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梨
三高患者確實是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動脈粥硬化性心血管問題,很多情況都是栓塞性的疾病,如心血管的堵塞,腦血管的堵塞等問題,但血管絕對不是下水道,血管裡面有垃圾,拿生理鹽水或葡萄糖輸液每年通一痛,涮一涮,血管裡的垃圾,血管壁上的垃圾就能清除掉,這種看似有道理的“科學”謠言,真的害人不淺!
輸液並不能疏通血管,清除血管垃圾
人體血管內的“垃圾”,主要是代謝不良積累的脂質,這些脂質,容易沉積於血管壁,引起炎性反應,破壞血管壁內膜的光滑性,血管壁內膜被破壞後,變得粗糙,又更容易截留脂質和其他血液中的纖維素,血小板等物質,甚至可能會逐漸的形成斑塊,使血管變得狹窄,增大的阻力又會使血壓升高,血管壁壓力增大,又會使血管逐漸失去彈性,硬化程度不斷加重,這就是動脈硬化發生的原因,和斑塊及栓塞形成的原理。
將外源性的液體輸入到閉合的血管中,既不能有助於脂質的轉運和代謝,也不能修復血管內壁,更不會也不能將斑塊沖洗下來(要是沖洗下來,反而更危險,斑塊隨著血液流動,到了血管較細的地方……,真是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輸液通血管的說法,雖然不知道緣何而來,但卻是不折不扣的“昏招”。
輸液除了不能通血管以外,在不需要輸液的情況下,隨便輸液,還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問題,有人說,又沒加其他藥物,只是輸的生理鹽水,能有什麼問題?輸液本身就是一種高風險的醫療手段,輸液,輸液器具的無菌及熱原清除情況,輸液環境的衛生情況,輸液人員的專業度和操作情況,輸液時對於輸液為止的消毒情況,各個環節,如果有一個環節造成汙染或感染,引起的重大不良反應,可能都是人體所不能承受的,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輸液不能通血管,輸液不能通血管,輸液不能通血管!
三高人群做什麼有效保護心腦血管
其實說到底也很簡單,就是遵醫囑,有效的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該長期用藥就長期用藥,合理的選擇藥物控制三高的同時,生活上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蔬菜,少吃大魚大肉,多吃五穀雜糧,少吃精米白麵,飲食控制好量,在加上持之以恆的,適當強度的運動鍛鍊,控制好體重,拒絕肥胖,戒菸限酒,戒除焦慮,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睡眠,這些都是有效的控制三高的生活調理。
總而言之,有效的藥物控制,加上均衡的膳食營養,堅持不懈的體育鍛煉,樂觀積極的心態,加上良好的睡眠,這幾樣加起來,比什麼每年輸兩次液通血管,要靠譜不知多少倍了!
李藥師談健康
答案明確:完全沒必要!
目前沒用任何的藥物,可將血管內導致狹窄的粥樣硬化斑塊清理掉,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
所以奉勸中老年朋友,患有“三高”,既往腦梗死、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的患友不要花冤枉錢,這樣做只會增加藥物副作用發生的機會,對於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完全不起作用。
我身邊的患者、朋友甚至親屬,不少中老年人,每年去醫院輸液一到兩次,認為就像我們應用的“下水道清潔劑”一樣,這些藥物可以溶解血管壁上附著的“髒東西”,達到血管疏通的目的。其基本使用的藥品通常包括:銀杏注射液、丹參注射液、水蛭素注射液等,而這些藥品的基本功效都是活血化瘀,通脈養心(擴張冠脈血管、腦血管和/或抗凝、抗血小板的作用)。對於祖國的中醫中藥,我絕不否定其治療價值。但我們也要注意到:任何這些藥品的說明書上均未註明可溶解血管壁的粥樣斑塊的治療作用!其發揮藥效主要針對的是擴張血管和抗血栓(這裡應該指的是新鮮血栓和減少血栓形成),而這兩點作用均是在疾病發作後才需應用(擴血管和抗凝的藥物作用時間均較短,通常藥物代謝出體內後,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平時輸注則起不到預防疾病發生的作用。
那麼為什麼至今沒有為我們有效疏通血管的“清潔劑”呢?因為我們動脈壁上的粥樣斑塊,是在血管內壁損傷時,侵入到我們血管壁內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脂等物質,它們堆積在血管壁內,當血管內壁癒合後,它們便激化並最終形成了堅硬的粥樣斑塊。也就是說,這些斑塊是嵌入到我們的血管壁內的。我們外科手術時,無論是做那部分的血管(冠狀動脈、頸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祛除陳舊粥樣斑塊的唯一辦法就是連同動脈壁的內膜一同剝除掉(動脈內膜剝脫術)。但動脈內膜剝除掉後,因血管失去了內膜的潤滑作用,很容易形成血栓,再次引起血管堵塞,因此外科醫生也是在萬不得已(嚴格把握手術指徵)的情況下,才會為患者實施此類手術。而現代科學生產的藥物,則無法透過血管壁只溶解粥樣斑塊(事實上,慢性的粥樣斑塊堅硬如石頭,密度很大,如果什麼溶劑能把它消融了,那動脈壁也就一起破損了)。
總之,目前我們尚無藥物能夠根治動脈粥樣硬化。我們為患者通常開具的處方藥物:阿司匹林、他汀類降脂藥物、氯吡格雷等藥物可有效延緩斑塊的形成,但要堅持規律及規範用藥,長期使用才能展現效果。而臨床應用的尿激酶、蚓激酶、r-TPA等藥物可溶解新鮮血栓,屬急救用藥,有引發出血的風險,需在醫生的嚴密監控下方可應用。而一年輸幾次液試圖疏通血管的治療方式,即無效,還會引發可能出現的過敏、微血栓(藥物雜質引發),甚至出血或肝腎衰竭等重大併發症,萬萬不應作為預防或治療手段!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沒有必要輸液通血管!因為這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提高出現出血、過敏、炎症的風險。
為什麼要輸液通血管?
很多老年朋友都會在冬天來臨的時候或者每年相近的時間到社區醫院或者小診所去輸個液,想要靠它來稀釋粘稠的血液、疏通堵塞的血管(沖掉血管上的斑塊),很多人也相信一年這麼通上1-2次能夠常年有效,可預防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但其實這些目的都達不到。
輸液不能沖掉斑塊!
斑塊是血液中的大分子脂肪嵌合進血管壁形成的凸起,通俗點講就是它是長在“血管牆”裡面的,不是遊離在血管內的活動分子。就像水管裡的水衝不掉水管壁裡面的雜質一樣,輸液帶來的那點多餘的水分是不能把它沖掉的。
另外,輸入的液體進入人體後也只是緩慢隨血液流動而已,不會像山上掉下來的瀑布一樣有巨大的衝擊力。
輸液不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
血液黏度來源於血液內部分子間的摩擦,包括纖維蛋白、血球、脂質分子等,主要是看每百毫升血球所佔的百分數和纖維蛋白原的多少。
而補液可能在輸液的時候短暫的提升血容量,但補充進去的水分去幾次廁所就沒有了,最終既不能減少血液中的分子數,也不能增加血液的總容量。就像一個帶濾網的水杯,總容積是一定的,加進去的水最終會溢出來,裡面放的塑料球仍然在杯子裡,球之間的摩擦並不會發生變化。這個“黏度”也不會變化。
另外,造成血液粘稠的因素很多,且目前認為血液黏度與中風、心梗關係尚不明確,用輸液來降低黏度從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是行不通的。
輸液並不是長期有效!
即便是輸進去了“活血”、擴張血管的有效成分,但藥物過幾天也就代謝完了,不會在身體內留存。怎麼能指望它長期有效呢?
輸液通血管可能引起不良副作用!
如果輸入了含有“活血”效果成分的藥物,還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提高出血的可能性,對正在使用抗凝藥物的人來講出現危險的可能性更大;
可能引起過敏,藥物成分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提高出現靜脈炎、交叉感染等問題的機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輸液副作用,任何輸液都可能因操作不當或意外等造成交叉感染、炎症。
小貼士:輸液通血管好處有限甚至完全沒有好處,還可能帶來出血等壞處,所以不建議非治療目的的輸液通血管!
可以明確的說,對於三高的人群,並不需要在每年固定的時間段進行靜脈輸液,而事實上,經過如此處理,對身體也不會有過多額外的好處。欲瞭解其原因,可以通過動脈粥樣性硬化病變的發展進程說起。
人體的動脈血管主要分為三層結構,分別為外膜層外、中膜層和內膜層,其中內膜層主要以內皮細胞為主,它是保護血管不被破壞最基礎的組織成分,但是一些常見原因,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會導致內皮細胞功能破壞,進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入侵至內皮細胞下,形成最早期的動脈粥樣硬化,即泡沫細胞。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病情的進展,泡沫細胞不斷的發展,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而導致各大器官和組織供血不足,如冠心病等。
動脈斑塊一旦形成,很難發生逆轉,在理論上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可能會穩定甚至逆轉斑塊,但實際從臨床角度很難做到,所以在血液內注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或者靜脈滴注的其他藥物,並不能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縮小甚至消除,基本達不到改善供血的作用。
但是,對於一些特殊的群體,輸入一些靜脈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對健康的恢復可能有一定的益處。
惠大夫在江湖
“三高”是對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簡稱,這三個是當下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彼此之間的發病機制有很多關聯之處。此外,“三高”又是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因此不僅醫學界,普通民眾對其也非常重視。正如問題中所提到的,為了預防“三高”所導致的心腦血管病,很多人都信奉每年輸1-2次液來進行預防性治療。從醫學的角度這實際上是沒有任何循證醫學證據的,而且在不同的場合,多數專家也都反覆強調過堅持日常口服藥物的科學防治更為重要,但是即便如此還有很多人每年用輸液的方式進行所謂的通血管,以下精靈醫生就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解答。
先來聊聊這種方式為什麼不能起到有效的預防心腦血管病的作用。根據目前常用的藥物大致有兩方面的主要作用,其一,通過改變血管的收縮性來改善器官的供血;其二,通過改變血液流變學讓血液流暢性增加。而人們輸液前想象的所謂疏通血管其實並不包括在內,臨床上的確有能夠通血管的藥物,這種藥物叫做溶栓藥,其在疏通血管的同時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因此其僅用於急性缺血性疾病的超早期。前面提到的兩方面作用其實也是有時效性的,即當藥物被代謝掉之後,其作用也會逐步消失,因此一年輸1~2次液通血管是不能起到預防作用的。
那麼既然通過輸液的方法並不能達到通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病的作用又為什麼這麼多人還在進行呢?這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多數人並不能堅持長時間的口服藥物治療,而心中又有恐懼感,因此通過輸液可以緩解這種恐懼所造成的焦慮;其二,身邊的人都這樣說這樣做,他也就隨大眾了,這是典型的隨眾心理;其三,目前科普還很不到位,沒有讓患者知道哪些才是對防病治病最為重要的。最後希望還有用這種方法預防的朋友有所改變,迴歸到科學的防病治病的道路上。
精靈醫生
三高患者是不需要每年一或二次輸液通血管的。所謂三高患者,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一類特殊人群。三高的患者,容易造成動脈硬化甚至狹窄,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屬於心腦血管的高危人群。這類人群的確需要做好心腦血管病的預防工作,具體包括:1、口服降脂、降壓、降糖藥物,控制好血脂、血壓、血糖。2、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可減低心腦血管的發病3、符合條件的應用他汀類降脂藥,穩定斑塊。
至於每年一至兩次的輸液,是中國特色,一般輸的是丹參、血栓通等活血化瘀藥物。首先,中藥在心腦血管病的治療中只是輔助治療作用,真正發生急性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病的急性血管閉塞事件,單靠中藥是肯定不行的,主要還是靠急診溶栓(尿激酶、t-TPA等)治療,抗凝(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這些西藥治療。任何一個國家的心腦血管疾病指南中均未將這些中藥列為心腦血管病的主要治療或預防藥物。其次,即使這些藥物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些幫助,但是就像吃飯一樣,今天吃了,明天肯定還是要餓,還要吃飯,單靠一次輸液就像預防半年甚至全年的心腦血管病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後,盲目輸液可能存在液體中的微小粒子損害血管的情況,反而會加速血管的病變。
國家衛計委也看到了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城市都嚴格限制門診輸液,國家醫保也基本將臨床上幾乎所有的靜脈中藥列為限二級醫院以上應用,就是防止一些診所過度盲目輸液的現象發生。
所以三高人群,要想預防血管的堵塞,在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堅持長期口服藥物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醫患家
在門診還是在住院部都會有患者問這樣的問題,也有很多朋友主動要求每年輸液,覺得這樣對身體好,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有好多醫生也這樣認為。
三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常常相互影響,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和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高的直接後果就是心腦血管疾病,致殘致死率極高,危害著很多家庭。
我們先分開說每一個高了,怎麼注意。因為畢竟有好多單純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1、高血壓
單純的高血壓飲食最主要的注意事項就是低鹽飲食;就是一定要把鹽控制下來,才能預防高血壓,才能防止高血壓進一步加重。 高血壓對鹽的限制是每天5g,大概就是一個啤酒蓋那個多;但實際生活中,種種原因導致我們很難這麼準確的控制鹽的攝入;所以,王醫生的建議是:多選口淡的菜吃,多吃水果蔬菜,控制飯菜的總量;總量控制了,鹽量控制了。
輸液對於高血壓本身沒有太多作用,除了高血壓急救,最主要高血壓輸液血壓正常只能維持很多時間。
2、高脂血症
血脂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和飲食有著緊密的聯繫,尤其甘油三酯更是飲食直接導致升高。 血脂異常的朋友: 蛋黃和動物內臟如肝、腦、腰、腸等含膽固醇相當高,動物脂肪,油炸食品。都要少吃或不吃。 可以多吃:魚類、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大蒜、洋蔥,燕麥片、蕎麥,以及海帶、魔芋和新鮮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豆類、乳品、鮮蘑菇、奶製品、黑木等。對於血脂代謝會有好處。如未能正常,可能就需要藥物干預。
至今還沒有降血脂的液體。
3、糖尿病
糖尿病飲食非常重要,用藥也非常講究,無論是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都要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按時治療,並且學會監測血糖。
輸液只能用於糖尿病昏迷或救急時,我們也不可能每天輸液來控制血糖。
總的原則就是: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控制飲食總量。 對於三高朋友,或者沒有三高的朋友,都建議多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配合健康飲食,遠離三高,遠離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
在健康生活方式基礎上,必要的情況下加用口服藥物或胰島素,這才是控制三高的真諦。
三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需要根據危險分層加用阿司匹林或他汀,這樣才能真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我們再來看看輸液通血管是否行得通?
第一、冰凍三尺 血管出現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一分一秒,一點一滴積累多年形成,怎麼可能通過短短几天輸液把幾十年的垃圾一下子疏通乾淨了呢?
第二、藥物時效 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時效性,輸液幾天怎麼可能管一年,好比吃一頓飯,管一個月,這樣行得通嗎?
第三、指南推薦 沒有任何指南及專家建議推薦輸液通血管,指南來源於各種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就是看病的原則裡面沒有定期輸液這一說法,輸液只應用於急救或必要的治療。
第四、血管特性 血管不是水管,更不是下水管,根本無法像大家想象的那樣通開。我們家下水道堵了,只能通過工人疏通,但疏通只能保證水流,無法把水管周圍的鐵鏽及髒汙輸下來。我們的血管更加嬌貴,你想要把陳年垃圾弄掉,難道不會損傷血管內壁嗎?
第五、堵塞根源 所謂的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血管狹窄,其本質是包括三高、吸菸、年齡、肥胖、不運動及種種高危因素引起的類脂物質的堆積,而且是常年累月形成的,無法剷除。
第六、輸液危害 打吊針本身存在很多風險,過敏反應,輸液反應也是會要命的。 那我們應該怎麼保護血管? 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導致血管狹窄的根源。我們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就是預防血管狹窄,就可以避免通血管。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戒菸限酒,預防三高,早發現早治療三高,低鹽低脂低糖健康合理飲食,堅持運動鍛鍊。
而對於已經發現的動脈粥樣硬化,比如已經確診的冠心病、腦梗死、支架術後等等情況,我們要通,也不是拿根棍通,而是藥物預防這種狹窄進一步加重。他汀就是預防斑塊加重,預防斑塊破裂、甚至個別能夠逆轉斑塊的藥物;阿司匹林就是抗血小板的藥物。 兩藥合用才能保證血流通暢,血管堵塞減少。 但
最根本的基礎是減鹽減油減糖飲食,運動鍛鍊這才是疏通血管的王道!
心血管王醫生
因為現在我國大部分公立醫院已經停止了門診輸液,經常有不少中老年病人主動到急診室問我:大夫,我想到你這裡打點活血藥來疏通血管行不?”或者有人會問:“大夫,我是老三高患者,你這裡有xx(活血中成藥)嗎?我想買點帶回去讓診所醫生打?……可見在我國很多中老年人群之中,尤其是心腦血管病,三高患者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好辦法”:一年中輸兩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說法,我想大部分醫生在門診遇到一些人要求輸液來預防腦血管疾病。這種輸液預防真的對心腦血管病患者有作用嗎?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定期輸液並不能所謂的疏通血管,預防血管堵塞。 因為血管堵塞儘管大部分是突然發生的,但它的發生病理基礎往往是一個長期、慢性的過程。
而人們所熟知的定期輸液用的一般多是活血化瘀中藥注射劑,或者擴血管藥物的西藥,其作用機理是暫時性地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環血容量、改善腦灌注,可以起到短暫的治療作用。這類藥物一般作用時間是6到8小時,並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預防腦中風。而這些藥物輸入進血管後,很可能不僅起不到預防作用,還會出現諸如:①增加出血風險②輸液反應③肺水腫 ④靜脈炎⑤過敏反應⑥醫源性感染,也許很多朋友還記得幾年前幾種活血中藥注射劑出現致命的過敏反應的例子!
因此,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針對心腦血管,三高等慢性病均需要按時服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以及針對病機,改善症狀,同時還需要合理調整飲食,適當鍛鍊身體,戒菸等,這才能真正防治血管堵塞。
醫家兄弟
三高患者沒有必要每年一或二次輸液通血管,這是因為第一,目前沒有一種藥物通過輸液能清除動脈硬化,能清除血內脂肪。第二,況且還有高血糖,如果是糖尿病人輸液治療,必須要由專科醫生計算才能確定輸液量及品種。第三,如果三高患者已有合併症,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綜合考慮,才能制定個體治療方案。第四,如果三高患者通過飲食加運動,囗服藥物就能很好地控制病情,減緩併發症的發生。所以說,沒必要輸液。
孫建業
沒有詢證醫學的證據,也就是說沒有指南推薦。
但是季節交替的時候確實是腦梗死高發期。
三高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
東北這邊,老百姓喜歡春秋定時打滴流,目的是平穩過夏,過冬。
至於具體作用,不好評價,可能會有一部分人受益。
患者問我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沒有證據證明有效,如果您覺得打完心理安穩,可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