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認知SIAZE

古語有云:“活到老,學到老”然時至今日,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知識也在不斷地加深,在飛速的進化,認知亦是。

中小學那會的學習認知,無非是怕這次考試沒考好,將來大學考不上,我學到的這部分知識將來能換多少錢,又能夠找到一個什麼好工作。所以,這個認知的本質是“謀生”,它跟過去那些窮人家把孩子送到鐵匠鋪去當學徒,讓孩子去地主家充當放羊娃,本質是相同的。但是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個認知已經深化到什麼程度,我們都有有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受。

環境越複雜,知識的迭代速度越快,帶給我們的越是未知的恐慌。

這一代的認知SIAZE

舉個例子,過去農耕時代,一個農民伯伯他可能大字不識一個,沒關係啊,好好種地,照樣有一口飯吃。但是今天一個文盲在大城市,你連車都不會坐,你進了超市你有錢你都不會買東西,你真的寸步難行。況且在這個迅速迭代的時代,你所面臨的窘境遠不如此。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 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所以,我們這一代人的知識學習已經不是“謀生”那個意義上的了,一碗飯好一點還是差一點,而是“求生存”這個意義上的。換句話說,如果你對社會環境的信息感知能力下降,你原來的生存方式是無法維持的。

那過往的曾經,長輩師長要是勸大家讀書,多增長點知識往往發現力量之薄弱,你多讀點書對你有啥好處呢?沒啥好處,所以這些年流行一個詞叫“無用之學”,但真的是如此嗎,真的是無益嗎?比如,同樣是在旅行公司報了一個團,一個人知識比較好,看見美景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他在旅行當中獲得的價值就大,而另外一個人沒知識,只能說:“我靠,真好看!”同樣去呼倫貝爾大草原來場自駕遊,有人感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另一聲音 “一起逮著它,燒烤” 對於如此美景,知識的作用立判高下。有時書桌旁擱一束菊花就特別能夠襯托人的心境,因為他看見菊花他能想到陶淵明,陶淵明也喜歡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你看這是有一大堆的知識聯想。但也有可能人會想到菊花代表秋色,代表一種肅殺之氣,那就是黃巢的那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說的亦是菊花。看來,知識是真的有用。

這一代的認知SIAZE

其實,我們這代的學習方式的認知也在改變。

人的時間在碎片化

現在我們幹什麼動不動手欠,就要去摸那個手機,俗稱“機”不可失。刷個微信,刷個抖音,刷個今日頭條什麼的。當然,這賴不著人家微信,這是我們的社會協作關係極度複雜化的結果,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同步運行,分頭照料,所以我們拿不出整塊時間了。可是除了學生,上學這種事是要花整塊時間的,一本書10萬字,怎麼也得搞個三四天,上個學幾年,最短的短訓班也得好幾天,即使你是學生,你的時間也越來越多的被切分,除了正常上課,這個補習幾點到幾點,另一個是幾點到幾點,甚至小小的孩童上廁所的時間都要精準出來,你越來越花不起這個時間。選擇碎片化時間的學習,選擇合適渠道增長知識的認知顯得尤其重要。

這一代的認知SIAZE

學習越來越是一個終身化的事情

過去有一個詞叫“學業有成”,大學畢業基本上算學業有成吧,留學回來我們叫學成歸國,報效祖國。但是今天有學成這件事情嗎?其實永遠也成不了。信息爆炸的時代,毫不誇張的說,在一些發達的城市弄得新時代的女性都不敢懷孕生子了,不是怕“一孕傻三年”的俗語,而是怕的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宿命。新的知識像海浪一般的湧來,所以你一輩子都要在裡面奮力前行,永遠成不了。面對這麼多的知識學習、會議總結、信息彙總等等繁瑣的事宜。給我們的大腦減減壓,科學用腦將會助你事半功倍。

這一代的認知SIAZE

學習觀念的顛覆

有個學者講過一個案例:做作業,在以前的認知裡是多麼神聖的事情啊,但現在的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放著一部電影,一邊和同學在視頻聊天,手機,電腦,iPad三頭開工,我們怎麼看的慣呢,這能行嗎?但這孩子是學霸,學習成績好著吶,他們這代人就這樣,他就能做到。當然我不是在宣揚這種學習的方式,而是在說這樣的一個事實。他們這代孩子大腦的接受信息的帶寬跟我們不一樣。就如50、60年代父輩祖輩那一代人看你天天在各種微信群裡處理各種信息,他們也不理解。高強度,強刺激,多通道的信息接受,人們已習以為常。

刻苦自律,嚴守一套規律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可是有很多人發現,那些學習最好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最刻苦的學生,總有些人看起來毫不費力就能取得驕人的成績。其實,這些老套的學習觀念並沒有經過科學的認證,已經收到諸多的挑戰。而最新的學習科學研究,學習實際上有捷徑。

這一代的認知SIAZE

選擇什麼樣合適的渠道?

怎樣給我們的大腦減壓?

學習的捷徑在哪?

可以來“腦遊記”體驗一下

這一代的認知SIAZ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