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太在意得失

王陽明曾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功夫在減不在增,所謂減即去物慾之昏蔽;減盡人欲,便回覆良知之本體了。

要減少自己的慾望,不要太在意得失。

在這個世界上,功名利祿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禍福難料,這些身外之物,得到容易,失去也容易,在意又有什麼用。人們為了外在的東西,終日奔波,患得患失,最終失去內心的安寧,成為慾望的囚徒,實在是捨本逐末。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順其自然,保持內心的安寧就好。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太在意別人看法

王陽明曾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

別管他人看法,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早晚都會有收穫。

這個世界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少不了流言蜚語,別讓他人的目光或言語阻斷你前進的腳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古人說:“默而成之,不言而信”。面對那些流言蜚語,不需要辯解什麼,只要踏踏實實地去做,做成了,那些閒話自然就沒了。

太過在意別人,反而會在他人的目光中迷失自我。只要認準前進的方向,今日的誹謗與嘲笑必將成為來日的掌聲。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生氣的時候做決定

王陽明說“忿怒之類的偏頗情緒,人心之中怎麼會沒有呢?只是不應當有而已。平常人在動怒時,控制不住感情,便會怒得過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體了。”

控制自己的情緒,紓解自己的怒氣,是一種修養和智慧。要控制情緒,一方面,要注意平時在小事上的磨練,讓自己看問題不再偏頗,保持中正平和的立場,不偏激,不易怒。時間一長,人本身就會帶有一種平和安靜的氣質。

平時注意不要積累情緒,怒火都是在一點一滴中積累起來的,要時時溝通,不要把事情悶在心裡。也可以在發怒時停止交流溝通,等情緒平復下來,再作打算。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經常看不慣別人

王陽明說,天下無心外之物。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

《傳習錄》中載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陽明遊南鎮時,他的學生指著巖中花樹問他:“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你心裡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

王陽明曾說過:“見滿街都是聖人。”一個人內心恬靜,並摒棄了世俗繁瑣醜惡,相信了美好的存在,那他看到的一切自然是美好的。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5種不明智

經常沉浸在後悔之中

王陽明的弟子曾經問他如何清除心中的雜草。

王陽明回答說:“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著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雜草有害,當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裡就會越亂,心中盯著那一塊未除的雜草,那心中就雜念叢生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誰有痛苦糾結,但是面對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你越在意,心裡就越亂,整個人反而被情緒控制。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不要沉浸在懊悔之中,放下過去,才能擁抱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