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合资管被“点名”事件,看资管业如何在监管风暴下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但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近年来资管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央行发布资管新规,十分严厉,致力于化解资管领域金融风险。

此次资管新规的主要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一监管标准,防范监管套利从分业监管向注重功能监管转变,体现了穿透式监管特征;二是避免资管业务沦为变相的信贷业务;三是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四是统一计提风险准备金;五是打破刚性兑付;六是控制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七是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等。

除去新规制定的内容更加全面多元化以外,伴随着的一系列的“点名”批评也随之而来。就近期,中基协公开批评了和合资管一事也引来行业和媒体的关注和热议。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和合资管被“点名”事件,也正是因为处于政策调控风口浪尖上的关键时期,监管频频向持牌资管金融机构公布纪律处分决定的目的在于规范行业发展,整顿行业乱象,引导消费金融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因此就监管层此举的良苦用心而言,如何在监管风暴下转型升级也成为行业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

实行五级风险控制机制,专门设立项目部、风险控制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实行“产品采集与风险审核相分离”的原则,做到独立审核,标准控制,流程管理。

引进优秀的投研团队

形成一支涵盖产品设计、投资管理、客户服务等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团队。核心投研人员需经历过不同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的考验,形成稳健的投资管理风格,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可有效把握资本市场快速成长的时机,根据不同投资标的的特征、行业情况、风险判断和资金规模,提供稳健和风控至上的资产管理服务。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做到早预期、早发现、早处理的同时,也需要在新形势下注重创新,不断发展运营张力,才能在监管风暴下稳住阵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