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你们都看错了

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引发巨大争议:一个服务四五线城市人口,卖“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竟然在美国上市了!本来不被舆论关注的拼多多,在上市之后,遭到舆论的狂轰滥炸。

网友吐槽:拼多多,坑多多,专门骗三亿中国人的钱。媒体吐槽: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甚至有文章说“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如果说网友的吐槽还带着调侃,占有话语权的媒体吐槽无疑有点过于偏颇了。即使历史真的倒退二十年,也不可能是拼多多的“功劳”,拼多多只是在市场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

拼多多,你们都看错了

|| 淘宝“假冒伪劣”并不比拼多多少

看不惯媒体一边倒的吐槽拼多多,美团CEO王兴发话了:“一堆人质疑拼多多却不质疑淘宝(是如何起家的),这已经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健忘。

王兴的一席话再次将幼年拼多多和壮年淘宝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电商未出现以前,假货只在各种地摊小范围买卖。那么,淘宝的出现,给了假货肆意发展的平台。对于假货,或许马云最初只是抱着“以便宜为核心+适当容忍山寨货”的想法,但是随着淘宝网发展越来越大,山寨货、假货愈演愈烈。

2011年,淘宝因假货被美国列入“恶意市场”名单;

2015年,美国服装鞋类协会(AAFA)督促美国政府,再次将淘宝网列入“恶意市场”名单;

2016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在加入国际反假货联盟一个月后突然被暂停会员资格;

2016年10月,淘宝网等10家中国市场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这一长串的名单背后,“假冒伪劣”品的肆虐可见一斑。难怪王兴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淘宝是怎么发家的。

或许王兴更想说的是,假冒伪劣问题,拼多多未必比当年的淘宝严重。

黄峥创建拼多多的初衷就是建立一个能够惠及四五线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平台,这样的定位,决定了拼多多产品的低价,当然也只能低质。只是黄峥没想到,上市之后,因为平台产品品质问题会被持续炮轰。

|| 一味指责拼多多“假冒伪劣”是射错了靶

有学者认为,按照电商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是发展中国家必然经历的阶段。然而现在,不管是用户还是媒体,都将假货归罪于电商。细想一下,这样粗糙的归罪,无疑射错了靶子,怪错了人,忽略了问题的关键。

制假售假行为一直存在,在电商崛起之前,假货多充斥于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在电商崛起之后,因为快递的便捷,商品流通渠道变得畅通,商品可以销售到全世界。假冒伪劣产品搭上电商的便车,被销售到每一个角落。

可是消费者口中的“假货”,大部分都有官方注册文件,有合法的资质,比如康帅傅,超熊这样的产品。这也是黄峥称其平台产品是仿品,而非假货的原因。

这些仿制品被质疑,首先应该质疑这样的品牌如何能拿到商标?又是为什么会被许可生产?

拼多多作为一个平台,所起的作用是审核,审核资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按照常理不应该拒绝。所以完全拿拼多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说事,对于平台方的拼多多其实没那么公平。

熊猫资本李论曾表示:“为了学习,我自己下单买了台电视机,验货后除了名字比较接近外,产品还是不错的,相关资质也都有,所以既然PDD是个平台,那卖的货只要是正规合法的,不至于大家都这么diss吧!”并表示:“努力做到客观看待市场,不要屁股决定脑袋,杜绝酸葡萄心理,否则永远没机会投到牛逼公司。

|| 被diss的“假冒伪劣”产品满足用户需

所以,拼多多的产品是否真的像大家diss的那样不堪?可能这个问题,拼多多的用户最有发言权。

打开拼多多的界面,随便点一个商品进去,追加留言大部分都是物美价廉。毕竟用500元的价格,买到一台智能液晶电视,已经改善了很多家庭的生活质量。对这部分人而言,使用什么品牌不重要,需要的东西能够买到才是关键。

所以黄峥认为拼多多做的事情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现在的拼多多无疑实现了这样的“消费升级”,确实给大部分处在金字塔底层的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拼多多,你们都看错了

拼多多正是面向特定的用户群,按照适合的定价,提供适合的产品,通过适合的渠道,开展适合的促销。不管这种消费是大众口中的“消费降低”还是黄峥口中的“消费升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正如网友荐见所言:“拼多多为什么成功?其实就是‘沉默的大多数’的力量。拼多多的客户在金字塔最底层,虽然卑微却数量庞大。他们的需求并不比你少。你想要的他们也想要,只是支付不起罢了。假货横行是因为有巨大的需求,而不是因为有了拼多多。拼多多只不过精准的把假货和需要假货的人匹配了起来。拼多多的危机公关并不是要安抚吐槽者,而是希望别把监管部门吵醒了。消费升级了那么久,中国基层消费能力为什么还是老样子?拼多多的繁荣,其实就是中国基层消费能力溃败、整体经济外强中干的写照和实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