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出台社区治理1+4文件 努力开创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

龙虎网讯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我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作出全面部署,并出台《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关于支持街道试点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4个配套文件,全市社区治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全面强化、政策体系基本完备。

南京市出台社区治理1+4文件 努力开创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

新闻发布会现场

南京市出台社区治理1+4文件 努力开创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一、总体目标

《实施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出“两步走”总体目标。一是到2020年,社区治理体制有效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多方共治体系全面形成,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98%以上、网格化管理服务覆盖率达100%、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达标率分别达98%以上、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中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占比达65%以上,农村社区达45%以上,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98%、96%以上;二是再过5到10年,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成熟,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治理“三强化、两提升”的主要任务。

“三强化”:一是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突出区域化党建、社区减负增效、街居体制改革、社区协商、网格化治理六大重点领域,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二是强化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坚持统筹协调,强化镇政府服务功能、优化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新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突出对农村社区治理的指导和服务。三是强化城乡社区治理组织保障。完善城乡社区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强化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和激励宣传。

“两提升”:一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效能。着力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提升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健全多元供给的社区服务体系和促进社区服务资源共享,下大力气提高社区服务效能。二提升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营造社区宜居环境、改进社区物业服务、强化社区文化引领、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和维护社区平安稳定等社区治理重点、难点,及时回应居民需求,提升社区群众获得感。

三、重点举措

(一)党建引领:全面形成基层党建统领社区治理的工作体制

一是形成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架构。《实施意见》要求,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区治理的主线,积极探索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加强和改进街道(镇)、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形成以街道(镇)、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村)委会为基础,居民为主体,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

二是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建立健全“四同步、两结合、一激励”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办法:章程制订、登记管理、年检年报、组织评估工作中与党建工作四个同步;建立以行业为特征,按照“属业”为主、“属地”为辅、民政托底原则进行管理的横向党建管理体系以及探索“两委(市区社会组织联合党委)、一会(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党组织)、一站(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站)”纵向党建模式的结合;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对优秀社会组织实行三优先(承接、推荐、培养优先)。

(二)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将我市近年来在社区治理创新探索中行之有效的社区减负增效、街居体制改革、社区协商、国际社区建设、智慧社区建设等做法提炼后写入文件,体现南京特色。

一是强化“社区减负增效”。严格落实社区减负增效的各项规定,定期开展新进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审批,坚决防止社区减负事项反弹。

二是加强“三社联动”。大力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深度融合,加大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发展城乡社区公益服务类、慈善互助类、调解治理类等社区社会组织,通过设立项目资金、政府购买服务,将政府或其派出机构、职能部门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辅助性行政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转交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承接。

三是做实“社区协商”。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把加强社区协商作为推进基层自治的重要方面,切实保障居(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规范社区协商内容、协商主体、协商形式和基本程序。

四是开展国际社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化氛围最佳城市的战略目标,把国际社区建设作为创新名城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制定《南京市国际社区建设规划(2018-2025年)》,先期在建邺区双闸街道青奥等7个社区开展试点,抓机遇、补短板、求突破,以国际化促进现代化,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营造开放包容的优良环境。

五是互联网+社区治理。依托“智慧南京”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进街道社区,全面整合人社、民政、卫生计生、残联等信息资源和系统,建设全市统一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系统集成和信息数据互通共享。推行“一门式”服务,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引导居民运用网络新媒体密切人际交往、参与社区事务、开展互助服务。

(三)资源整合:社区人、财、物、社会组织保障全面升级

一是聚焦社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社区工作者的范围、职责、管理、考核、待遇、激励及退出机制。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加大面向社区党组织书记、居(村)委会主任定向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力度。保障薪酬福利待遇,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报酬(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五险一金”)不低于上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其他社区工作者报酬,玄武、秦淮、建邺、鼓楼、栖霞、雨花台区不低于其80%,江北新区、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区不低于其70%的标准,合理设定社区工作者的薪资水平。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基本报酬加绩效报酬,基本报酬由区统筹、不低于上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绩效报酬由区和街镇统筹落实,其他农村社区工作者报酬,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出台《关于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根据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职责、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将社区工作者分为“三岗十八级”,打通薪酬上升通道。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制度,社区专职工作者任职期间实行年度考核评议制度。

二是支持街道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关于支持街道试点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9年,全市扶持不少于20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经认定的街道社联会予以项目资助,标准为15-20万元/年,可连续资助两年。相关经费由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列支,相关区按照1:1配套。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提供社区服务。

三是资金保障升级。全市建立城乡社区治理经费自然增长机制,要求每年每个城市社区工作经费原则上不低于20万元,农村社区运转经费不低于30万元,由各区财政统筹各类资金予以保障。同时,要求引导多方主体共建共治城乡社区,鼓励通过社会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

四是提升社区服务设施。《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区级按照不低于3000平方米,街道(镇)按照不低于1500平方米,城乡社区按照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购买、置换、改(扩)建和整合共享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