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助「冬病夏治」

今年7月17日開始進入“初伏”,7月27日進入“中伏”,8月16日為“末伏”。雖然天氣將更加炎熱,卻是做“三伏灸”的好時機。筆者從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獲悉,該院7月2日起可接受市民“三伏灸”預約,“三伏灸”地址位於新區門診四樓,預約電話為0594-2730415。

三伏灸作用原理

“三伏”暑熱,正巧是大自然陽氣最強、陰氣最弱的時候,此時使用艾灸療法,既有利於藥物的快速滲透與進入,又可藉助炎熱的氣候環境、驅除體內的陰寒之氣。正是源於以上兩點,才有中醫提出的著名理論——“冬病夏治”。對於冬季寒時容易加重的咳喘病,多為陽虛而陰寒內盛引起,夏季時,陽氣較旺,因此病症較輕,此時扶陽最適宜。《內經》裡提到的“春夏養其陽,秋冬養陰”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伏灸適應症

呼吸系統病症: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反覆感冒等;消化系統病症: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潰瘍病、慢性腹瀉等;兒科疾病:脾胃虛弱、免疫力低下、體弱多病、易感冒發燒等;婦科疾病:宮寒宮冷、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痛經、虛寒性不孕症等;調理亞健康:免疫力下降、精神萎靡、乏力以及陽虛體質的人群等。

三伏灸注意事項

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以個人能耐受為度。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在敷貼期間,如出現明顯水泡甚至水泡破裂,應用溼潤燒傷膏外用塗擦;若出現皮膚瘙癢等過敏現象,需立即取下藥膏,可擦抗過敏藥膏,並及時就醫。治療期間應忌食牛肉、鴨肉、鵝肉、蝦、海鮮等易發食物;花生、芋頭等煎炸食物;菸酒、肥甘厚膩之品;生冷刺激性食物。施灸部位不宜吹風扇及空調,以免影響治療效果。貼藥10小時內不宜衝冷水澡。

醫生提醒,“三伏灸”雖好,但並非人人皆宜,孕婦、惡性腫瘤患者、強過敏體質者和發燒等熱症、陰虛火旺體質者、糖尿病、血液系統疾病、皮膚過敏患者以及1歲以下幼兒不適宜做貼敷。(陳建飛 林浴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