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热旱来袭,平均气温30.3℃月底有望转入“2”字头

今年夏天热旱来袭,平均气温30.3℃月底有望转入“2”字头

“热到中暑”“热到意识模糊”“热到爆炸”……7月中旬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局部极端最高气温达38.3℃,月底气温才有望转入“2”字头。昨日,浔阳晚报记者从市农业局粮油站获悉,高温天加上降雨量偏少,九江市多个地区出现旱情,目前我市正在通过人工增雨、开展生产自救等方式进行抗旱。

我市多个地区出现旱情

7月9日~8月3日,全市平均雨量为16.7mm(其中湖口站为0.1mm),较多年平均值偏少83%;同期全市平均气温达到30.3℃,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1.1℃,日最高气温≥35℃日数大部分地区在15天以上,修水站达24天。

8月4日~5日,全市有10个县(市、区)28个区域站出现25-49.9mm的降水,有6个县(市、区)共10个区域站出现超过50mm的降水,瑞昌市花园站雨量累计达110.7mm。虽然,本次降水过程为对流性降水,局地性很强。但是,全市大部分地区旱情仍未解除。

截至8月6日,九江市受灾的县(市、区)主要有共青城市、武宁县、都昌县、永修县、修水县、德安县,受灾乡镇有117余个,受灾人口达41.7万人,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8183.4万元。

开展人工增雨、生产自救

为及时缓解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各地抓住副热带高压边缘弱辐合影响,及时开展人工降雨抗旱作业,降低了高温影响,缓解了灾情。据气象部门统计,九江市12个县(市、区)都积极组织开展人工降雨抗旱作业,人工增雨作业达40余次,有效地缓解了灾情。截至8月2日,全市抗旱设备投入3万余台(套),总投入抗旱资金2000多万元。

对旱情较重的县(市、区)及时出动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科学指导农户及时查看灾情,及时开展补种工作以及针对旱情的病虫害的防治。市农业局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核查评估灾情,针对旱灾严重的中稻大田和二季晚稻大田进行改种补种。充分利用早稻收获的种子对二季晚稻进行改种补种。市农业局粮油技术生产指导站派出专门人员收集各县上报的旱灾灾情,统计后及时在农情系统中向上级报告。

浔阳晚报记者 叶涛

今年夏天热旱来袭,平均气温30.3℃月底有望转入“2”字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