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網」央廣網—孫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中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商丘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華夏第一姓——“風”姓的發源地。遍查諸史可知,漢民族百大姓之一的孫姓有6支,大多與商丘有緣。

「孫氏網」央廣網—孫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一)出自“子”姓。

「孫氏網」央廣網—孫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據《姓氏尋源》記載:“漢安平相孫根碑雲:厥先出自有殷,玄商之系子,湯之苗,至於東凹,大虐戕仁,聖武定周,封幹之墓,胤裔分析,避地匿軌,姓曰孫焉。”孫根碑文交代很清楚,孫姓的祖先出自“有殷”氏,所謂“有殷”,即“殷商”家族。所謂“玄商”,即“玄鳥生商”。《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詩經·商頌·玄鳥》篇亦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至今流行於商丘“吃紅雞蛋”之風俗便源於“玄鳥生商”。所謂“湯之苗”,即成(商)湯之苗裔。所謂“聖武定周,封幹之墓。”即周武王姬發伐紂克殷建立周朝。周朝定鼎後,便重修了被紂王所殺害的殷商忠臣王子比干之墓。所謂“胤裔分析,避地匿軌”,即比干被殺害後,諸子為避難,紛紛逃跑,隱名改姓。一子改“子”姓為“林”姓;一子改為“王”姓;一子取“林”字之半,與原“子”姓組成“李”姓;還有一子因自己系王孫之後,改故“子”姓為“孫”姓。

查史可知,殷商始祖為帝嚳之子“契”,又名閼伯。契13世孫為成湯,成湯15世孫即王子比干。比干之後的“孫”姓便是華夏第一孫姓,約有3100年的歷史,其根在商丘。至今其先祖帝嚳、契、成湯之陵在商丘均保留完好。

《路史》對《姓氏尋源》中這段文字作了註釋:“孫氏,晉出,而一出於商,一出於衛。今此碑(孫根碑)雲:出比干。”《路史》再次肯定,中國第一“孫”姓源於殷商的“子”姓,乃契28世孫王子比干之後裔。

(二)出自“姬”姓。

據《廣韻》記載:“周文王子康叔封衛,至武公和生公子惠孫,惠孫生曾耳,為衛上卿,食邑於戚(今河南濮陽縣東北),生武仲,以王父字為氏。”康叔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後,把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給他,建衛國,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公元前660年遷都楚丘邑(今河南滑縣東北)。後又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康叔8世孫衛武公和,因幫周平王攻滅西戎,被周平王賜為公爵。武公之子惠孫,惠孫子曾耳,為衛國上卿,食採於戚邑。曾耳之子名乙,字武仲,武仲以王父(祖父)字為氏,即孫氏,因此武仲又稱孫仲。

據《帝王世紀》記載:“帝嚳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卨(契)。次妃陳鋒氏女,曰慶都,生放勳;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后稷是帝嚳之子周之始祖。周文王系后稷14世孫,而孫仲乃后稷26世孫。

帝嚳高辛氏之父名極,極之父名玄囂,均封於商丘做辛侯。帝嚳生在商丘,長在商丘,建都商丘,死後亦葬商丘。至今商丘古城南45裡還有4000餘年未易名的高辛鎮和帝嚳陵。所以,姬姓一支“孫”姓亦根在商丘。

(三)出自“荀”姓。

「孫氏網」央廣網—孫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漢代荀卿,為避漢宣帝劉詢諱,改“荀卿”為“孫卿”。據《廣韻》記載:“文王子郇伯,其後去邑為荀,出潁川(今河南許昌,一說河南禹縣)。”《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雲:“荀氏,晉之公族也,隰叔之後。荀邑在降州(今山西絳縣)正平西十五里,本侯國,姬姓,晉王之以為邑。荀侯之裔,亦以國為氏。”

晉國開國君主是周成王之弟叔虞封國,建都於唐(今山西虞州西)。《廣韻》所云荀姓,乃周文王之子郇伯的後裔。《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所云“荀氏,晉之公族也……姬姓……”。所述荀姓亦源於周之姬姓。周之始祖乃后稷,帝嚳高辛氏之子,所以,荀姓亦根在商丘。

(四)出自鮮卑族改姓。

《中國姓氏大全》雲:“慕容,傳說高辛氏季子(小兒)居東北夷,後遷至遼西(今遼寧義縣西),號鮮卑,至涉歸(今河北涉縣西北)做鮮卑單于,自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以慕容為氏。”從以上文字中可知,“慕容”與“鮮卑”乃是同一家族,是帝嚳高辛氏小兒子之後裔。先居東北夷,後遷至遼西,號鮮卑。後來至涉歸做鮮卑單于,成了鮮卑族的最高領袖。筆者認為,儘管是傳說,但,想必有據。因為4000年前的帝嚳時代尚無文字記載,所以,有關世系等也只能靠口傳。倘若傳說屬實,這支孫姓亦根在商丘。

(五)出自“羋”姓。

「孫氏網」央廣網—孫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楚王蚡冒生章,章生呂臣,呂臣之孫名賈,其子艾獵,即孫叔敖,字孫叔。孫叔敖因有功於楚人,而深受楚人所愛戴,其子孫便以其字命為“孫”姓。

據《晉書》記載:五帝之一的顓頊帝自窮桑(今山東曲阜北)遷都商丘。《史記·楚世家第十》記載:“楚之先祖出自顓頊高陽。”顓頊帝曾孫重黎、吳回兄弟二人,曾先後任帝嚳高辛氏之火正。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從此不難看出,羋姓出自顓頊帝之後裔。顓頊曾孫重黎和吳回都曾是帝嚳高辛氏時的火正,在商丘曾輔佐帝嚳高辛氏。所以,羋氏之“孫”姓也與商丘有緣。

(六)出自“陳”姓。

陳姓始祖胡公滿,帝舜之後,媯姓,封陳(今河南淮陽),為陳侯,娶太姬(武王之女)。傳10世,至陳完。陳國內亂,陳完避亂奔齊,任齊國工正(掌管制造器械)。陳完傳5世至陳桓子,封于田(今山東高青縣),故改陳姓為田姓。傳2世至田常,田常殺齊簡公獨霸朝政;其弟田書,為齊國大夫,因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將他封於樂安(今山東博興縣),賜姓“孫”。此乃山東孫氏。系孫武、孫臏之祖先。陳國與宋國雖屬兩個國家,但秦、漢時期及後來很多朝代均屬商丘管轄,應該說,此支孫姓亦與商丘有緣。

孫姓郡望主要有陳留郡(今河南陳留)、汲郡(今河南汲縣)、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樂安郡(今山東博興縣)等。陳留郡,西漢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相當於今河南省東至民權、寧陵,西至開封、尉氏,南至杞縣、睢縣,北至延津、長垣。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宋自微子二十餘世,至景公滅曹(今山東定陶縣西北),滅曹後8世亦為齊、楚、魏所滅,三分其地。魏得其梁(今商丘)、陳留,齊得其濟陰(今山東定陶縣西北)、東平(今山東東平縣東),楚得其沛(今安徽濉溪縣西北)。”從此不難看出,梁郡和陳留郡皆屬宋國(今商丘)。公元前1039年紂王胞兄微子啟封宋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歷26世,34君,755年。可見,比干後裔孫氏與商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值得商丘人驕傲的是,據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後人說,他們的先人居陳留,後來從陳留遷徙南方。筆者認為,從這支孫姓所處的時代和地理位置推測,孫中山先生應是閼伯(契)28世孫王子比干之後裔,屬於天下第一孫姓,其根應在商丘。

據史書記載,孫氏在秦漢以前主要繁衍播遷於河南省境內。秦漢之際,已有孫姓不斷在山西、浙江繁衍,山西太原一帶已形成孫氏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此時江南的浙江富春(今富陽)一帶的孫姓也已形成當地望族。魏晉南北朝時,因北方連年戰亂,孫姓族人大舉南遷。唐初,有孫姓人隨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唐末又有孫姓族人隨王審知入閩開基福建。明朝以後,孫姓人又遷往廣東。如今孫姓已遍及海內外,尤以河南、山東、安徽、黑龍江、河北、吉林等省最多。數千年來孫姓已形成一個大家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54%,位居百大姓氏的第十二位。

我國曆史上孫氏名人很多。春秋時有兵家孫武,楚令尹孫叔敖;戰國時有兵家孫臏;三國時有吳大帝孫權,經學家、訓詁學家孫炎;西晉有文學家孫楚;東晉有文學家孫綽,無神論者孫盛;唐代有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著名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孫過庭,畫家孫位,音韻學家孫愐,散文家孫樵;五代有詞人孫光憲;宋代有著名學者孫復,文學家孫洙,兵部侍郎孫奭;明代有畫家孫克弘,兵部尚書孫承宗,禮部尚書孫慎行,學者孫其逢;清代有吏部侍郎孫嘉淦,吏部尚書孫家鼐,兵部尚書孫毓汶,經學家孫星衍,詩人孫原湘,文字學家孫詒讓;近代有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導演藝術家孫維世,京劇演員孫菊仙等等。

不知道各位宗親對此怎麼看?

「孫氏網」央廣網—孫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