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首席经济学家?为何年薪千万?

其实国内「首席经济学家」这个职业名称的由来还是挺戏剧性的。

2000年,知名经济学家左小蕾在中国银河证券任职,既不是管理人员,公司又不能把她作为一般的研究人员来对待,于是丢给她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左小蕾给自己定位叫“首席经济学家”,以这个姿态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

后来国内的一些证券公司、外资银行觉得首席经济学家有很高的权威性,代表性发言在业内也更有分量,于是开始设置首席经济学家的职位。

发展到现在,国内大概有百来号首席经济学家,而把这个概念炒热的是去年12月加入恒大的任泽平,网上一张不知真假的1500万年薪文件把首席经济学家群体推到公众的视野里。

什么是首席经济学家?为何年薪千万?

先不说文件真假,这个传说中年入千万的男人,履历确实厉害,既在国务院的研究机构从过政,又在国泰君安、方正证券当过官,即便文件薪资有假,相信薪水福利也不会低,不然也不会被许家印选中。

入职恒大之后,任泽平牵头组建了恒大经济研究院,主要负责宏观经济分析、市场发展方向及行业发展动向研究,在对外界发声的时候,他还算半个新闻发言人,凭着在股民心中的大神地位,给恒大增加了很多曝光度。

更厉害的还有中信建投曾经的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此君在业界堪称BUG。

2007年成功预测次贷危机声名鹊起;

2015年预测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走势,一战封神,甚至被称为“尼古拉斯·金涛”、“周期天王”;

2017年,在大宗商品一篇上涨声中,他竟然预言四季度商品价格见顶然后开始回落,结果再次被言中。

只可惜天妒英才,去年11月27日周金涛老师去世了,才44岁。

话说回来,这个群体除了顶着“首席”的名号,还会身居大公司、独角兽企业副总裁级别的高位,他们都是国内经济学界精英中的精英,能够左右大企业发展方向的大佬。

除了国内企业,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同样都设有首席经济学家,比如之前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北大教授林毅夫,曾任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的沈建光。

不过跟任泽平不同的是,沈建光离开瑞穗证券后,加入的是科技公司京东金融,目前国内应该就这一家科技公司、甚至互联网公司设有首席经济学家。

不过这也不奇怪,京东金融在行业里的每一次“踩点”都很准,并且也发展的很快。

在业内都在讨论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他们先提出了金融科技;等到行业都在谈论金融科技的时候,又先提出了数字科技的定位;前几天还以估值超千亿人民币成为超级科技独角兽。

什么是首席经济学家?为何年薪千万?

之前还有亚马逊原首席科学家薄列峰、微软亚洲研究院原城市计算负责人郑宇先后加盟,对人才也很重视,所以引入首席经济学家并不奇怪。

尤其2018年全球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增多,贸易局势紧张,国内的监管也比较严格。一家公司如何走得更快,确实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宏观经济环境。而沈建光的宏观研究背景,无疑是有助于京东金融整体的战略发展的

其实这种科技公司引入首席经济学家,加持自身发展的情况,在国外屡见不鲜。Google的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微软首席的经济学家普斯顿·麦法宜,亚马逊最近也正在大规模招聘经济学家,科技公司引入经济学家已经算是行业的整体大趋势了,毕竟千金易得良将难求,走在行业前端的科技公司更需要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清晰的认识。

至于问题的最后,首席经济学家们年薪近千万甚至超千万合不合理?综上所述,显然合理。不过也要说,什么样的价值匹配什么样收益,这样的薪资水平,在业内也属于相当头部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