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常說的:「三親,三不親」說的是哪些人?

用戶68081775024


生活中,人們常常以血緣關係論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他們常說的“三親”、“三不親”就是以此論定的。

那麼,農村人常說的“三親”,“三不親”到底是指哪三種人呢?

所謂“三親”,就是指與自己父母同輩且有血緣關係的人。

母系方面是指“姨媽、舅舅”這些和自己母親有血緣關係的人,父系方面則單指“姑媽”。

因為姑姑是父親的姐妹,姨媽是媽媽的姐妹,舅舅是媽媽的兄弟,有著血濃於水的緊密關係,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幫襯,是所有親人中相對更親密的,所以是“三親”。

因此老人們也常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而“三不親”說的是姑父、舅媽和姨夫,這三個親戚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們也常說姨表親、姑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姑媽)斷了親。

在農村姨家的小孩跟著姨夫或者姑父的姓,一代代相傳下來也就會越來越疏遠,所以又有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的說法。

那麼,大伯、叔叔、伯母、嬸嬸為什麼不再“三親”“三不親”的範圍之內呢?

這是因為我國自古以來,都講究“內親”和“外戚”的區別。

內親指和父親的一個祖宗傳下來的叔伯宗親,外戚則是孃家的親戚。

宗親無論傳到哪一代都比女方家的親戚親,所以又有“只有千年的宗族,沒有千年的親戚”的說法。

農村的“三親”、“三不親”的說法有一定的依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說“三親”一定就是最親的人,而“三不親”,就一定關係淡薄呢?

有書君想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親不親”,不完全看血緣關係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人與人關係的遠近親疏,其實在於兩人相處是否投緣,是不是真心。

有的兄弟姐妹,因為家庭矛盾,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而有的人卻能與鄰居朋友真誠相待,患難與共。

有的人,“三親”能整成“三仇”,有的人,“三不親”卻能來往的親如手足。

二、不來不往不會親,常來常往不親也親

農村人作興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互相走動。

在親戚的互相來往中增進親戚的感情,也從互相走動中體察人情冷暖。

有的親戚,好錦上添花,幫喜不幫憂,有的親戚光有索取,不懂回報,總想著佔便宜,有的親戚重親情,講道義。

在這種親戚來往的過程中,親戚們自動重組,有些人即使是“三親”範圍,也被慢慢疏遠,而有的即使是“三不親”,也可能相處的越來越親近。

三、以品行論親疏,勝過以血緣關係

雖然,人們總認為血濃於水。

可事實上,如果“三親”中有一些人是品行不端的人,就像《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哥哥,不僅不思進取,還沾染賭博惡習,欠下一屁股債。

樊勝美竭盡全力,也填不滿哥哥的無底洞。這樣的親人無限制的榨取親情,最後只能讓親人厭惡,並漸漸疏離。

而相反,一些品行正直,善良熱心的親戚,即便從血緣關係上看起來比較疏遠,在交往的過程中卻越走越親,甚至表兄妹之間都來往親密。

所以,有書君覺得,農村裡所謂“三親”、“三不親”只是一種以血緣關係論定親疏的一種說法,並非實際人際關係中界定親疏的真實體現。

至於實際生活中,和誰親,和誰不親,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明鏡似的,自有自己的衡量。


有書共讀


農村常說的:“三親,三不親”說的是哪些人?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9a200033457a19b544d\

達達兔DADAtoo


農村俗語有很多,有的是根據節氣而來,有的是根據日常規律而來,也有一些形容親戚關係的俗語,如“富在深山有遠親”,大多簡單明瞭,琅琅上口,便於記憶。

顯然“三親”與“三不親”“富在深山有遠親”有點相背離,但實際上說的不是同一回事兒,是從不同的角度說明親人之間的關係。

“三親、三不親”是按血緣關係區分的。“三親”指的是姑姑、舅舅、和姨媽。“三不親”指的是他們的配偶,姑父、舅媽、姨夫。

雖然姑姑、姑父,舅舅、舅媽,姨媽、姨父,他們分別是來自於同一個家庭,但“三不親”的一方因沒有血緣關係,或者說從小沒有交往,突出“竄出來”的親上親,心裡上確實無法產生親近感。

甚至老百姓中有“臭姑父,爛妗子”的說法,說的就是這三不親中的二親“姑父和舅媽”。

但是有人也許會發現,說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親,那“嬸嬸”(叔叔的愛人),“伯母”(伯伯的愛人),還不是沒有血緣關係,也姓著不同的姓,為什麼“三親”不是她們呢?

這與中國傳統上的傳宗接代有關。中國的傳宗接代一般都是男方,就像小時候的父權社會。而在父親這邊的親戚因姓氏的原因,而往往走得最長久。

在我們家也是如此。我與叔叔伯伯(不是親的,是一個爺爺傳下來的,我的父親這一代只有一人)的兒子、女兒都還有來往,一個姓傳下來,就是一家人。這就是宗親。

而我母親這邊有兄弟姐妹七個,到了我們這一輩也只是認識,下一代根本就不認識了。

所以民間也有“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完了”這種說法,指的就是以母親關係形成的親戚。

而宗親就不同了,“親只三代,族符萬年”,這裡的“親只三代”指母親方面的親戚,而“族符萬年”,指父系傳下來的宗族會傳承上萬年。

前不久我們這裡修族譜,就牽涉到好幾代人,同一個太爺爺傳下來的子孫形成同一個宗親關係。

而伯母與嬸嬸因為是在男權和宗族體系下,是以男性為主體的,她們因和叔叔、伯伯結為夫妻關係,就依附於夫君的存在,而“族符萬年”,“三不親”就不包括她們了。

此外,在親戚中還有“姑親輩輩親,姨親親一輩”的說法,也是因為父權的關係,因父親形成的關係比母親形成的關係權重一些。

“三親”、“三不親”的關係雖然按血緣來分有一定的道理,但人與人之間親不親還要講個“情”字。

沒有情,即使再親的血緣或許也會反目成仇,我們看到的親兄弟反目的事例也不少,即使是自己的親身父母也不相往來的也有。即使有血緣,不付出感情,再深的血緣也會淡漠。

毛曉彤的父親在她幼小時就離開了她(10個月),後自己吸毒入獄,出獄後找女兒要錢,開口就5000萬。“我不求回報的,只是我現在要5000萬。5000萬不只是贍養費,還有我女兒對我精神的摧殘。”

這樣的父親還有親情在嗎?再親的血緣關係又如何?你沒有付出過點滴情,我也從未感受到你的愛,哪兒來的回報?

親不親,並不只重在血緣,有很多超越血緣的愛值得傳承和頌揚。如2018年“全國最美家庭”,為繼子女、養女築家的董振忠一家用孝心、責任心、愛心演繹了一個和美之家超越血緣關係的愛。

願我們認清習俗而不拘泥於習俗,現在的兄弟姐妹少,親戚不多,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會有其他的感情,三觀一致的朋友,志同道合的學友,同學、同事任何關係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親人。

用一份真情,結緣一段親情,我們的人生不會因為“三親”、“三不親”而少了精彩。


24幀半


1、三親包括哪些親戚呢?



三親指的是姑媽、舅舅、姨娘,因為這三親於自己有血緣關係,是特別親的親戚,尤其是舅舅,在我們江蘇,尤其把舅舅地位看的比較高,如果外公外婆不在,那麼舅舅基本上和爺爺奶奶同等級地位,所以是特別親的關係。



三不親指的是那些親戚?

三不親指的就是姑父、舅媽、姨夫,他們和自己的家族不存在血緣關係。農村有句俗話:“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姑姑和舅舅這樣的親戚是永遠的親戚,而姨或者姨表兄之間,這種親戚不太穩定,一旦姨娘不在了,很可能親戚之間就斷了聯繫。 對於傳統的農村俗語,也不能全部都符合,有些親戚之間聯繫密切,而且如果經常往來的,就算關係層次上不算很親,沒有血緣關係,同樣可以相處的很親密。而有些地方的人,即使是有血緣關係,親的不能再親的親戚,平時如果不怎麼聯繫,也可能斷了聯繫。所以說,這種親戚關係沒有絕對的,還要看實際情況。


房國偉


農村社會的構成,往往血緣關係決定親疏,所以父母親,兄弟親,孩子親。這些親,多因為直系親屬的關係紐帶。如果外延,就是,姑姑親姑父不親,舅舅親舅媽不親,伯伯親伯母不親,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就因為姑父、舅媽、伯母不存在血緣關係,所以不親。

血緣關係來決定親疏,表面看,讓家族更團結。內裡有很大問題,比如,宗族之間產生矛盾,公平正義往往傾斜,取而代之的是宗族勢力。甚至中國上千年的鄉村治理,就是宗族化治理,這種惡俗,其實到存在仍然有一定影響,比如現在一些農村的村幹如果選舉,村民也樂於選跟自己一姓的,村裡少數外姓人機會很少。

這樣做的最後結果,就是公平正義,被有血緣的宗族關係取代,顯然不符合現代發展潮流。

有血緣的宗族關係取代公平正義,在農村屢見不鮮


天問說人生


我把自己親身經歷,看到的,聽到的談一談我個人的見解。首先講我媽,她是我外公的獨生女,媽兩歲時,外婆生病去世了,媽由她奶奶帶大,媽六歲時外公再婚,女人帶了一個六歲的兒子過來。聽媽說當時請村裡有名望的族長寫了字契,外公老了由繼子生吃死葬,可是外公死的時侯也就是吃了母舅的一點青菜。糧食。豬肉,棺材,石灰,壽衣全是媽買的。外公健在時媽每月寄五元錢給他零用,中風臥病在床三年媽每月寄十元錢給母舅,而且還買雞蛋,奶粉給外公吃。外公死後媽看到母舅子女多,生活艱苦繼續每月寄十元錢給母舅。隨著母舅的兒女長大成人,生活有所改善,我落實黨的政策返城分配工作,媽要為我的婚事籌劃存錢。可是母舅卻逢人便說媽過勁,說媽每月有幾十元錢不寄錢給他。2001年媽下鄉,她所謂的侄子不理媽,媽回到市裡來在我面前大哭一場,從此沒有來往。再講講我爸媽離婚以後,叔叔嬸嬸將老家爸媽原來的穀倉放的貴重物品的掛鎖給撬了,叔叔也不承認我是一脈相承的親


侄子,堂兄堂弟至今沒有一個來往,還是隔層兄弟比親兄弟還親。有義氣的不是親兄弟比親兄弟還親,無情無義的親兄弟,堂兄弟姐妹還不親。人生在世薄情寡義的人多,重情重義的人少。


15727512


姑夫姨夫舅滴媳婦,三不親,剩下的,就是三親。

噴一下,無論何時,不親的可能親,親的可能不親,對否?


惠水濟善


所謂“三親”、“三不親”的區分在於沾不沾血緣關係,有血緣關係的為“三親”如: 父親的姐妹及他們的子女,母親的兄妹及子女等。又如,姨媽、舅媽、姑父不沾血緣關係,則視為“三不親”。

其實親與不親並不在於有有天血緣關係,而是在相互尊重、禮尚往來。有時,明明是“三親”,反而是陌路人,明明是“三不親,”則是親人。所以,人與人之間的親疏在於交往、交流。

天仙的回答是否讓您滿意?


快樂天仙191697450


當你走進農村時經常聽到,“三親”和三不親的說法,那麼什麼是三親,而三親指,姑,姨,舅。和他有血緣關糸的就是三親,什麼是三不親,三不親指,姑父,姨父,妗子。和他沒有血緣關糸的,就是三不親,這些就是農村人說的三親和三不親。


志同道合179276449


農村經常說的三親,三不親,這句話的意思是:親就是親,不叫也親,不親就是不親,叫也不親,來區分親疏,只要對妻系,母系親屬,(我也不知道他們是否亂了背份)如岳父怎麼會是同背呢?,不是長背嗎?稱岳父叫表大爺,岳母叫表大娘,(我廣東人聽到這個稱呼則無法適應),什麼都加一個表字,(廣東人稱岳父,岳母,跟妻子同稱,爸,媽,叔,嬸,或伯,伯母,公,婆也跟丈夫同稱),他們的三親是,姑,舅,姨,三不親是,姑丈(父),舅母(妻),姨丈(父)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