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養老金」帳戶

我家的山核桃林在門口山上,站在老屋的門口一眼就能看到鬱鬱蔥蔥的林子。這片林子是父親二十多年前栽下的,現在樹幹都比碗口還要粗了。

父親的“養老金”賬戶

父親在管理林子的時候,經常會說那片林就是他和母親的“養老金”賬戶。林子的所在地是一個傾斜的山灣,非常陡,就像一個大約呈60度的“畚斗”。

我小的時候,那裡是種植山玉米的自留山。後來,糧食夠吃了,父親先是在“畚斗”的兩邊種起了高山茶葉,現在都還保留著,每年還能採摘個幾百塊錢。後來,聽說臨安的山核桃很值錢,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父親就瞅準了這個有前景的活計。

父親的“養老金”賬戶

我們淳安北部的大山本來與臨安天目山是一脈相承的,山上的野生山核桃樹數量眾多。生產隊時期曾用山核桃榨過油。後來分包到戶之後一家也能分上個五六棵。那些樹都是幾百年的樹齡,果子結的時多時少,有大小年。

以前因為賣不了錢,村民根本不重視,打山核桃時在樹底下割割草就算是養護了。父親下定決心要種山核桃樹的時候,村裡人十分不理解。那麼好的山地種什麼不好,可以種玉米,可以種芝麻,可他偏偏種上了一時沒有收成的山核桃樹。年紀大一點的老人都說是瞎折騰。

父親的“養老金”賬戶

種下指頭粗的山核桃樹苗要等到它結果子,最起碼需要二十年。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啊?父親是有勇氣的。當時,那些有老山核桃樹的林子裡隨處可見比人還要高的山核桃樹苗。父親就利用過年大家十分休閒的正月裡上山挖取,順便移栽到自留山上,由上至下一行一行種植,間距為上下左右合七米。沒有兩年,整個山灣都已經被父親種植滿了。

當時的林地是剛種過玉米的,柴根都已經挖盡,接下去就是管理林子。早知道沒有二十年是不會結果的,父親就在林地裡種上六月白豆,還有就是撒一些黑芝麻。農民就是這樣,有點收成就會有動力。況且,山核桃樹苗一定要勤加管理才能茁壯成長。

父親的“養老金”賬戶

父親是個老務農,他知道怎樣管理林子。除草、施肥、治蟲是少不了的活路。肥料用的是豬糞幹、牛糞幹。除草的次數根據林間作物來定,秋冬季還要來一次徹底的翻土、培土。許多害蟲總喜歡在山核桃樹幹上蛀幾個洞,然後在裡面安家落戶,把樹幹掏空。父親採取往洞裡倒入農藥,再用藥棉塞堵的辦法,害蟲就只能是“作繭自縛”了。

現在,這那片林子已經初成規模,父親把林子當成寶貝,不管有事沒事都會經常去林子裡走走。他說,管理得好,一年能有好幾萬塊錢的收入。在我們農村,兩位老人一年吃喝開銷有個一兩萬就夠了。他們還把多餘的錢給我們小輩用來投資教育。父親說,教育孩子就像伺候林子一樣,只有不斷投資,才能有回報。

父親的“養老金”賬戶

每年的白露過後,父親就上山打山核桃了。我們兄弟倆即使再忙,在這幾天也會抽出時間來回家一起收成。母親說,一年的“陽春”就在這幾天,不抓好的話,一年的“養老金”就沒有了。

我從內心欽佩父母親的勤勞和睿智,他們已經垂垂老矣,還在日日勞作,有餘錢還要貼補我們小的。作為兒子真的十分慚愧,我們永遠也報答不了他們的恩情。我們只希望父母親的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就像那片林子一樣生機勃勃,永遠存在……

父親的“養老金”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