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今天是母親節,是一個感恩母親的節日,我們就來重溫以下歷史那些著名的母親教子的傳統文化故事。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一、孟母三遷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關於他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廣為流傳,就是孟母三遷。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可謂是費勁了心血!孟子一開始居住的地方,學習環境不好,周圍都是一些頑劣的小孩子。孟子經常和夥伴們闖禍。孟子的!孟子的舉家搬遷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新的居所,孟子和夥伴們做遊戲,模仿商人經商,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玩的不亦樂乎!孟子的媽媽看到後也覺得這裡不適合孩子的教育,於是又搬家了,搬到一所學校附近。到了這裡後,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孟子母親很高興,這才是孩子學習的好處所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二、岳母刺字

岳飛的英雄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嶽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岳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一點,象徵國內無首。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三、陶母戒子

說起陶侃,很多人都不會知道;但說到陶淵明,卻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可是,在東晉,陶侃實在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陶淵明被推薦去做官,往往還要藉助於陶侃的名氣。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祖。是江東的一流人物,官至大司馬,被封為長沙郡公,是東晉朝廷的中樞,朝野有名。在平定王敦、蘇峻的兩次叛亂中,戰功赫赫,為國家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其實,在我們做的文言文練習中,經常會看到陶侃的有關事蹟,陶母戒子就是一個。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陶侃母親諶氏(243-318年)古代饒州人,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是我的老鄉啊,呵呵.)是我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陶母以身垂範,育子成才的事蹟,千古傳頌。

陶侃少時,在潯陽作主管漁業生產的小官。少小離家在外,謹記母訓,陶侃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待人和善、頗有人緣。有一次,他的部下見其生活清苦,便從魚品醃製坊拿來一罈糟魚給他食用。孝順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魚,便趁同事出差鄱陽之機,順便捎上這壇糟魚,並附上告安信。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陶母收到信物,甚為侃兒一片孝心高興。於是隨口問送信物之人:“這壇糟魚,在潯陽要花多少錢?”那客人不解其意,直誇耀說:“嗨,這罈子糟魚用得著花錢買?去下面作坊裡拿就是,伯母愛吃,下次我再給您多帶幾壇來。”陶母聽罷,心情陡變,喜去憂來,將糟魚壇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魚帶回陶侃,並附上責兒書信。此書言辭嚴厲,書雲:“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陶侃收到母親返回的糟魚與責書,萬分愧疚,深感辜負母訓,發誓不再做讓母親擔憂之事。從此,陶侃為官公正廉潔,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還鄉,他也一絲不苟將軍資儀仗、倉庫親自加鎖,點滴交公。陶侃的一生業績浸透了陶母諶氏的言傳身教。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

小結: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成功都離不開母親的辛勤培育。在這個偉大的母親節,謹以這三個小故事紀念母親節。天下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