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多少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高中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大概是:“高三什麼都不要想,就好好學習,等上了大學隨便你幹什麼!”

我們就天真的以為上了大學可以隨心所欲,真的能夠幹自己想幹的事情。但是,上了大學才發現已經失去了高中的動力,陷入迷茫,甚至被各種各樣的事物所誘惑。

這幾天,微博上有條熱搜,29歲的小夥曾經兩次考上了浙大但都因為沉迷遊戲被退學。

心酸!多少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小輕不去評判這樣做是否值得,但是這對於考生來說無疑是浪費了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心酸!多少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這樣的例子時有曝光,能考上名校的考生智力必然不差,那為什麼會在大學難以控制住自己,甚至到了需要退學的地步?

小輕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中三年我們一直有著既定的目標,而且干擾的選項很少,得以心無旁騖地沿著獨徑向上攀登。到了大學之後,一沒有人催著你向前,二沒有人告訴你該往哪裡走。

這時候不少學生就會陷入迷茫之中,也更被各種各樣的外界事物所幹擾。想想高中的挑燈夜讀,不禁感慨有多少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另外,不少學生在填志願的時候其實對專業不是特別瞭解,可能陰差陽錯地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者是被調劑到了聽都沒聽過的專業裡,根本沒有學習熱情,掛科、補考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對於不少學生來說,在還沒有上大學之前,你以為的大學是這樣的:

心酸!多少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而在上了大學之後,你的大學可能是這樣的:

心酸!多少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這也難怪現在不少大學生覺得虛度光陰,認為自己“白讀”了一個大學。

而反之,不少人在大學卻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有的人專注於學術,在學好本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提前準備考研的內容,過著圖書館、宿舍、教室三點一線的生活;有的人熱衷於社團活動,從積極參與到獨自舉辦一場活動,溝通管理能力已經有所展現……

究其原因,這都是因為他們有著明確的目標,而他們四年都向著這個目標前行。而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長遠的規劃,那麼必然會被誘惑,大學四年也會瞎忙活一場!

心酸!多少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讀到這裡,不妨問問您的孩子喜歡現在的專業嗎?

您的孩子對於未來有明確的規劃嗎?

您的孩子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否獨立地安排好自己的學業和生活?

……

有次看到一句調侃大學的段子,犀利之後是悲涼:“大學生花了四年的學費,換回了一張長得像文憑一樣的發票,並試圖拿著這張發票到社會上去報銷,但是社會不認這張發票。”

最值得造作的四年時光,不僅僅是要為了一個飯碗買單,而且這個時代的飯碗也越來越貴了,不努力,連碗都買不起,更別說飯了。

我一個好朋友,平時看了很多難民有關的紀錄片,對紛飛的戰火和貧乏的國度有了同情和嚮往,她在網上搜尋相應的機會,成功地報名了海外志願者。我勸她:“會不會太危險了,你一個女生還是算了吧。”可她說自己一定要去看一看,可能危險,可能條件艱苦,也要去看一下。

她是我認識的女生裡最像“理想主義者”的那一個,此刻身在埃及。

她的學校很大,從腳下往全世界蔓延,她的“學業”很重,不僅僅和“經濟學概論”博弈,還要忙著去救助那些失落的文明,以及探索這個世界。

在她奔波的身影裡,我看到大學之大,教會我們的不是功利,比拼,用四年的按部就班換一張“合格證明”,然後奔赴人生流水線上的下一個環節。

大學之大,而是一種獨立,包容,探索和愛人之心。

我越來越發現大學的意義不在於謀得一份好工作,而是應該開啟應試教育下孩子們的心智,告訴他們時間那麼多,你可以選擇將自己投擲到不同的領域,將自己當作一份作品來塑造。

大學四年是人生中的黃金時代,是可以重塑自己的大好時光,你可不要忘了當年是如何翻山越嶺而來,卻蹉跎著捱過四年。

趁還來得及,去追回那些你本應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