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患者有必要每年一或二次输液通血管吗,为什么?

秋霜梨


三高患者确实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动脉粥硬化性心血管问题,很多情况都是栓塞性的疾病,如心血管的堵塞,脑血管的堵塞等问题,但血管绝对不是下水道,血管里面有垃圾,拿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输液每年通一痛,涮一涮,血管里的垃圾,血管壁上的垃圾就能清除掉,这种看似有道理的“科学”谣言,真的害人不浅!

输液并不能疏通血管,清除血管垃圾

人体血管内的“垃圾”,主要是代谢不良积累的脂质,这些脂质,容易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炎性反应,破坏血管壁内膜的光滑性,血管壁内膜被破坏后,变得粗糙,又更容易截留脂质和其他血液中的纤维素,血小板等物质,甚至可能会逐渐的形成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增大的阻力又会使血压升高,血管壁压力增大,又会使血管逐渐失去弹性,硬化程度不断加重,这就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原因,和斑块及栓塞形成的原理。

将外源性的液体输入到闭合的血管中,既不能有助于脂质的转运和代谢,也不能修复血管内壁,更不会也不能将斑块冲洗下来(要是冲洗下来,反而更危险,斑块随着血液流动,到了血管较细的地方……,真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输液通血管的说法,虽然不知道缘何而来,但却是不折不扣的“昏招”。

输液除了不能通血管以外,在不需要输液的情况下,随便输液,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问题,有人说,又没加其他药物,只是输的生理盐水,能有什么问题?输液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手段,输液,输液器具的无菌及热原清除情况,输液环境的卫生情况,输液人员的专业度和操作情况,输液时对于输液为止的消毒情况,各个环节,如果有一个环节造成污染或感染,引起的重大不良反应,可能都是人体所不能承受的,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输液不能通血管,输液不能通血管,输液不能通血管!

三高人群做什么有效保护心脑血管

其实说到底也很简单,就是遵医嘱,有效的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该长期用药就长期用药,合理的选择药物控制三高的同时,生活上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少吃大鱼大肉,多吃五谷杂粮,少吃精米白面,饮食控制好量,在加上持之以恒的,适当强度的运动锻炼,控制好体重,拒绝肥胖,戒烟限酒,戒除焦虑,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睡眠,这些都是有效的控制三高的生活调理。

总而言之,有效的药物控制,加上均衡的膳食营养,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乐观积极的心态,加上良好的睡眠,这几样加起来,比什么每年输两次液通血管,要靠谱不知多少倍了!


李药师谈健康


答案明确:完全没必要!

目前没用任何的药物,可将血管内导致狭窄的粥样硬化斑块清理掉,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

所以奉劝中老年朋友,患有“三高”,既往脑梗死、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的患友不要花冤枉钱,这样做只会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的机会,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完全不起作用。

我身边的患者、朋友甚至亲属,不少中老年人,每年去医院输液一到两次,认为就像我们应用的“下水道清洁剂”一样,这些药物可以溶解血管壁上附着的“脏东西”,达到血管疏通的目的。其基本使用的药品通常包括:银杏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水蛭素注射液等,而这些药品的基本功效都是活血化瘀,通脉养心(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和/或抗凝、抗血小板的作用)。对于祖国的中医中药,我绝不否定其治疗价值。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任何这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均未注明可溶解血管壁的粥样斑块的治疗作用!其发挥药效主要针对的是扩张血管和抗血栓(这里应该指的是新鲜血栓和减少血栓形成),而这两点作用均是在疾病发作后才需应用(扩血管和抗凝的药物作用时间均较短,通常药物代谢出体内后,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平时输注则起不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至今没有为我们有效疏通血管的“清洁剂”呢?因为我们动脉壁上的粥样斑块,是在血管内壁损伤时,侵入到我们血管壁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脂等物质,它们堆积在血管壁内,当血管内壁愈合后,它们便激化并最终形成了坚硬的粥样斑块。也就是说,这些斑块是嵌入到我们的血管壁内的。我们外科手术时,无论是做那部分的血管(冠状动脉、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祛除陈旧粥样斑块的唯一办法就是连同动脉壁的内膜一同剥除掉(动脉内膜剥脱术)。但动脉内膜剥除掉后,因血管失去了内膜的润滑作用,很容易形成血栓,再次引起血管堵塞,因此外科医生也是在万不得已(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才会为患者实施此类手术。而现代科学生产的药物,则无法透过血管壁只溶解粥样斑块(事实上,慢性的粥样斑块坚硬如石头,密度很大,如果什么溶剂能把它消融了,那动脉壁也就一起破损了)。

总之,目前我们尚无药物能够根治动脉粥样硬化。我们为患者通常开具的处方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物、氯吡格雷等药物可有效延缓斑块的形成,但要坚持规律及规范用药,长期使用才能展现效果。而临床应用的尿激酶、蚓激酶、r-TPA等药物可溶解新鲜血栓,属急救用药,有引发出血的风险,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方可应用。而一年输几次液试图疏通血管的治疗方式,即无效,还会引发可能出现的过敏、微血栓(药物杂质引发),甚至出血或肝肾衰竭等重大并发症,万万不应作为预防或治疗手段!


心血管守护者贡鸣说


没有必要输液通血管!因为这不但没有效果还可能提高出现出血、过敏、炎症的风险。


为什么要输液通血管?

很多老年朋友都会在冬天来临的时候或者每年相近的时间到社区医院或者小诊所去输个液,想要靠它来稀释粘稠的血液、疏通堵塞的血管(冲掉血管上的斑块),很多人也相信一年这么通上1-2次能够常年有效,可预防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但其实这些目的都达不到。


输液不能冲掉斑块!

斑块是血液中的大分子脂肪嵌合进血管壁形成的凸起,通俗点讲就是它是长在“血管墙”里面的,不是游离在血管内的活动分子。就像水管里的水冲不掉水管壁里面的杂质一样,输液带来的那点多余的水分是不能把它冲掉的。

另外,输入的液体进入人体后也只是缓慢随血液流动而已,不会像山上掉下来的瀑布一样有巨大的冲击力。

输液不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

血液黏度来源于血液内部分子间的摩擦,包括纤维蛋白、血球、脂质分子等,主要是看每百毫升血球所占的百分数和纤维蛋白原的多少。

而补液可能在输液的时候短暂的提升血容量,但补充进去的水分去几次厕所就没有了,最终既不能减少血液中的分子数,也不能增加血液的总容量。就像一个带滤网的水杯,总容积是一定的,加进去的水最终会溢出来,里面放的塑料球仍然在杯子里,球之间的摩擦并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黏度”也不会变化。

另外,造成血液粘稠的因素很多,且目前认为血液黏度与中风、心梗关系尚不明确,用输液来降低黏度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行不通的。

输液并不是长期有效!

即便是输进去了“活血”、扩张血管的有效成分,但药物过几天也就代谢完了,不会在身体内留存。怎么能指望它长期有效呢?


输液通血管可能引起不良副作用!

如果输入了含有“活血”效果成分的药物,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 提高出血的可能性,对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人来讲出现危险的可能性更大;

  • 可能引起过敏,药物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 提高出现静脉炎、交叉感染等问题的机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输液副作用,任何输液都可能因操作不当或意外等造成交叉感染、炎症。


小贴士:输液通血管好处有限甚至完全没有好处,还可能带来出血等坏处,所以不建议非治疗目的的输液通血管!




可以明确的说,对于三高的人群,并不需要在每年固定的时间段进行静脉输液,而事实上,经过如此处理,对身体也不会有过多额外的好处。欲了解其原因,可以通过动脉粥样性硬化病变的发展进程说起。

人体的动脉血管主要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外膜层外、中膜层和内膜层,其中内膜层主要以内皮细胞为主,它是保护血管不被破坏最基础的组织成分,但是一些常见原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会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破坏,进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入侵至内皮细胞下,形成最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即泡沫细胞。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进展,泡沫细胞不断的发展,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导致各大器官和组织供血不足,如冠心病等。

动脉斑块一旦形成,很难发生逆转,在理论上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能会稳定甚至逆转斑块,但实际从临床角度很难做到,所以在血液内注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静脉滴注的其他药物,并不能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甚至消除,基本达不到改善供血的作用。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输入一些静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对健康的恢复可能有一定的益处。


惠大夫在江湖


“三高”是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简称,这三个是当下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彼此之间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关联之处。此外,“三高”又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不仅医学界,普通民众对其也非常重视。正如问题中所提到的,为了预防“三高”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很多人都信奉每年输1-2次液来进行预防性治疗。从医学的角度这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循证医学证据的,而且在不同的场合,多数专家也都反复强调过坚持日常口服药物的科学防治更为重要,但是即便如此还有很多人每年用输液的方式进行所谓的通血管,以下精灵医生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先来聊聊这种方式为什么不能起到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根据目前常用的药物大致有两方面的主要作用,其一,通过改变血管的收缩性来改善器官的供血;其二,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让血液流畅性增加。而人们输液前想象的所谓疏通血管其实并不包括在内,临床上的确有能够通血管的药物,这种药物叫做溶栓药,其在疏通血管的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其仅用于急性缺血性疾病的超早期。前面提到的两方面作用其实也是有时效性的,即当药物被代谢掉之后,其作用也会逐步消失,因此一年输1~2次液通血管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的。

那么既然通过输液的方法并不能达到通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又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进行呢?这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多数人并不能坚持长时间的口服药物治疗,而心中又有恐惧感,因此通过输液可以缓解这种恐惧所造成的焦虑;其二,身边的人都这样说这样做,他也就随大众了,这是典型的随众心理;其三,目前科普还很不到位,没有让患者知道哪些才是对防病治病最为重要的。最后希望还有用这种方法预防的朋友有所改变,回归到科学的防病治病的道路上。


精灵医生


三高患者是不需要每年一或二次输液通血管的。所谓三高患者,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一类特殊人群。三高的患者,容易造成动脉硬化甚至狭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属于心脑血管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的确需要做好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具体包括:1、口服降脂、降压、降糖药物,控制好血脂、血压、血糖。2、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减低心脑血管的发病3、符合条件的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稳定斑块。

至于每年一至两次的输液,是中国特色,一般输的是丹参、血栓通等活血化瘀药物。首先,中药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只是辅助治疗作用,真正发生急性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急性血管闭塞事件,单靠中药是肯定不行的,主要还是靠急诊溶栓(尿激酶、t-TPA等)治疗,抗凝(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些西药治疗。任何一个国家的心脑血管疾病指南中均未将这些中药列为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或预防药物。其次,即使这些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些帮助,但是就像吃饭一样,今天吃了,明天肯定还是要饿,还要吃饭,单靠一次输液就像预防半年甚至全年的心脑血管病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后,盲目输液可能存在液体中的微小粒子损害血管的情况,反而会加速血管的病变。

国家卫计委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城市都严格限制门诊输液,国家医保也基本将临床上几乎所有的静脉中药列为限二级医院以上应用,就是防止一些诊所过度盲目输液的现象发生。


所以三高人群,要想预防血管的堵塞,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坚持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医患家


在门诊还是在住院部都会有患者问这样的问题,也有很多朋友主动要求每年输液,觉得这样对身体好,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有好多医生也这样认为。

三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常常相互影响,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和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高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极高,危害着很多家庭。

我们先分开说每一个高了,怎么注意。因为毕竟有好多单纯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1、高血压

单纯的高血压饮食最主要的注意事项就是低盐饮食;就是一定要把盐控制下来,才能预防高血压,才能防止高血压进一步加重。 高血压对盐的限制是每天5g,大概就是一个啤酒盖那个多;但实际生活中,种种原因导致我们很难这么准确的控制盐的摄入;所以,王医生的建议是:多选口淡的菜吃,多吃水果蔬菜,控制饭菜的总量;总量控制了,盐量控制了。

输液对于高血压本身没有太多作用,除了高血压急救,最主要高血压输液血压正常只能维持很多时间。

2、高脂血症

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和饮食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甘油三酯更是饮食直接导致升高。 血脂异常的朋友: 蛋黄和动物内脏如肝、脑、腰、肠等含胆固醇相当高,动物脂肪,油炸食品。都要少吃或不吃。 可以多吃:鱼类、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大蒜、洋葱,燕麦片、荞麦,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豆类、乳品、鲜蘑菇、奶制品、黑木等。对于血脂代谢会有好处。如未能正常,可能就需要药物干预。

至今还没有降血脂的液体。

3、糖尿病

糖尿病饮食非常重要,用药也非常讲究,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按时治疗,并且学会监测血糖。

输液只能用于糖尿病昏迷或救急时,我们也不可能每天输液来控制血糖。

总的原则就是: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饮食总量。 对于三高朋友,或者没有三高的朋友,都建议多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配合健康饮食,远离三高,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在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必要的情况下加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这才是控制三高的真谛。

三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根据危险分层加用阿司匹林或他汀,这样才能真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我们再来看看输液通血管是否行得通?

第一、冰冻三尺 血管出现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一分一秒,一点一滴积累多年形成,怎么可能通过短短几天输液把几十年的垃圾一下子疏通干净了呢?

第二、药物时效 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时效性,输液几天怎么可能管一年,好比吃一顿饭,管一个月,这样行得通吗?

第三、指南推荐 没有任何指南及专家建议推荐输液通血管,指南来源于各种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就是看病的原则里面没有定期输液这一说法,输液只应用于急救或必要的治疗。

第四、血管特性 血管不是水管,更不是下水管,根本无法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通开。我们家下水道堵了,只能通过工人疏通,但疏通只能保证水流,无法把水管周围的铁锈及脏污输下来。我们的血管更加娇贵,你想要把陈年垃圾弄掉,难道不会损伤血管内壁吗?

第五、堵塞根源 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管狭窄,其本质是包括三高、吸烟、年龄、肥胖、不运动及种种高危因素引起的类脂物质的堆积,而且是常年累月形成的,无法铲除。

第六、输液危害 打吊针本身存在很多风险,过敏反应,输液反应也是会要命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导致血管狭窄的根源。我们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是预防血管狭窄,就可以避免通血管。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戒烟限酒,预防三高,早发现早治疗三高,低盐低脂低糖健康合理饮食,坚持运动锻炼。

而对于已经发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比如已经确诊的冠心病、脑梗死、支架术后等等情况,我们要通,也不是拿根棍通,而是药物预防这种狭窄进一步加重。他汀就是预防斑块加重,预防斑块破裂、甚至个别能够逆转斑块的药物;阿司匹林就是抗血小板的药物。 两药合用才能保证血流通畅,血管堵塞减少。 但

最根本的基础是减盐减油减糖饮食,运动锻炼这才是疏通血管的王道!


心血管王医生


因为现在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已经停止了门诊输液,经常有不少中老年病人主动到急诊室问我:大夫,我想到你这里打点活血药来疏通血管行不?”或者有人会问:“大夫,我是老三高患者,你这里有xx(活血中成药)吗?我想买点带回去让诊所医生打?……可见在我国很多中老年人群之中,尤其是心脑血管病,三高患者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好办法”:一年中输两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说法,我想大部分医生在门诊遇到一些人要求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疾病。这种输液预防真的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有作用吗?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定期输液并不能所谓的疏通血管,预防血管堵塞。 因为血管堵塞尽管大部分是突然发生的,但它的发生病理基础往往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


而人们所熟知的定期输液用的一般多是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或者扩血管药物的西药,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可以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这类药物一般作用时间是6到8小时,并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预防脑中风。而这些药物输入进血管后,很可能不仅起不到预防作用,还会出现诸如:①增加出血风险②输液反应③肺水肿 ④静脉炎⑤过敏反应⑥医源性感染,也许很多朋友还记得几年前几种活血中药注射剂出现致命的过敏反应的例子!



因此,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针对心脑血管,三高等慢性病均需要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针对病机,改善症状,同时还需要合理调整饮食,适当锻炼身体,戒烟等,这才能真正防治血管堵塞。


医家兄弟


三高患者没有必要每年一或二次输液通血管,这是因为第一,目前没有一种药物通过输液能清除动脉硬化,能清除血内脂肪。第二,况且还有高血糖,如果是糖尿病人输液治疗,必须要由专科医生计算才能确定输液量及品种。第三,如果三高患者已有合并症,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综合考虑,才能制定个体治疗方案。第四,如果三高患者通过饮食加运动,囗服药物就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说,没必要输液。




孙建业


没有询证医学的证据,也就是说没有指南推荐。

但是季节交替的时候确实是脑梗死高发期。

三高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东北这边,老百姓喜欢春秋定时打滴流,目的是平稳过夏,过冬。

至于具体作用,不好评价,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受益。

患者问我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没有证据证明有效,如果您觉得打完心理安稳,可以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