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陳靖姑(767—791),福建的保護神。正月十五,生於閩縣藤山下渡(今倉山下渡街道),其父陳昌(在朝廷當戶部郎中)、其母葛氏,福州人。其夫劉杞蓮,古田人,(古田教官劉勳之子)古書記載她出生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庭,閭里稱其,引為吉兆”。十三歲閭山學法,十八歲下嫁古田,二十四歲坐化,一生“抗旱求雨、斬妖除魔”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被後人稱為“順天聖母”“臨水太后”等。

傳說呂純陽棄發變為一條蛇,藏匿古田境內,觀音作法用指血去陳家投胎,為斬妖蛇,陳靖姑就是這麼來的。其夫劉杞蓮原是王小二亡魂投胎於古田劉家的。其傳奇一生貫穿福州、古田等地,為福建人所信仰。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古時,閩江南岸有兩大渡口,分別是上渡和下渡。唐宋以來,兩大渡口間貿易往來興盛、水上運輸發達,沿岸商鋪林立,主要以木材加工、運輸為主,成為一大特色。而如今道路發達,交通便利,上渡成了上渡路,下渡成了下藤路或下渡街道(古時上下渡屬藤山地區)。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根據書上所說的地點,一路尋找下渡這個地方,可是,由於年代久遠,這裡的路已經跟原來不一樣了,舊時倉山下渡,應該位於現今的下藤路一帶(或叫下渡街道),古時上下渡同屬藤山地區,陳靖姑出生地應該就在這附近。根據導航顯示,在工農路72號,有家陳靖姑的故居,於是騎車而往,在工農路墩睦裡旁找到了她的故居,原來的老房子已不見,這是新建的。於是便前去看個究竟。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這是個2004年建造的房子,是個仿古的紅色木結構建築,​來到此地,剛好今天門是開著,故居里供奉順天聖母、三十六婆官等諸神。與我想像中的名人故居還是有所不同的,可能與她傳奇的生世有關吧。她的這一生註定不是平凡的,先說她的出生,是由觀音指血所化,註定是為斬妖除魔而生的;她十五歲為避婚而去閭山學法,最終還是要跟劉郎成親;因不聽師傅勸戒,二十四歲那年擅動法器,遭致劫難;她本應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因命中劫數,註定要遭受蛇鬼之害;在閭山學法期間,師傅要教她保胎救產之術,她不學,註定腹中胎兒不保;閭山法門為她而開,非緣不得入,註定這輩子與道結緣。之所謂“道緣”,張三丰曾說:“凡人亦可做神仙”,那還是要看機緣的。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進去看看,一個300多平米的地方,因是新建的,整體建築看起來很新,缺少了古建築的歷史感,不過,對於陳靖姑文化的發源地,整個福州沒有幾個像樣的臨水廟,還不如古田、泉州等其他地方,作為具有2200多年曆史的福州,從閩越國建都冶城,歷經晉、唐、宋、元個、明、清,直至現在,孕育著各種信俗文化,各地寺廟觀庵祠很多,都供奉的神明,因此,福州的民間信仰有著千年的文化基墊和群眾基礎。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走進正廳,可看見供奉著的陳靖姑的神像,基本上各處都是一樣,故居是個燒香的地方,平時就很少人,只有巡安繞境、民俗文化節等慶典,進行各種民俗表演,才會熱鬧,這時候來看也就只能進廟燒香了。環顧四周,見整個大殿朱漆塗成,刷的很精細,飛簷翹角,仿古木架結構。主殿對著正門,殿中懸掛“順懿威鎮”等牌匾。內殿在側,買香而入,以示對神像的尊重和對其功績的敬仰,駐足半個時辰而出。

傳說故居有口龍泉古井,陳靖姑打小喝著井水長大,人們為紀念她,建井留戀。據說古井為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溶洞,井水直通龍潭,是唐代留存至今的古蹟,由於行走匆忙,也沒多問,顧未能仔細瞧其究竟。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殿內情景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門口掛倉山不可移動文物登記點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她的故居不遠處,就是許真君的祖殿,當年陳靖姑受觀音指點,由金甲神護送去閭山學法,就是拜許真君門下為師。陳靖姑學法三年,許真君不但教其法術,還在其危難時刻派四太保化成鴨牳助其脫險。後人為紀念他,在此修建祖殿,每當路過此地,便常聽到裡面吹號搖鈴,頌經祈福,保一方平安。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探訪陳靖姑的出生地——倉山下渡

​​本篇原創,只在今日頭條創作。未在任何地方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