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絞股藍村」產業提質升級:種植面積少了,產值卻增加8倍!

更多農業資訊,請關注“農家之友”!

受市場的影響,荔浦縣東昌鎮東陽村絞股藍的種植起起落落,甚至種植面積一度下降。如何挽救這個產業?經過村民幾年的努力,雖然絞股藍的種植面積依然沒增加,但年產值卻從以前的100多萬元增加到八九百萬元,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椪柑產業遭淘汰,嘗試種植絞股藍

東陽村地處荔浦縣東大門,石山區氣候潮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村以種植椪柑為主,隨著黃龍病害入侵,椪柑產業大受打擊,眾多村民外出務工,東陽村也成了“打工村”。看到他們丟下的田地荒廢,留在村裡的村民思索:田地丟荒可惜,得種些東西。

“當時一些村民在山林裡採摘野生絞股藍藤蔓,曬乾後運到金秀瑤族自治縣去賣,價錢還不錯。”幾位村民便琢磨著將野生絞股藍移植到村裡的田地種植,看是否可行。

荔浦“絞股藍村”產業提質升級:種植面積少了,產值卻增加8倍!

2000年的時候,一些村民將荒廢的田地翻耕種上野生絞股藍,山村潮溼的環境很適合絞股藍的生長,加上村民精心管護,田地裡長出來的絞股藍藤蔓比野生的更長更粗,產量更高,他們獲得了不錯的收益。然而,好景不長,大約兩年後,正當大家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的時候,收購絞股藍藤蔓茶的老闆將價錢壓得很低,村民無奈之下另找銷路,但價格仍不理想。

村民不冷不熱地種了幾年絞股藍,到2007年,村裡絞股藍種植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07年春節期間,在新加坡做絞股藍生意的高老闆到東陽村考察了兩天,認為村裡的環境非常適合種植絞股藍,並同意長期收購村裡的絞股藍茶。聽到如此好的消息,村民們集中開會決定,再次擴大絞股藍種植面積。隨著絞股藍市場價格穩步提升,東陽村種植絞股藍的面積達到了300多畝,許多外出務工的村民也返鄉參與種植絞股藍。2011年,東陽村絞股藍藤蔓乾貨豐收達到了頂峰,年產量90噸,產值超過100萬元,東陽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絞股藍村”。

產業提質升級,絞股藍種植面積減少產值反而攀升

雖然東陽村的絞股藍產業發展不錯,但“風頭”在荔浦縣還是遠遠比不上砂糖桔。2010年左右,荔浦縣很多鄉鎮農戶紛紛加入到砂糖桔種植的行列,加上絞股藍只能賣藤蔓,葉子沒有經濟價值,產量低,東陽村部分村民便放棄種植絞股藍,重新種上柑桔類水果,絞股藍種植面積逐年減少。

“砂糖桔屬於柑桔類水果,黃龍病的影響難以避免,種植時間可能不會長久。我們還得在絞股藍上下功夫。”村委會副書記周序潮迫切希望對絞股藍產業進行提質升級,將這一產業持續發展下去。2011年,周序潮帶著村民到浙江考察發現,江浙一帶的絞股藍生產以葉為主,藤蔓為輔,而東陽村則以藤蔓為主,葉子作廢,他們覺得可以在絞股藍葉子上大做文章。

荔浦“絞股藍村”產業提質升級:種植面積少了,產值卻增加8倍!

加工廠每天把村民採摘的絞股藍鮮葉進行烘烤加工後再銷售,一年的銷量達85噸以上。

回村後,周序潮購買了書籍資料,白天干活,晚上研究,自己還投資購買了一套絞股藍茶葉烘乾機,經過一年的摸索,弄清了絞股藍茶葉的生產烘烤製作原理。自此,東陽村從依靠賣絞股藍藤蔓為主轉變為以葉子加工為主,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賣掉絞股藍鮮葉。雖然村裡的絞股藍種植面積減到了200多畝,但絞股藍鮮葉的產量迅猛增加。

時下正是絞股藍生長旺盛期。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今年東陽村絞股藍鮮葉價錢穩,每公斤可以賣到6至8元。每天清晨,採摘絞股藍鮮葉的村民在遮蔭棚下穿梭忙碌,每天可採出3000多斤鮮葉賣到周序潮的加工廠烘烤加工。村民告訴記者,今年5月中下旬以來,最高氣溫達到了35℃,為了保證絞股藍嫩葉不被曬焦,他們在種植絞股藍的田地裡搭起了遮蔭棚,在棚子的遮護下,剛採完葉子的絞股藍三五天後又長出了嫩葉……

記者在村裡的絞股藍加工廠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分揀烘烤當天收購的鮮葉。據周序潮說,村裡如今每年產出的絞股藍幹茶葉在85噸以上,加上部分銷往金秀、平樂、昭平的鮮茶葉和幹藤蔓數量,東陽村年產絞股藍幹茶不下100噸。他們銷往福建、東南亞的茶葉每噸最低價5萬多元,最高價達9萬元,全村絞股藍種植面積在減少的同時,產量、產值都實現了攀升,每年達到八九百萬元的收入。

同時,東陽村還建起了廣西絞股藍網,通過網絡把絞股藍茶賣給全國各地的客戶,讓東陽村的絞股藍茶聲名遠播。

絞股藍成了脫貧致富茶

“兒子上大學,妻子有病,多虧了絞股藍種植,去年我脫貧建了新房。”村民周序炎十分感激絞股藍產業讓他的生活有了改觀,他種植絞股藍年收入有3萬多元。目前東陽村有十多戶貧困戶種植絞股藍,有的女性村民一邊在家帶孩子,一邊管理絞股藍茶葉地,按今年收購價每人一畝也能賺1萬元到2萬元。“今年價錢好,脫貧有底氣。”村民周校懷很有信心地說。

荔浦“絞股藍村”產業提質升級:種植面積少了,產值卻增加8倍!

種植絞股藍走上致富路,東陽村的村民十分開心。

如今,種植絞股藍走上致富路的村民正著手建設美麗東陽村,進村入戶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昔日的泥牆瓦房都讓紅磚房替代了,富裕起來的村民購買了摩托車、小轎車,村裡還裝上了太陽能路燈。

圖/文:蔣偉華 周俊遠 黎振勇 張福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