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人凍死之前會脫衣服?

A午夜太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樓上大劉說的就特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在死前面帶微笑,很有可能就是低溫症的表現。

低溫症呢,就是我們身體內部核心的溫度下降到35℃以下的情況。聽起來好像,也就丟了1-2℃的樣子,但實際上,人作為恆溫動物,核心溫度低於35℃的時候已經比較危險了,低於32℃的話,就很可能會帶來快速死亡。

當體溫下降到35℃以下的時候,我們最可怕的時候到來了:大腦皮層罷工!

體表被麻痺了,這種情況下,皮膚不知所措,就反而從收緊防止進一步降溫的情況轉為擴張,使得核心區域的溫度能補給到體表。

這時候你感覺到了體表的燥熱,但核心區域最重要的能量在散失,每一分鐘都有死亡的危險。

回到皮膚那個話題,是的!這時候溫度上來了,就開始了人反常脫衣。

所以,這時候我們再去回想安徒生的童話,不禁毛骨悚然,天吶,安徒生都經歷了什麼!?!

願世間不再有疾病和貧困。


不哈韓的小韓


Po主的配圖有意思了,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雖然題目裡問的是“為什麼人凍死之前會脫衣服”,但賣火柴的小女孩兒死的時候面帶的笑容,也和死前脫衣一樣,是“低溫症”的典型表現!所以,既然圖配得這麼合適,我就一併解釋了吧~

什麼叫低溫症?

要了解低溫症,首先要弄清“核心溫度”這個概念。相對於人體四肢和表層皮膚而言,大腦及軀幹內的心、肺等維持生命的主要器官就是人體核心區。核心溫度就是指這些部位的溫度,一般以直腸溫度(37.5℃)為代表。

低溫症就是指人的核心溫度下降到35℃以下的狀況。我們知道,人的正常體溫是36.5℃(腋下溫度),而當體溫下降到32℃以下時,情況就變得非常糟糕並可能導致死亡了。

低溫症有兩種,暴露型(逐漸的)和浸泡型(突發的)。浸泡型很好理解,就是是指身體突然置於冷水中,最典型的就是《泰坦尼克號》裡的傑克。

浸泡型低溫症奪人性命是相當迅速的,因為相同天氣條件下,人體在水中的散熱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以水溫10℃為例,浸泡其中而沒有熱保護的話,半小時就會失去自救能力,一小時以上,即使被救起,生存機會也很渺茫了。

由於Po主的問題描述更符合暴露型低溫症,我們就重點關注一下。暴露型低溫症,是指在寒冷環境中,通過呼吸、蒸發(汗溼或潮溼的衣物)或者保溫不當而造成的體溫下降,有一個熱量逐步散失並配合機體不同反應的過程。

失溫初期,我們都體驗過,就是不停地發抖打寒顫,這是肌體“保溫反應”的第一步。如果這一步沒奏效,體內糖原激發完畢還是無法恢復體溫的話,體表周圍的血管就會開始收縮,血液重新分配,主要流向肌體深層,以減少體表的熱量散失。而失去溫暖血液的保護,手指、耳鼻等部位在低溫環境中就變得非常脆弱,將首先被凍壞。下圖的日本登山家慄城史多,就是這樣的情況。

而隨著體溫越降越低,氣血交換越來越停滯,人的大腦在這個時候反而會呈現出異常興奮狀態,心率開始加快,呼吸變得急促,同時還會顯得躁動不安。我們可以理解為大腦在強行興奮自己,爭取自救。

反常脫衣

但當體溫進一步下降到34—27℃的時候,躁動不安的興奮期就過去了,大腦皮層被抑制,不再活躍,體表更是處於麻痺狀態。在這種無意識的狀況下,大腦對整個形勢的判斷也變得紊亂,開始調度體溫調節中樞進行血液的重新分配。已經處於麻痺狀態的皮膚血管,開始由之前的收縮關閉轉為突然擴張,肌體深處相對溫暖的血液向肌體表層迴流,體表與體內的溫度開始接近,而身體核心區則因血液外流而溫度快速下降。

這時候,Po主說的反常現象就出現了。由於相對溫暖的血液充盈體表,而核心區的溫度卻快速下降,兩相對比,皮膚感受器就有了燥熱的感覺,從而在大腦失去對外界環境基本判斷的情況下,出現“反常脫衣”現象。

大家搜一搜新聞或圖片,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凍死之人往往撩開衣服露出胸腹,或者脫得只剩內衣甚至一絲不掛。不管是登山運動員還是普通人,概莫能外。正因為“反常脫衣”具有普遍性,這一現象還作為可靠依據來區分意外死亡和性侵案件。

上圖是比較近的案例,這是2016年大年初四,發生在吉林省蛟河市的一起酒後凍死事件,這名青年就是上身赤裸臥在雪中的。

笑面凍屍

“反常脫衣”可以理解了,是肌膚有了“燥熱”的錯覺,那凍屍面帶微笑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再回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第二天被發現凍死街頭的時候是不是也面帶微笑?而死之前,安徒生描述說,她感覺是在一個燒得旺旺的火爐前,有肥鵝插著刀叉向她走來,還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最後抱著她越飛越高、越飛越高,飛向了光明與快樂……

令人拜服的是,安徒生如此接近事實,因為“反常脫衣”階段,遭遇低溫症的人不但感覺是溫暖的,而且往往伴隨有幻視。可能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兒一樣,看到了火爐,看到熱騰騰的食物,看到了親人……終於,睏倦與絕望,轉為了“冰人”狀態下的溫暖與安詳,從而最終帶著凍結的微笑離開人世。

願逝者安息~


不入流的大劉


其實人體預防寒冷有三個應急階段。大部分人只會經歷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而第三階段已經在生死邊緣徘徊了!

人是恆溫動物,體溫需要穩定在37℃左右!當人遇到寒冷時,第一階段就需要保存熱量來維持體內的恆溫。這時候血液流動都慢了,血管收縮以減少對能量的消耗,血液流動的放慢也導致人腦的反應遲鈍,肌肉也會減少收縮的次數節約能量。

雖然身體發出來“節衣縮食”的總號令,但是有的部門對能量的需求還是比較重要的。身體也會按照其重要程度對各個部門優先級供應能量。所以四肢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一般情況下,遇冷最先表現出就是四肢冰冷。因為身體本來就需要節約能量來保暖,身體按照優先級別,先把能量供給相對重要的內臟,而四肢就顯得無所謂。

如果外界還持續寒冷,身體再怎麼節約能量都無法抵抗持續的寒冷。這時候身體就不得不啟動第二個程序,那就是抖擻身體增加熱量,就和摩擦起熱是同一個道理。

但這是一種不划算的買賣,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身體的顫抖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換來的熱量確並不多。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身體只能通過這種轉化率低下的方式爭取生存的時間,以便脫離這種惡劣的環境!

如果人還處在寒冷的環境中,人體就開始絕望了,這就是第三個階段

由於此前體內能消耗的能量都嚯嚯的差不多了,能用的辦法都用了。如果不能繼續將身體維持在37℃左右,人體就有生命危險了。這時候的人體還會掙扎。若不到最後時刻,身體是不會殊死一搏的。可如果環境依舊惡劣,身體就真的絕望了,能用的辦法都用完了,為了保持體溫,身體只能背水一戰了,這時候就相當家破人亡了一樣,家裡能賣的都得賣了,包括砸鍋賣鐵。

人體也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人體會大肆釋放僅存的能量,幾乎所有能產生熱量的器官都像亡國奴一樣地寧為玉碎! 這時候體內就會在短時間聚集到巨大熱量。突乎其來的熱量會誤導神經,造成人腦誤以為自己很熱,並做出脫衣服的舉動來散熱。


其實這是死亡前身體能發出的最後哀鳴,就和人死前的迴光返照一樣。身體若預見了死亡的到來,總會發出驚人的能量來維持短暫而耀眼的光輝致謝生命。這種落日餘暉不僅在生物體中存在,在歷史上也經常上演,比如康乾盛世就是帝國衰落前的迴光返照。


科學認識論


大年初二的時候,老家一位親戚酒後睡在馬路邊上凍死了,這本來沒什麼稀奇的,因為老家的冬天氣候寒冷,酒後凍死的事件並不少。不過這次大家表現得有點不同往常,我媽給我說到這件事的時候用極其不可思議的語氣說:“你說玄不玄?明明是凍死了,可家人發現的時候他身上竟然一絲不掛,這裡面是不是有靈異?還是有人圖財害命故意把他衣服脫了讓他凍死了?”

其實這種現象並沒有什麼靈異,醫學上稱之為“反常脫衣現象”,很多人不理解這種現象,明明是凍死的,臨死前應該很冷,正常反應怎麼會把衣服脫了呢?

實際上很多凍死的人身上都會發生這種情況,德國有一家研究機構,他們分析了69例嚴重低溫症患者死亡案例(也就是凍死案例),結果發現25%的死者局部或者全身裸體,科學雜誌《新科學人》上也有一篇論文數據顯示,20%-50%死於低溫症的人都會出現這種行為。

這種行為看似異常,其實跟人體體溫調節有關,人是恆溫動物,正常情況下體溫在37.5攝氏度左右,一旦體溫高於或低於正常體溫,人體各種機能就會紊亂,如果體溫下降到34攝氏度以下人體機能基本不能正常維持,醫學上就稱為低溫症。

當然在體溫下降的過程中人體一直在調節體溫,當體溫剛開始下降,人體血液會從四肢流向內臟,優先為內臟供血,以維持生命,所以很多人凍傷會首先凍傷手腳,這一階段還沒有生命危險。我老家以前還有一位親戚,大冬天喝醉酒睡在雪地裡,雖然命大沒凍死,但腳趾全部壞死了,後來走路就一瘸一拐的。其實現在社會很多人凍死都是由於醉酒,冬天酒後睡在室外。

如果體溫持續下降,體溫調節機制完全崩潰,這時流向內臟的血液又會流向體表,這時人就會產生溫暖,甚至熱的感覺,再加上這時大腦皮層已經出現障礙,會出現各種幻覺,意識不到發生的狀況,就會把衣服脫了,於是就出現了赤身裸體凍死的狀況。

實在理解無能,大冬天用手捏個雪球,然後試試手會不會有發燙的感覺。

所以,這並不是什麼靈異現象,醫學完全可以解釋,只不過大眾不瞭解罷了。


陳蘭香老師


這種現象叫“反常脫衣現象”通常指受凍者的下丘腦向身體發出錯誤信號,誤認為身體很熱,受凍者會脫下衣服褲子。

反常脫衣現象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例如登山者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登山高度逐漸增加氣溫逐漸降低,人體遇到寒冷時對溫度表現非常敏感,比如骨骼肌不自覺地顫抖產熱,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液從皮膚表層向深層流動,呼吸頻率也會加快,這一切都是為了抵抗寒冷,減少熱量散失,這時大腦處於活躍興奮的狀態,對外界環境十分敏感。這是體液的重新分配,會減少我們四肢的血液,讓這些血液保護我們體內更重要的內臟器官,所以在第一階段危害最大的就是四肢被凍傷壞死,一些攀登過珠穆朗瑪峰的登山愛好者的手指腳趾都有截肢的經歷。

如果溫度持續下降或人體長時間待在低溫環境中,就會進入第二階段:當體溫降低到33度以下時,血液會再一次重新分配,這次分配血液會更多地流向人體最重要的部位-大腦,血流流向大腦會導致面部血管擴張,人體在這個時候會顯得面紅耳赤,體表溫度在降低,但頭部溫度在升高,這會“欺騙”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認為人體現在很熱,讓下丘腦發出錯誤的指令,受凍者會主動脫下衣服褲子,赤裸著身體,當人們發現時會誤認為被搶劫了。進入第二階段,死亡率會很高,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被凍死也是很常見的事。


科學薛定諤的貓


很有趣的一個問題,這個就要談到人體的溫度調節系統。

我們都知道人作為靈長類,毛髮在進化過程中逐漸退化消失,也算是一個長期“脫衣服”的過程。

這種進化,讓人類散熱的能力大幅度增加,人類可以通過汗腺可以快速降低體溫,人體對高溫的抵抗力可比低溫高很多。體溫身高4度,人還可以堅持住,等待救援,但一旦體溫下降2度,人基本就要離死不遠了,甚至會出現凍死之前脫衣服的反常現象。這就要從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解釋了。


學過生物學的大概知道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在凍死這個過程剛開始的時候。處在皮膚的溫度感受器告訴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

產生“保溫反應”。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散熱器官,在其流通的血液會在“保溫反應“中,因為表層血管的收縮被趕到皮下深處,來減少熱量的散失。如果再進一步惡化,人體就開始減少遠端,也就是四肢的血量供應來保障核心器官,比如心臟等。此時四肢的溫度也就大量降低,及其容易凍傷,也是咱們手經常凍傷的原因。

如果體溫還繼續降低,低於34攝氏度,就會造成體熱的幻覺!

此時大腦的體溫也維持不住開始控制不住下丘腦了。下丘腦溫度調節中心失控,導致體溫散失的抑制作用消失,體表血管瞬間舒張,血液失控後回到體表,導致體表溫度大大高於體內溫度。這種外熱內冷的情況,就給人了體表很熱的感覺,所以開始脫衣服!


所以人體的體溫至關重要,雖然春天快來了,我國大部分地區溫度還很低,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工作。


不太正經的劉博士


凡事只要超過了界限,往往就會出現反常現象,當我們冬天玩雪球打雪仗的時候,原先明明覺得很冷,手也不願意從袖子裡伸出來,但是當我們玩了一會兒雪之後,反倒覺得手開始熱了起來,當人發燒的時候,身體明明很熱,卻又覺得身體很冷,所以身體常常會給我們相反的信號,人在被凍死之前會脫衣服,就是這種錯誤的身體感知信號造成的。



還記得在青少年時代的時候,有一次冬天的晚上幾位朋友喝酒,其中一位朋友喝的比較多,冬天的晚上,在沒有暖氣的房間裡他什麼也不蓋光著膀子睡覺,我睡醒後一看他這個樣子嚇了一跳,伸手一摸,感覺他身體冰涼,以為他over了,嚇得趕緊晃他,但是怎麼晃他都沒動靜,伸手一探他的鼻息,感覺他又呼吸均勻,才放下心來,趕緊給他蓋上了被子。我想,可能那些冬天喝酒之後凍死路邊的人就屬於這樣的情況吧,酒精的作用讓他們感覺腹中很熱,然而酒精的麻醉作用又讓他們沉沉睡去,所以他們根本感覺不到寒冷,等到被凍醒的時候,很可能反而覺得身上很熱,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很可能患上了低溫症,導致越冷覺得身體越熱,於是想把衣服都脫掉。



低溫症就是指人的核心溫度下降到35℃以下的狀況,人的正常體溫是37℃左右,而當體溫下降到32℃以下時,情況就變得非常糟糕,有可能導致死亡。當人的身體處於寒冷的環境中時,體溫的下降會促使身體產生不同的反應,開始的時候是不停地發抖、打寒顫,如果這時候體溫沒有回升,那麼身體就會減少體表的血液量,目的是減少人體的熱量散失,但是,減少體表或者肢體遠端的血液量的話,就容易促使身體造成凍傷,特別是凍手凍腳凍耳朵凍鼻子等,這種現象都比較常見。




而如果身體感知的溫度一直很低,人體的體溫得不到保證的話,那麼反常現象就出現了,因為當身體打哆嗦都不管用的時候,那它就只能給身體增加供血量,同時呼吸變得急促,那麼在這個時候,大腦的供血量是足夠的,溫度也是有保證的,但是身體其他部分就不一樣了,因為熱量散失的更快,會感覺更冷,漸漸就會有麻痺或者錯亂的感覺,於是覺得衣服都是涼的,甚至是冰涼冰涼的,穿著還不如不穿,也有的是覺得身體很熱,就好像我們冬天玩雪的時候時間長了感覺手很燙一樣,於是就有可能會出現脫衣服的行為了。




這就是由於寒冷過度,大腦對體溫的判斷也變得紊亂,本來已經減少了遠端肢體和體表的血液供應,後來又恢復供血,使得肢體和體表的神經處於麻痺狀態,所以就會有熱的感覺,因此也就會有脫衣服的現象了。


人類的方向


我記得小時候村裡人出現一個被凍死的還全裸的,開始大家都不懂為啥,後來久而久之就有人說:喝多了,脫衣服睡覺的!忽悠忽悠當時小朋友的我是一點都沒問題!

後來聽說過稍微靠譜一點的說法,村裡我奶奶那一輩老人家流傳的說法:凍死了人會出現一種幻覺,認為有一團篝火,會自己解開衣服去烤火,甚至還會撿附近的火柴!現在想想這樣的答案,我覺得我會夢見賣火柴的小女孩!

再後來在上海大學,北方的同學經常給我講一些北方的故事,他們那冬天有很多人喜歡喝酒,為了驅寒,有些人喝多了就醉在路邊,他有一個親戚,早上被自己家裡人發現凍死在離家只有幾十米的地方,身上就只穿了一條秋褲。為什麼?說是醉倒在地方,有人會偷她的錢包,脫他的大衣、毛衣等,凍死一點都不奇怪!確實對於南方人來說,在上海那種沒有暖氣地方,我生活了四年都覺得快凍死了!



最後,我們都懂了,看過電影《絕命海拔裡》的人也應該略有所知,其中一個典型畫面,被困珠穆朗瑪峰的哥們,被救後脫自己外套!只是其中包括太多專業名詞解釋,很多人都沒法理解!有低溫症,還有就是擾亂了大腦,導致下丘腦失常,冷就感覺是熱!

其實通俗易懂來講,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皮膚:10℃

大腦:警告!身體快找衣服穿!

皮膚:0℃

大腦:警告!身體快打哆嗦,快蜷成一團!

皮膚:-20℃

大腦:哎呀,身體別放棄啊。我們還可以堅持一下,太陽要出來了,不要放棄!堅強!好熱的!堅強!熱得受不了了呀!

身體:快快快,熱死了,脫……衣,微笑,卒!



正常生理現象,凍死的人是感覺熱了脫衣,不是覺得冷,保護自己器官,大量血液流入,然後又衝向皮膚表面,冬天時候我們都有體驗,碰了冷水,手拿起來再過一會,熱了!差不多的道理!


南無醫谷,一名專業的前線檢驗工作者的知識和經歷分享,如有不同觀點,可留言與我交流,謝謝你的點贊關注和分享!


南無醫谷


在電影《絕命海拔裡》一個被困在珠峰一夜被救回營地的人,開始脫自己的外套,這看起來很奇怪,但是這其實是有依據的。這種反常脫衣現象通常都發生在將要凍死的人身上,這種行為有悖於我們身體保護自己抵禦寒冷的本能,只有在嚴重低溫症的情況下才會這麼做。低溫症是指體溫將至危險的水平,一般是34度以下。

德國研究者分析了69個嚴重低溫症患者死亡案例,發現25%的死者局部或者全身裸體,《新科學人》上一篇論文指出,20%-50%死於低溫症的人都會出現這種行為。

他們扒光衣服並不是覺得冷 而是感覺熱,目前有兩個支持這種說法的心理學理論,1979年髮辮在《法醫學》上的一片研究提到,這種脫衣現象原因是末梢血管收縮,例如手臂和腿,這種做法是身體在寒冷情況下的本能反應。可以讓血液保護內臟,但當身體疲於這種反應,收縮的末梢血管會打開,血液衝向皮膚,使人感到熱。這和我們玩過雪之後,過一段時間手會感到熱的原理一樣。

另一種理論是飢寒情況下會擾亂大腦,特別是下丘腦區域,那裡是提問的調控中心,如果寒冷令下丘腦失常,可能會改變傳向身體的信號,讓人在很冷的時候感覺熱,想要脫衣服。這就和我們發燒時候覺得冷的原理是一樣的。

如果你在一個寒冷的地方覺得自己很熱,請不要脫衣服,你很可能是低溫症了。


十八元素


2018年2月20日大家還沉浸在春節中,網絡上流傳這一則視頻,通過視頻可以看到,在雪地當中躺著一名年紀不大的男子。男子在冰天雪地裡竟然把自己的衣服全部脫光,扔在了幾米之外,結果活活凍死在雪地裡。看到這樣的視頻真的很心痛,事後瞭解到該腦子才17歲,朋友春節期間聚會喝酒導致而成。



大家肯定很奇怪為什麼天這麼冷,怎麼還會脫光衣服呢?下面老中醫用科學角度解釋一下原因和防範措施。

  1. 凍死會經歷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遇到寒冷的初期,大腦的神經系統處於一種比較亢奮的狀態,對寒冷的反應非常敏感,身體內的皮下血管收縮,血壓開始升高,血液開始從表層往深層流動,這個現象就是為了減少靠近皮膚表面的血液溫度散失,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出現不適,呼吸速度加快。


第二個階段是在人體溫度降低到33度以下才出現的,有時候會產生幻覺,同時會覺得身體很舒適溫暖,甚至還覺得自己身體很熱,經常會脫掉身上的衣物,所以我們通常把第二個階段叫做“反常脫衣現象”,是位於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在發揮作用。一旦脫去衣服,體溫會因為與外部過冷的環境接觸而快速失溫,人會很快被凍死。



2.

生活中怎麼防範類似事故發生?

據老中醫這這麼多年來觀察發現,被凍死的人大部分都是飲酒過量後無人護送回家導致的,如果對方飲酒過量時,沒有喝醉的朋友可以把護送對方回家,或著在身邊陪伴照顧一下。奉勸大家小酒怡情,大酒傷身!

關注老中醫,關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