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老子》的這個成語到底應該是「大器免成」還是「大器晚成」

出自《老子》的這個成語到底應該是“大器免成”還是“大器晚成”

關於《道德經》的二十個爭議之十三:是“大器免成”還是“大器晚成”

出處:第四十章。

歧義:帛書乙本作“大器免成”,通行本和現在還在使用的成語作“大器晚成”。

辨析:

第四十章,帛書甲本甲本大段經文殘缺,乙本基本完好,作“大器免成”。古語“免”和“晚”可通用。但是這裡用“免”好,樓宇烈在《老子道德經注校釋》的話非常中肯:愚謂經文“大器晚成”疑已誤。本章言“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二十八章言“大制無割”等。一加“大”字則其義相反,“方”為有隅,“大方”則“無隅”;“音”為有聲,“大音”則“希聲”;“象”為有形,“大象”則“無形”;“制”為有割,“大制”則“無割”。唯此“大器”則言“晚成”,非“器”之反義。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經文此句甲本殘缺,乙本作“大器免成”。“免”或為“晚”之借字,然據以上之分析,似非“晚”之借字,而當以“免”字解為是。二十九章經文:“天下神器”,王弼注:“神,無形無方也;器,合成也。無形以合,故謂之神器也。”“器”既為“合成”者,則“大器”則當為“免成”者,亦即所謂“無形以合”而使之成者。如此,則與“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文義一致。

樓宇烈先生說得已經非常到位了,這裡再簡單說一點對“器”的理解。老子說“樸散則為器”、“物形之而器成之”,《易經》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論語》說“君子不器”,把這三者綜合起來分析會得出什麼?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象、用。“器”,指具有某種功能的事物,器成則有形,有形則有度。所謂“君子不器”的意思,就是君子不會拘泥於形的東西,永遠不會滿盈,永遠在求道修道的路上。君子的這種理想,其實就是“大器”,“大器”不是“晚成”,不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是永遠不會“成”,永遠都在路上。

結論:還是“大器免成”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