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日顯

鄉村振興戰略催生“三農”新變化

農業越來越追求優質高效,農村改革有序開展,環境改善穩步推進,農牧民見證家園變化並因此受益……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新疆“三農”工作在新“航標”的指引下不斷邁進。眼下,天山南北進入了火熱的收穫季,飽滿的麥粒和甘甜的瓜果飽含豐收的喜悅。在這喜悅中,農業、農村、農民的新變化也悄然顯現。

供給側改革引領農業發展

7月31日,記者從自治區糧食局瞭解到,截至7月29日,全區各類企業收購小麥共計162.43萬噸。

今年是我區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一年,從目前糧食收購的情況來看,各企業根據小麥品質不同分別確定收購價格,優質優價體現比較明顯,質量好於上年。在市場定價的新機制促進下,企業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將更有效地傳遞到田間地頭,糧農為獲得更高收益,更加註重提升品質。

糧食的變化不止於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一方面要種好糧,另一方面要生產適銷對路的糧食產品,即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從大眾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奇臺縣農業局生產辦公室主任張愛民介紹,奇臺縣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區大力推廣種植強筋小麥,為奇台麵粉產品提供優質原料,很受加工企業和消費者歡迎。目前,奇臺縣已經實現了小構性改革的要求,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區大力推廣種植強筋小麥,為奇台麵粉產品提供優質原料,很受加工企業和消費者歡迎。目前,奇臺縣已經實現了小麥良種全覆蓋,同時逐步擴大綠色小麥種植面積,打造新疆綠色小麥生產基地。

今年,自治區農業廳在7個地州的7個縣市開展3.6萬畝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探索小麥高質量發展模式。

從全區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貫穿農業發展始終,提升質量和效益成為全區農業生產者的共識。眼下,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種植業也陸續進入了收獲季。綜觀全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並日益顯現出成效。

鄉村由內到外展新貌

走進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改善人居環境的示範村——衝乎爾鎮合孜勒哈英村,平坦乾淨的鄉村公路邊,黃牆紅頂的房屋錯落有致,美觀大方。今年以來,合孜勒哈英村先後投入資金475萬元,對村裡的生活汙水進行集中處理,同時完成了4條街道的綠化帶、麵包磚、圍欄建設,新建了村民活動小廣場,還對34戶居民的房屋進行了外觀改造,一番建設下來,村裡的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道路乾淨了,汙水和垃圾減少了,村容村貌為之一新,這樣的變化如今正在天山南北不少鄉村裡發生著。

在前不久召開的自治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哈密市伊吾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志強說,伊吾縣連續6年實施全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綜合整治系列工程,實現了鄉鎮垃圾填埋場、汙水處理廠全覆蓋,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率達90%以上,汙水集中處理率達80%以上。 今年上半年,我區印發了《自治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更深層次的變化正在改變著農村。今年,全區啟動了最後的276.06萬畝土地確權工作,這項工作自2014年啟動以來,為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吃上了“定心丸”,而明晰的承包經營權利更好地促進了全區土地流轉,又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在塔城地區沙灣縣,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開展,柳毛灣鎮王家莊村作為全縣6個試點村之一,探索成立了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實現村集體和農民“雙分紅”,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國家要求,自治區正在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讓天山南北的鄉村迸發出更強的內在活力。

農牧民參與發展享紅利

鄉村振興,最終的實惠要落到廣大的農牧民頭上。鄉村振興戰略讓資金、技術、人才等不斷流向鄉村,也把廣大農牧民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親身參與並見證著鄉村的變化,也從中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眼下,各地蓬勃發展的鄉村旅遊就是最好的見證。

打春季起,各地不少鄉村就早早地行動起來,在旅遊上大做文章。美麗的田園風光、別緻的生活體驗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賞農家景、住農家屋、品農家美食,不但城裡人賞心悅目,鄉村居民也走出家門,以遊客的眼光審視自己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