精研佛门武学,以其智慧,以其弘愿,他最终可能重现昔日老祖陈抟的登天之境。

他在藏经阁中扫地,阁中经书乃是少林一派数百年来的武学及佛学精粹,这其实就像他的后花园一样,里面的宝藏任他取用。可是听他话中之意,先后道出萧远山及慕容博的偷学之举,又说少林派七十二绝技向来不禁门人弟子翻阅,最后道出:

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又看他之后出手,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如行云流水、随心所欲,这种境界远在七十二绝技之上。

如此看来,在扫地僧的心中,恐怕这满阁藏书,除了佛法典籍之外,武功秘籍还入不了他的法眼。直白点说,就是七十二绝技,他一样也没学过。

然而他的修为又何以一日千里、远超世人呢?

无他,武功的尽头是哲学,他在精研佛法之后,已经在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上读懂了少林武功的哲学,再与逍遥派哲学相参照印证,而得到自己的哲学理论;再由武道而入人间大道,自会诸事通透,大至世间万物之运转,小至一沙一尘之紊乱,皆有所察,皆有所思,皆有所得。所谓文以载道,武亦能载道,这时的扫地僧其实已经是一个新的哲学家,一个融合了佛道却在佛道之上的哲学家。

这便是佛本是道、三教同源的真义。

其实小无相功中的“无相”,本作“无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早便是由道家提出的概念,后来佛家借用了这个概念,写作无相,便是理绝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等十相。

道家讲的是外化而融入天地,佛家讲的是内视以明心见性,两者一内一外,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谨以之前答过的一篇“扫地僧修炼的是什么武功”结尾:

扫地僧修炼的不是武功,却又是最高深的武功。

他的武功乃是佛法显化,他自己便是佛法的化身,所以说不是武功。

他将佛法一字一偈尽皆融汇贯通后,即已俨然而为佛法的化身,于是当他如菩萨低眉时,自然有慈悲正气;当他如金刚怒目时,自然有降魔之功。扫地僧实已将慈悲正气与降魔之功溶入行住坐卧之内,故而当他出手时,既如金刚、亦如菩萨。

他可以说是觉远加黄裳的合体,却绝无觉远的迂腐和黄裳的世俗。

武侠小说中从前绝无此等人物,古龙是金庸钦点的接班人,却也没创造出如此人物。所以咱们更当佩服黄易,在武侠小说几乎写无可写的困境下,还能以“黄色+易学”达到破碎虚空之境,他创造出的石之轩是黑化的扫地僧,而邹衍是不具武功的扫地僧。

石之轩成佛后有梵唱之声,他本有绝大智慧,再在佛门潜心十至二十年,当可至扫地僧境界;邹衍是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和阴阳学家,可名之为道家,若以道入武,当也是绝顶人物。

最终结论:少林寺之战出场的扫地僧,武功、见识及气度已进入一个逍遥子拍马难及的境界,他们的高下区别,是哲学家与武术家的区别。

正是:

道高尘俗住应难,携锡东归暑未残。

紫殿已承新雨露,白云终忆旧峰峦。

孤村路僻牵吟远,峭壁泉飞入梦寒。

满箧御时兼御札,到时松院与谁看。


前情回顾:

【脑补天龙八部史007期:逍遥子和赵匡胤的交集】

【脑补天龙八部史008期:扫地僧即逍遥子潘阆首徒,他的名字叫刘少逸】


——————完——————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或曰无心,或抒怀抱。本人尽量专注神话历史、武侠历史及南北朝历史揭秘,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及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