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英國茶文化丨溫和之飲的暴力之路

另類英國茶文化丨溫和之飲的暴力之路

茶,一種溫和的飲料,卻和一段又一段不溫和的歷史產生了關聯,成為一種鮮明對比,世界上主要茶葉消費大國英國,在茶的發展史中出現茶葉走私,茶葉走私史當中又包含了暴力、欺詐、血腥等諸多的關鍵詞。

茶葉最初登陸英倫是在 17 世紀中葉。1668年,東印度公司最先在政府註冊,獲得運茶進入英國的特許。 英國和荷蘭是歐洲兩個茶葉的最大消費國。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茶葉的進口量也急劇上升。1721 年,英國對中國茶葉的進口量首次突破了百萬磅。 1766 年,整個英國的茶葉銷售金額是 125 萬英鎊,每磅茶葉的價格從 2 先令 6 便士到 20 先令之間,平均售價約 5 先令。 當時茶葉的售價幾乎每個英國人都負擔得起,英國史學家哈蒙德夫婦認為,茶葉至 18 世紀中葉已成為大眾的飲料。

另類英國茶文化丨溫和之飲的暴力之路

19世紀的東印度公司

來自遙遠東方的武夷茶,是英國消費群體最鍾愛的茶品,該年茶葉的總消費量為18852675 磅,其中武夷茶就佔了6493816 磅。 茶葉的大量進口和消費,為英國政府提供了重要的稅收來源。

1723 年,名為英國政府財政大臣,實為政府實際首腦的沃爾波爾請求議會批准設立茶葉等商品的徵稅制度, “其結果很使人感到鼓舞,在七年中,這些物品的稅額每年上漲 12 萬鎊”。

另類英國茶文化丨溫和之飲的暴力之路

走私與合法的茶葉價格範圍,1779年(單位為便士)

為了逃避高額的茶葉稅,茶葉走私就成了歷史選擇。

“走私”(Sm uggling)行為及其誘因,在英國現代法律中界定為: “意在逃避關稅、進出口限制、麻醉品販運禁令以及類似的管制方式而進行的偷運貨物的活動。在禁止進出口或要徵收大量關稅而逃避禁令或關稅可以獲利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走私行為。”

另類英國茶文化丨溫和之飲的暴力之路

茶園忙碌的製茶場景,1843年英國版畫

英國曆史上的走私活動大致有兩個高潮時期,一是 18 世紀 30 年代和 18 世紀 40 年代初,二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在獨立戰爭期間的高峰時間,據英國經濟史家科爾估計走私進口額可能介於二百萬至三百萬鎊,或者達到了合法進口商品官方估價的 25% 。另外,在總共 800 萬人口中,據說大約有 20000 人專職從事走私。

在 18 世紀裡,英國的走私現象甚為猖獗,當時茶葉、烈酒、菸草、香料和絲綢等都大量走私進英格蘭。其中,茶葉作為英國民眾最重要的進口日常消費品且可獲暴利因而成為走私者的首選。

另類英國茶文化丨溫和之飲的暴力之路

茶園忙碌的製茶場景,1843年英國版畫

1747年9月,一艘名為三兄弟號的船上,發現了裝在帆布袋中、用油布包裹著的82個包裹,裡面重達2噸的走私茶葉。

這樣的茶葉走私記錄在18世紀40年代的英國發生了很多起。

1744年,一名海關官員在索爾漢姆(Shoreham)被走私者打傷並抓走。

1745年,三名海關官員在格林斯蒂德格林(Grinstead Green)的酒吧並遭到搶劫。

1746年,霍克赫斯特團伙和溫漢姆團伙在山德維治將11.5噸的茶葉從船上裝到350匹的馬背上時發生衝突,結果在現場留下了9名受傷者。

1749年,走私者在梅德斯通槍擊了4名士兵。

走私茶葉所獲的暴利直接導致了走私者的熱情。茶葉的走私在其輸入英國之後不久即已開始。而大規模的走私則是自 18 世紀初葉伴隨著茶葉開始進入英國“尋常百姓家”,政府又實行高關稅政策之後。

另類英國茶文化丨溫和之飲的暴力之路

中國茶的生產和貿易

當時的茶葉走私是一種具有國際分工特徵的勾當,荷蘭、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走私犯負責從中國收茶,運到英國海岸後,由英國走私犯接手,再轉交於英國國內的茶葉私販經銷,各環節配套協作,儼然一條組織嚴密的“流水線”。比利時的奧斯坦德是其他西方商人向英國走私茶葉的最早基地。法國的南特則是另一個向英國走私茶葉的集散地。據記載:批量茶葉從這裡被銷往根西島,走私茶葉的最終目的地是英倫。

英國國內的走私者也遍佈於有通航條件的近海。譬如“在南薩塞克斯地區,如同漢普郡一樣,充斥著茶葉走私者”。走私物品雖來路不正,但因其價格相對低廉,所以各階層都不拒絕享用,如率先提議徵收茶葉稅的沃爾波爾,自己就曾飲用過走私的白蘭地酒。

儘管政府三令五申嚴厲查禁,但逃避關稅以謀取高額利潤還是誘惑著非法的貿易者,能節省不少金錢又誘惑著消費者,兩者的利益相互糾結,刺激和推動了走私。

另類英國茶文化丨溫和之飲的暴力之路

影響英國下午茶文化的凱瑟琳·布拉扎甘

1766 年,有七百萬磅非法進口的茶葉流入英國。至 1784 年,走私茶葉的數量增長到八百萬到九百萬磅。 而來自 1783 年海關部門的估計則遠高於這一數字,海關的估計是“近三年來走私增加了三倍,每年經非法走私流入英國的茶葉高達 2100 萬磅”。 另依據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位副會計師的估算,自 1773 年至 1782 年,從中國每年出口至歐洲的茶葉平均超過了 1300 萬磅,並由“最具價值的信息可以獲知,估計由歐洲的外國人每年消費的茶葉”低於 550 萬磅,他指出至少 750 萬磅一定是每年被走私進入了大不列顛及其附屬地。

英國的茶葉走私,在1783年小威廉•皮特成為首相,並於1784年頒佈《抵代稅法》後,把茶葉稅從之前的119%降低到12•2%之後,才基本消失殆盡。

茶在英國得到了廣泛地傳播。

《英國近代走私貿易問題芻議》,柴彬,《歷史教學》第667期

《茶:嗜好、開拓與帝國》,羅伊·莫克薩姆著,畢小青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