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苟丽萍专栏】

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原创作者|苟丽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东关小学,心理将康教育专业硕士)

摘 要:一说到孩子作业时的拖延现象,十个家长九个怨,尤其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研究人员发现,40%~60%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或者严重程度的拖延行为。大多数遭受拖延困扰的人认为拖延是坏的、有害的且是愚蠢的。学业拖延不仅会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给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研究中的研究一本文采用Lay编制的拖延量表学生版对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某小学420名3-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3-6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拖延,而且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小学生学习拖延在性别和年级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中的研究二中以3-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小学生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家庭访谈以及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学业拖延行为,总结出六种小学生学业拖延中存在的现象,并对这六种现象进行归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纠正策略。

关键词:学业拖延现状;策略;调查研究

1问题提出

学业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是指个体总是或者几乎总是拖延学习上的任务(Rothblum,Solomon,& Murakami,1986)。研究人员已经发现,40%~60%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或者严重程度的拖延行为(Solomon &Rothblum,1984)。此外,15%~20%的人长期遭受拖延的困扰(Harriott & Ferrari,1996)。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拖延并不都是消极的(李淑媛,2008;王国燕,2008;胡春宝,2008;Chu & Choi,2005;Steven, Scher,& Nicole,2002),但小学是个体学习习惯形成、个性塑造和社会适应性养成的基础阶段,学业拖延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学习习惯,不仅会导致小学生成绩下降,甚至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常若松,马锦飞,2013)。本研究以3-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学业拖延的总体特点,比较学业拖延在不同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最后通过观察、记录小学生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家庭访谈以及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学业拖延行为,总结出以下六种小学生学业拖延中存在的现象,并对这六种现象进行归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策略。

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2研究一:3-6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某小学3-6年级学生,具体归到年级上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年级为抽样层选取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共446人作为样本,所选研究对象年龄为9-12岁的男、女学生,男生248人,女生198人。共发放问卷446份,收回问卷420份,占收回问卷数的94.18%。其中收回问卷男生235份,女生185份。

2.2研究工具

学业拖延问卷,使用Lay编制的拖延量表学生版(Lay,1986),其由20个学业拖延相关行为项目及感觉项目组成。量表中各项目为等级排列,对“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记1分、2分、3分、4分、5分。最后将各个学生在20个项目上的得分加,即得到其在学业拖延上的得分,其中总分20分为不拖延,总分在20-40分之间为轻度拖延,总分在40-60分之间为中度拖延,总分在60-80分之间为重度拖延。总分越高表明被试的学业拖延越严重。学业拖延问卷的中文版本目前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我国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研究。在本研究中,学业拖延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测试前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其了解本次调查的问卷,熟悉指导语及施测过程,对学生在施测过程中可能提到的问题达成一致的回答,待学生完全理解要求后开始作答,遇到不解之处,耐心解答;然后采用分班测试的方式,由班主任组织测试,测试时间大约为15分钟,问卷当场收回。

2.4数据分析

收集调查问卷,将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数据使用Excel2003和SPSS 21进行描述性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

2.5结果

2.5.1 3-6年级学生性别、年级基本情况

将小学生的基本情况按性别、年级、进行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2.5.2 3-6年级学生学业拖延总体情况

为了解小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情况,本研究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频数分析。如图1所示。

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图1 小学生学业拖延频数直方图和正态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学业拖延得分均值为42.49,其标准偏差为7.559,总体上呈现为正态分布。被试学生大部分得分是在30分以上,且分数集中在35-50分之间。使用的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量表总共有20题,满分为100分,40-60分是中度拖延。从结果可以看出,3-6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拖延,而且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2.5.33-6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

为深入了解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学业拖延情况上存在的差异,将性别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性别被试学生的学业拖延情况进行比较。t校验结果显示,小学生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方差为齐性,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

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2.5.43-6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

为探索不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情况的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学业拖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从表3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学习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性(p<0.01),且五年级在学业拖延得分最高,三年级的最低,六年级仅次于五年级。

2.6讨论

我们从小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特点及学业拖延在性别、年级、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拖延,而且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这与先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类似(马雪玉,张亚利,2016;纪红艳,2016;王金霞,王吉春,2015;马雪玉,2015;李蒙蒙,2013;王荣,2012;李明德,2012;杨静,2012;杨静,2009),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其独立能力和自觉性相对来说比较的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和父母安排学习和生活的,他们在学习中受到督促,因此具有较少的拖延行为。

小学阶段男生的学业拖延得分高于女生,且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性(p<0.01),说明小学阶段男生年比女生更容易出现学业拖延,这与先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类似(马雪玉,张亚利,2016;纪红艳,2016;王金霞,王吉春,2015;马雪玉,2015;李蒙蒙,2013;王荣,2012;李明德,2012;杨静,2012;杨静,2009)。 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由性别本身的特征引起。在生理发展方面,彪勒夫妇认为女生早于男生发育成熟,造成处于小学阶段的女生其自我意识水平比男生高,自我控制能力较男生强。其次,在社会期许方面,女生通常被社会和家庭期望乖巧、认真以及保持自律,因而在学业上普遍比男生认真,导致其学业拖延现象弱于男生(纪红艳,2016)。

小学生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性(p<0.01) (马雪玉,张亚利,2016;纪红艳,2016;王金霞,王吉春,2015;马雪玉,2015;李蒙蒙,2013;王荣,2012),且五年级在学业拖延得分最高,三年级的最低,六年级仅次于五年级,这与先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类似(马雪玉,张亚利,2016)。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学业难度和作业量会相应地增大增多,由此引起了学生对学业任务强烈的情绪反应,继而引发学业拖延(王国燕, 2008),再者小学生自我意识随年龄逐渐发展,其对完成教师所布置学业任务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可能将困难的任务有意识地推迟,以避免遭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王国燕, 2008),又或者是为了深思熟虑后以期更好的执行任务(Steven & Nicole,2002)。因此,在三至五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学业拖延现象随之加重。而对于六年级学生,由于其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大部分学生不得不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任务中以进入一个更好的中学,从而其拖延水平相较于五年级学生又有所下降(马雪玉,张亚利,2016)。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现象也会伴随着学习压力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2.7结论

1.3-6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拖延现象,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2.学业拖延在3-6年级学生的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研究

3研究二:3-6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行动研究

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观察、记录3-6年级学生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家庭访谈以及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学业拖延行为,最后总结出以下六种小学生学业拖延中存在的现象,并对这六种现象进行归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策略。

3.1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

3.1.1丢三落四,缺乏条理

这类孩子的突出表现是:物品摆放杂乱、无章法;做事丢三落四、无调理。就拿写作业来说:不是找不到书,就是缺了本子;不是丢了橡皮擦,就是笔管里缺了墨水……为此,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找那个,一来二去,浪费掉的时间远比用来写作业的时间多。

3.1.2行为懒散,无责任心

这类孩子的突出症状是: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对人不感激,做事拖泥带水,好坏一个样。

3.1.3学习被动,不思进取

这类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孩子一回到家,就像是到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境地,没有了生机。满脸阴云密布,情绪低落,行动迟缓,做事磨磨蹭蹭。一会儿吃,一会儿喝,一会儿上厕所等。即便写起作业来也是心不在焉,一边玩一边写。

3.1.4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这类孩子的表现是:书写撩撩草草,作题马马虎虎。写一阵,改一阵,擦一阵的。有时候蒙头蒙脑写了半天,突然发现全都搞错了,紧接着便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涂改、粘贴,甚至撕毁。到头来时间花了,力气费了,可连一道题都没做出来,仍在原地打转转。

3.1.5贪玩好动,注意力差

这类现象多表现在年龄偏小的一、二年级孩子身上。本学期,自己接了一个一年级班,班里就有两个小男孩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课很难坐稳当,东张西望不说,单就两只小手,总是忙个不停,如同小猴子似的,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要不就是一会儿这里抓抓,一会儿那里挠挠,好像着实有点身不由己的样子。常常让人看着既好笑又好气的。有时候为了教训他一下,在小手上“打上两板子”,可还没等咱们回过头来,他又动起来了,真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

3.1.6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

这类孩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眼高手低”,往往不满足于现实,追求完美,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由于目标设置的过高而使得不易完成,所以在没有十足把握能完成任务前不会轻易动手,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他们经常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拖延了其他主要任务的完成,造成了一些不良结果。虽然动手完成了,但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反而影响了其他任务的完成,导致拖延行为。

3.2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原因分析

3.2.1“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的归因:放任自流,缺乏教育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的孩子,这类现象就越少。反之,问题就越严重,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不要说家长没法子,就连老师都奈何不了。这充分说明了孩子行为上丢三落四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贪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年龄越小,自控能力越差,这就越需要我们做大人的进行正确引导与督促。可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或近似于留守的儿童来说,大都是在文化程度较低的爷爷奶奶的监护下进行的。本身就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再加之情感上的娇惯,孩子自然就无所适从。如此下去,懒散慢的行为便生根发芽了。

3.2.2“行为懒散,无责任心”的归因:娇生惯养,缺乏锻炼

这类孩子由于在家从小娇生惯养,如掌上明珠,大大小小的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去做,去碰。在家里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扮演着小皇帝的角色。孩子的一切事务都被家长大包大揽了。结果,在孩子的思想上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好像大人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有一些家长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缺乏耐心,引导孩子怕费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做又担心搞砸。于是,便常常三下五除二替孩子操办了。这样,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让做,大了的时候又不愿做。结果是,孩子不仅缺乏自立能力,而且还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

3.2.3“学习被动,不思进取”的归因:被迫无奈,无声抗议

其实这是一种有意识的磨蹭,更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是被父母逼迫的结果。有些家长总喜欢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附加些题目。孩子做的越快,增加的作业就越多。这就好比走路走累了,但又盼不到尽头的一样,孩子慢慢失去了信心,于是便想方设法进行对抗了。一开始,孩子是有意识进行磨蹭的,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

3.2.4“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归因:上课不听,课后不补

这类孩子一般都是因为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又得不到及时补救,问题越聚越多,便慢慢掉下队来。

3.2.5“贪玩好动,注意力差”的归因:年龄偏小,自制力差

这类孩子一方面是实际年龄偏小,还不到学龄期就入了学,自然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控能力)相应就差一些,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一方面是心理年龄偏小,有些孩子表面上看,虽然已到了入学年龄,可是,从孩子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出的现象来看,还不具备学龄期孩子所具有的能力、品质,所以,自控能力同样表现的很差劲儿的。

3.2.6“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的归因:完美主义倾向

这类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总是对自己的期望超出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了超过自己能力的目标而且苛求完美。通常在没有完全把握完成任务时,是不会动手去做的,从而出现经常的学习拖延。因为太苛求完美,在某一件事上,他们往往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花费了过的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其他事情不能按时完成,进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特质也是造成许多小学生学习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3.3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矫正策略

3.3.1 “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的矫正策略

首先,要注重从孩子的生活点滴抓起,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要有一个明确规划,让孩子有章可循。如:早上七点起床,然后用十分钟的时间刷牙、洗脸,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吃早餐等。晚上放学回家后,先洗手,再吃东西,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之内完成,之后开始写作业。天天如此,慢慢地坚持下去,力争形成一种固定模式。

其次,家长还应注重提醒、督促孩子做好作业前对学习用品的准备以及作业后的整理事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习中途因找这找那而浪费时间,同时也为下一次的学习做了准备。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变无序为有序。从而达到矫正之目的。

3.3.2 “行为懒散,无责任心”的矫正策略

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由 “我要做”变为 “教你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不论迟早,总有你无能为力的一天。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得的。

其次,要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通过听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方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在梳理孩子思想问题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的为孩子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借此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意识。如:整理书包、文具、玩具、床铺等。

再次,平时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洗袜子等,通过具体的劳动体验、感悟,使其真正懂得大人的辛劳与不易。这就好比是要想知道梨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去尝一样。以改变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从而体贴大人,珍惜劳动成果。

另外,对于一些简单的家庭琐事要有意识地交给孩子来管理,有些家庭事务也可以让孩子来参与,给孩子一个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等,让其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意识。

3.3.3 “学习被动,不思进取”的矫正策略

把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家长要做一个大概的估计,然后再清楚地告诉孩子:“你若能在多长时间内认真写完作业,你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这样,孩子就会有盼头,有希望了,就会产生一种内促力——写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就会抓紧时间来写作业了。不过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3.3.4 “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矫正策略

首先,要与老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让孩子在校专心听讲,认真做好作业。在家要勤检查,紧督促,多激励,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其次,要想方设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看在眼里,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尝到进步的喜悦。为以后取得更大进步做好铺垫。

3.3.5“贪玩好动,注意力差”的矫正策略

首先、家长陪读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年龄越小,自控能力就越差。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的结果。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家长一开始必须要零距离地进行引导、督促、帮扶。之后随着自制力的提升,家长可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慢慢放手。

其次、作业化整为零

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再分割成几个部分,然后分阶段完成。一般将每次写作业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当孩子的注意力有了提升之后再慢慢延长时间。

再次、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作业前还应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能在孩子学习时,随意打扰孩子。

最后、自制力的训练

其实,自制力与其它能力一样,都属于个人的一种能力,同样也是可以训练的。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趣味游戏”、“听故事”、“创设情境”等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

3.3.6“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的矫正策略

对于有个人完美主义倾向的这类孩子。首先,端正学习态度,认识拖延危害,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建康生活而不是苛求自己所有的事尽善尽美,更不可为了凡事追去完美而视拖延行为司空见惯,不引起重视。每当想要拖延的时候,从内心告诉自己拖延是不好的,从而自觉减少拖延行为。再次,培养孩子对时间有效利用的能力。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当遇到一个有较大困难或需要付出特别多时间和精力的学习任务时,可以把学习任务先化整为零,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大的目标变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养成无论目标大小都做学习规划的习惯。再次,家长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拖拉,行为果断迅速、干净利落,说话做事不拖泥带水,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做”,这样才能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学习不拖延。

总之,形成孩子写作业时磨蹭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找准病根,方可对症下药。希望家长们能够耐下性子深入到孩子的具体生活中来,多观察、多探究、多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是上策。

参考文献

常若松,马锦飞.(2013).小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29(4):82-84.

胡春宝.(2008).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纪红艳.(2016).中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1-34.

李明德.(2012).小学生学习拖延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李蒙蒙.(2013).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与原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李淑媛.(2008).高中生学业拖延及相关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马雪玉.(2015). 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拖延对小学生学业水平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36(12).1896-1899.

马雪玉,张亚利.(2016).小学生学业拖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调查[J].教育测量与评价,3:34-42.

王国燕.(2008).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原因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王金霞,王吉春.(2015).小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34(10):45-47,55.

王荣.(2012).3-6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及其与师生关系的研究[D].温州大学.

杨静.(2009).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其社会性发展因素的相关研究[D].贵阳:贵族师范大学.

杨静.(2012).小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101-104.

Chu,A.H.,Choi,J.N.(2005).

Rethinking pro-crastination:positive effectsof“active”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n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45(3),245- 264.

Harriott,J.,Ferrari,J.R.(1996).Prevalence of procrastination among samples of adults [J]. Psychological Reports,78(2),611-616.

Lay,C.H.(1986).At last my research article on procrastination[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4),474-4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