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烟台市>栖霞市 城关村

城关村位于栖霞市中心,属翠屏街道,由胜利、南关、北关、聚魁、杨疃、光明、翠屏等村组成,人口5700多人,是栖霞市第一大村。该村自汉代就形成居民聚落。金阜昌二年(1131年),伪齐刘豫以城关村居住区为中心,析蓬莱县之阳疃镇和莱阳县的一部分村庄置栖霞县至今。

“卍”字会旧址。1925年,栖霞成立“卍”字会栖霞分会。时会址驻大寺庙内。1932年在栖霞城南门外建瓦房51间作为新会址。新会址东西宽31米,南北长31.4米,总面积973.4平方米。该会为慈善机构,曾建有孤儿院和医院。栖霞分会的首任会长谢鸿涛是同盟会会员,杏家庄村人。副会长郝恩桂,城关村人。1950年后,该会房产收归国家所有,建筑保护较好。1991年11月16日,会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屏山。位于栖霞城南500米,是一座秀丽俊美、林深树茂的小山,四峰并立,苍松翠柏,郁郁如屏,故曰翠屏山。每逢雨日,大雾满天,烟云缭绕,似从山出,遂名“翠屏出云”,是栖霞古八景之一。翠屏洞位于翠屏山下。《栖霞县志》载:“翠屏洞位于翠屏山之阴。明正德年间,居民凿石壁深丈余,以栖神”。翠屏洞口朝北,洞长4.7米,宽2.8米,高3米。洞外,砖砌门楼,石门框,门上雕一“佛”字。门用柏木制作,门板厚2寸余。洞内山石砌壁,青砖拱顶。洞深处一尊南海观音菩萨石雕像,盘坐于莲花宝座。洞外立一石碑,阴刻“灵应如响”四个大字,系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栖霞县知事何立经题写。1933年神像被毁。翠屏洞下原有宋代古槐1株,树干高4米,围3米,树形奇特可观,今无存。

旧时翠屏山下筑有戏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翠屏山会时,大戏连唱数天,附近各县商贾云集,熙熙攘攘。众多游人竞放风筝,热闹非凡。1989年,翠屏洞旧址进行重建,恢复了原面貌,洞前出檐,并增加了4根柱子,柱上有瓦联,外形更加壮观。如今翠屏山已辟为南山公园。

唐代古槐。游人漫步于城关村中,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可看到一株株古槐。据《栖霞城乡建设志》记载,解放村的古槐植于唐代,距今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唐槐”。树高16米,地表围径179厘米,基径159厘米,胸围453厘米,胸径144.2厘米,树形为伞形,冠幅东西16.5米,南北18.5米,枝下高2.9米,干高3.5米。树势蓊蓊郁郁,冠如华盖。树干中空,上部腐烂,已用添充物填满,干直立稍斜。

距解放村古槐500米左右的杨疃村中央,立着另一株古槐。栖霞在唐代属蓬莱杨疃镇。传说唐太宗征东时,大将尉迟敬德领兵路过此地,便在此树下勒马观光,当地俗有“敬德槐下勒战马,一览杨疃好风光”之说。据《栖霞城乡建设志》记载,杨疃古槐树也植于唐代。棵树高16.5米,地表围径128厘米,基径128厘米,胸围352厘米,胸径112厘米。树形圆形,冠幅东西14米,南北15米。干直,枝下高4.3米,干高4.8米。树北边主枝粗壮直立向上,东南主枝斜向平伸,似翩翩起舞。树干纵裂中空,主干直立稍向南斜,木质自基部腐烂,顶部腐烂过半,西南边有一宽约1米的裂缝。栖霞市园林管理处在树基部垒一椭圆形的基座予以保护。

「乡村记忆」烟台市>栖霞市 城关村

城关村翠屏洞

「乡村记忆」烟台市>栖霞市 城关村

栖霞会会址

「乡村记忆」烟台市>栖霞市 城关村

栖霞会会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