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老了,一個月只有一百養老金,當年交的「公糧」就白交了嗎?

由於農村大多數人沒有工作單位,因此當年也沒有購買過社保,到了年邁時,國家每個月發的幾十到百來塊的養老金完全不足以支撐一個人的生活開銷。

最近有人開始在網上帶節奏,表示當年農民雖然沒有購買社保,但是給國家交了不少“公糧”,為何就不能算社保呢?難道農民上交的糧食就不是錢麼?

農民老了,一個月只有一百養老金,當年交的“公糧”就白交了嗎?

公糧和社保根本毫無關係

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當年的“公糧”,是國家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共和國建立前的武裝鬥爭就在徵收公糧用於戰爭,簡單講就是軍糧攤派到每戶種糧人手裡。同時,公糧也是農民稅收的一種形式

後來,隨著社會發展變化,國家已不再需要行軍作戰的軍糧,因此,農民所上繳的公糧也逐漸變為農業稅,直到2006年,國家廢止了《農業稅條例》。據說,是因為國家發現各地徵收農業稅的成本太大了,徵收的支出反而還大於收入,於是取消了農業稅。不管怎麼樣,農民還是受益了。

農民老了,一個月只有一百養老金,當年交的“公糧”就白交了嗎?

由此來看,公糧和社保完全是兩回事,一個稅收,一個是社會保障福利體系。公糧只是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一種特殊的“充公”形式,各行各業也有著其它的“充公”規則(例如,現在在外工作,每個月的收入就需要繳納一部分個人所得稅)。

那之前交的“公糧”就白交了嗎?

在城市工作,上交個人所得稅,但是城裡的公共交通、社會服務都比農村要高上幾個檔次,那農村以前交的“公糧”就沒有換來一點好處嗎?都白交了嗎?

當然沒有白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民上交的公糧是對國家最有力的支持,因此國家也給了農民獨一無二的待遇:宅基地和承包地,這是城市居民沒有待遇,在世界上也是中國特有的政策。

農民老了,一個月只有一百養老金,當年交的“公糧”就白交了嗎?

至於農村養老問題,國家也在著力解決,近幾年退出的“養老貸”、“以地養老”政策都是在不斷嘗試、不斷尋找最適合農村的養老方式,既減少村民的支出又能真正給村民帶來福利。

如今國家正在推動城鄉一體化,讓農村生活和社會保障提升至城市水平,與其糾結於公糧為何不能換社保,不如關注小編,及時瞭解全國最新的惠農政策。

很多人都在使用手機惠農買賣農產品了,還不來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