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進入“三伏”,一年中最難熬的40天!如何正確養生入夏?

原文自《生命時報》

正式進入“三伏”,一年中最難熬的40天!如何正確養生入夏?

“三伏”養一夏,來年都不怕

從2019年7月12日開始,此後的40天,是我國傳統的“三伏”,也是一年中溫度最高、溼度最大、疾病最愛扎堆的日子。熱浪滾滾下,很多人變得沒有胃口、四肢乏力、睡不好覺……俗話說“’三伏’養一夏,來年都不怕”,隨文附上“伏天養生法則”。

疾病最愛扎堆在“三伏天”

按農曆計算,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進入三伏,頭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未伏為10天。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

正式進入“三伏”,一年中最難熬的40天!如何正確養生入夏?

2019年“三伏天”日曆

溼熱的三伏,心腦血管疾病、腸胃病、皮膚病等最愛在此時找上門來。

  • 腦卒中(又稱中風)發病率與季節有關

氣溫高於32℃,腦卒中發生率會比平時高出66%,且隨著氣溫的升高,危險性還會增加。

  • 心源性猝死率升高

臨床數據顯示,在盛夏時節,發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要比春秋季節高出兩成。

  • 胃腸道疾病發病率升高

夏季高發,尤其是七八月份。《生命時報》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六成受訪者在夏季會出現腸胃不適。

正式進入“三伏”,一年中最難熬的40天!如何正確養生入夏?

夏天多種疾病發病率升高

伏天,6大器官面臨“烤”驗

高溫天,身體面臨重重考驗,如果不注意調養,有些器官會很容易“生病”

血管:最怕溫差大

頻繁進出空調房,一冷一熱容易刺激血管猛地收縮、擴張,增加心梗、腦梗風險,有基礎疾病、血管脆弱的老人更容易中招。

心臟:暑天易缺血

身體為了散熱,會使體表的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會比平時增加3~5倍,迴流到心臟的血流量減少,容易引起心肌缺血。

大腦:高溫易中暑

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人體對高溫的耐受程度會降低,如果室內外溫差過大,出門時更容易中暑。中暑根據症狀可以分為先兆、輕度和重症三類。

正式進入“三伏”,一年中最難熬的40天!如何正確養生入夏?

腸胃:易急性發炎

高溫環境下,各種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飲食不衛生,就可能引發急性胃腸炎(胃黏膜的一種炎症),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脫水、休克。

肩頸:怕空調直吹

在空調房待久了,容易引起肌肉組織痙攣、疼痛。頸部肌肉痙攣不僅會造成韌帶勞損,頸椎的生理活動度也會發生改變,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皮膚:最怕悶和溼

伏天由於紫外線照射量增多、氣溫和溼度升高,各種昆蟲大量繁殖,極易引發皮膚病。以下6種,要特別注意。

正式進入“三伏”,一年中最難熬的40天!如何正確養生入夏?

伏天,用7件事善待你的身體

1、空調別低於26℃

空調太冷容易引起多種不適,空調溫度最好調到26℃左右,或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讓空調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重點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

2、苦”與“酸”相搭配

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困擾,變得沒有胃口,“開胃”也因此成為夏季養生的重點。苦與酸相搭配,有助增加食慾。

  • 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有助解暑,健脾開胃。
  • 酸味食物:酸梅、山楂茶、番茄湯、醋,能生津止渴,斂肺疏肝。

3、喝水要少量多次

夏季出汗多,喝水少容易引發尿路感染、結石,還可能加重血液黏稠。健康成年人每天應攝入1500~2000毫升水,喝水時少量多次,避免大口、快速喝水,還可以多喝綠豆湯、蓮子湯、百合湯、菊花茶、荷葉茶等。

大熱天喝一些帶“味”的水,不僅能止渴,還能帶來一些額外的好處。

正式進入“三伏”,一年中最難熬的40天!如何正確養生入夏?

4、用溫水洗澡

熱天很多人喜歡用涼水洗澡,冷水容易刺激血管或毛孔收縮,引發缺氧、四肢無力等症狀。夏天洗澡最好用35℃左右的溫水,大汗淋漓時,更不能衝冷水澡。

5、運動要柔和

夏天運動要量力而行,時間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間注意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溼度超過60%時,鍛鍊最好選擇在室內。

正式進入“三伏”,一年中最難熬的40天!如何正確養生入夏?

6、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順應夏季晝夜的特點按時作息。入睡不要晚於23點,早上六七點起床,午睡30~60分鐘。

7、保持情緒穩定

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時,人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緩解煩躁可以採用靜坐、聽音樂、瑜伽等方式。


近期熱門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