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網」杭州龍門廳堂古建築裡的孫氏家風家規

杭州龍門古鎮的家風家規是物化了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現在它體量龐大的眾多建築細節之中,尤其是體現在很多廳堂名號和楹聯匾額上。古鎮的廳堂都有自己的專屬名號。在古代,取一堂名是有講究的,一座建築落成後,需請本族本房的紳士賢達,根據“五常”“八德”、敬宗睦族等倫理原則,再結合本族本房的實際來取堂名,如明哲堂、世德堂、慎修堂等。這些堂號、楹聯匾額,活生生地擺在那裡,廳堂的後人不需要刻意關注,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從這些物化的信息中汲取教益。

考察龍門古鎮的堂號、楹聯匾額等,結合《龍門孫氏宗譜》對相關人物事蹟的記載,可以看出龍門孫氏傳統的家風家規特別注重四個方面:孝悌、積善、清廉、耕讀。

「孫氏網」杭州龍門廳堂古建築裡的孫氏家風家規

龍門古鎮·孫氏宗祠



孝悌

龍門孫氏歷代祖先特別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和規範。《龍門孫氏宗譜》所載祖宗遺訓《垂教四箴》,其核心思想就是“孝”“悌”,不僅從倫理道德上循循善誘,諄諄教誨,而且對於如何做人作了具體規範。龍門孫氏還專門建了一座廳堂——“陳箴堂”來供奉、紀念家訓。在《龍門孫氏宗譜》裡,對虐待父母之人有一項特別的規定:“生不齒於族,死不列於祠,名不入於譜”,這在族規裡算是最嚴重的處罰。正因龍門歷來恪守孝道,所以歷史上屢出孝子,今天在龍門還可看到有兩塊朝廷欽獎的孝子匾額。

積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是龍門孫氏歷代祖先反覆教育、反覆強調並且身體力行的道德規範,也是龍門的鄉約、族規。龍門孫氏宗祠名為“餘慶堂”,就是要求子孫把“積善餘慶”作為行為規範,做人做事要時刻注意行善積德。

「孫氏網」杭州龍門廳堂古建築裡的孫氏家風家規

孫氏宗祠內的匾額


清廉

龍門自古耕讀傳家,注重文化教育,所以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人也比較多。這些大小官員大都清正廉潔,究其原因就是從小就接受嚴格的禮教:為民要孝悌力田,為官不能貪汙受賄。典型的代表是明嘉靖時任河南長葛縣令的孫濡,他清廉耿介,不受一錢賄賂。回鄉後,他在自己的廳堂牆壁上寫了四個大字“清正廉潔”,門楣上寫了“端履”二字,要求子孫做人要走正道,不走歪門邪道。

耕讀

龍門有不少廳堂以耕讀命名,如耕讀堂、懷耕堂、禮耕堂,人們以孝梯力田而自豪,也不忘讀書求取功名,所謂“耕可致富,讀可榮身”。最有代表性的楹聯當屬“怡順堂”孫蓉弟撰寫的“祖有遺言,莫縱樗蒱莫縱酒;家無長物,半藏農具半藏書”。自宋至清,龍門辦學之風長盛不衰,既有一家或數家合聘塾師以課子侄的私塾,又有合族延師設館的族塾,還有富戶行善事,供窮苦人家子弟入學的“義塾”。像“燕翼堂”這一房族,自明嘉靖年間孫潮創辦義塾一直延續到1927年,學生全部免費入學,書籍學費均由房內學田支付。這種以耕養讀、舉全族之力培養人才的做法,不僅使龍門孫氏人才輩出,而且也深深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忘祖德、光耀門楣的使命指引,加上族規家訓的不斷教化薰陶,龍門孫氏屢出清官義士的現象也就很好理解了。

「孫氏網」杭州龍門廳堂古建築裡的孫氏家風家規

龍門古鎮風光

龍門古鎮擁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將傳統文化彰顯表現在古建築裡的堂名、匾額、楹聯上。這些內容是教化族人的準則和訓示,更是先輩留給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很好地傳承和弘揚。

孫氏網(sunshi178)

推薦微信群聊:孫氏宗親交流群、孫氏尋根問祖群。

加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maotaijiujiu),發送“加群”,第一時間邀請您入群。

「孫氏網」杭州龍門廳堂古建築裡的孫氏家風家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