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輕信網絡貸款,昌吉一女子被騙近10萬!

警方提示|轻信网络贷款,昌吉一女子被骗近10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審核員”“信貸專員”“信貸部長”……

一齊上陣、層層設套!

“審核登記費”“點位費”“保證金”

“信用積分費”“驗證費”……

道道手續、連番“轟炸”

錢沒貸到,存款卻沒了!

警方提示|轻信网络贷款,昌吉一女子被骗近10万!

案件回顧

2018年7月26日,昌吉市居民王女士在網上辦理貸款時,用QQ與“中信銀行客服人員”聯繫,對方以王女士銀行流水不夠需要轉賬刷流水為由,將王女士拉入某微信群,王女士在微信群內通過掃碼及發紅包的方式向對方轉賬96000元,後發現被騙,遂報警。

常見的網絡貸款詐騙騙局

騙局一

未放款卻先收費

放款之前先收費是無抵押貸款最常見的伎倆,貸款被騙受害人中,十有八九就是掉進了這個坑裡。騙子抓住借款人急於求成,而常識缺乏的心理。

第一步:取得信任,號稱只需要提供“身份證”之類的信息就可以拿到借款;

第二步:編織各種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的費用,通常以材料費、保證金等由頭忽悠借款人上鉤;

第三步:當借款人將錢打入對方賬戶以後,騙子完成一輪騙局,消失。

警方提示|轻信网络贷款,昌吉一女子被骗近10万!

民警提醒

犯罪嫌疑人往往抓住人們急於用錢的心理,以先收手續費再放款為理由騙取錢財。無論是在哪一個金融平臺上進行貸款申請,所有正規的單位都不會在放貸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費用。

騙局二

承諾低息實為高利貸

很多無抵押貸款騙局打著“日息低至××”的幌子,將借款人騙過來,最後以高息放款。比如媒體曾報道過一起借款人被騙的案例,市民王先生貸款3萬元,結果日息高達3000元;再比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裸條貸款”,女大學生借錢周息高達30%,這也是高利貸無疑,而且這種高利貸通常還伴隨著暴力催收,一旦上鉤,就很難走出這個惡性循環。

警方提示|轻信网络贷款,昌吉一女子被骗近10万!

民警提醒

當你碰到聲稱利息比銀行還要低的金融機構,一定要謹記這段話:天上不會掉餡餅,騙局多始於貪念,同時在簽訂貸款合同時,一定要對高利貸有一個基本概念。警方調查發現,這樣的“貸款”被犯罪嫌疑人稱為“物業貸”,其前提是受害人要有房產。雖然號稱是“無抵押貸款”,但犯罪嫌疑人會誘騙受害人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給團伙成員,再利用受害人提供的房產信息,勾結一些不法中介,擅自將受害人的房產進行網籤,使其不能再進行買賣,從而為後期上門索債提供了籌碼。

騙局三

包裝資質承諾成功

“憑一張身份證,不管你是黑戶還是白戶,當天就能下款20萬到50萬。”這是近期大家經常可能收到的詐騙短信內容。通常情況下,如果市民一旦交納手續費之後,按照對方的要求辦理了貸款,最終遇到的結果就是貸款沒到手,高額的手續先被騙走。

警方提示|轻信网络贷款,昌吉一女子被骗近10万!

民警提醒

在正常辦無抵押貸款的過程中,銀行和金融機構一般要求貸款人提供信用擔保。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在完全沒有任何條件的情況下憑空獲得貸款,它要求貸款人具備相當多的條件,對於貸款人的資質也有很高的要求。民警表示,確實有提供小額貸款的公司可以提供無抵押貸款的服務,但是因為這些公司沒有鉅額的資金支持,所以他們在審核貸款人資質的時候,反而比銀行更為嚴格。按照刑法規定,採用這種虛假的包裝貸到款,可能觸犯刑法,涉嫌騙取貸款罪或者貸款詐騙罪。

騙局四

花錢消除信用汙點

近期,由於不少借款人申貸被拒是個人信用產生汙點導致,於是騙子也做起了這種買賣。通常情況下,騙子號稱銀行裡有熟人,或以花錢消除徵信汙點,一旦你上套,大筆的好處費就進了騙子的腰包,而你的個人徵信卻並不會因此好看半點。

警方提示|轻信网络贷款,昌吉一女子被骗近10万!

民警提醒

個人徵信系統又稱消費者信用信息系統,主要為消費信貸機構提供個人信用分析產品。具體來說,個人徵信信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信貸信息,第三部分是非銀行信息。這些信息確實潛在影響到個人在銀行的借貸行為。事實上,個人徵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統一管理,沒有人或者機構可以幫你洗白個人徵信。任何人或者機構,都無權刪除或者修改。所以那些告訴你有辦法洗白徵信的,基本都是騙子。

警方提醒

不要輕信網絡或上發佈的貸款信息,凡以中介費、包裝費、返點費等各種名目事先收取費用的貸款,就是詐騙。所有正規的單位都不會在放貸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費用,牢記這一點,可以避免90%的騙局。

要銘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放貸前,一旦有人要你拿出真金白銀,多長個心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