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到底什麼樣的活法才算幸福?

到底什麼樣的活法才算幸福,大多數人心中都有如下的認知:金錢、名利、地位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只有具備這些才能證明人生的高度;而人生的高度決定著幸福指數。但事實卻是,很多人在追求這些東西的同時,承受了太多壓力,導致心靈沉重不堪。我們不能確定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就一定幸福,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金錢、名利、地位,往往以人們的精神補償費的形式而出現。

這種情形讓我們不禁一震:生活給我們一塊糖,僅僅是因為我們的心靈受到的委屈太多!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心中沒有喜悅,反而不停地覺得心累,這真的還是幸福嗎?

王陽明:到底什麼樣的活法才算幸福?

1508年,被官場逐出、流放到貴州的王陽明,在貴州龍場驛那濃密的原始森林中,突然悟出了一個讓心靈幸福的方法。他斷然放棄前賢朱熹提倡的“去外界求取人生價值”的方法,突然頓悟:人生價值只能在心裡求;到心外去求,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

王陽明的這一整套學說,就是“心學”。“心學”其實就是解決主導我們生活的心的哲學,它告訴我們,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心的問題。當心和我們的肉體一起來到世間時,它無關無礙,輕鬆自在;可當我們拼命地追逐外物時,心靈就會受到壓迫,它會讓你感受到它的吶喊,而你的心就再也不能平靜,一切致使我們苦惱的情感就不請自來。但如果你安撫心靈,不被外物所迷惑,那你和心靈就有了幸福的約定。這無疑是告訴我們,對一切我們帶不走的名利不動心才是心靈的要求,只有心靈平靜,才能得到幸福。換句話說,心外什麼都沒有。

如果你說心外有事,那事情可多了。會鑽營的人升官了,黑心的人發財了,不學無術的人在電視上胡侃,結果出大名了……這對你而言都是事,而這些事會讓你感到迷惑,心態浮躁,甚至感到憤怒。

所以王陽明認為,這些都是浮雲。世間成功的法則可能有千條百條,但你若也想要成功,成功之法應在你自己的心內求,絕不是會鑽營的人升官了,你就去學習鑽營;黑心的人發財了,你就去學習黑心;不學無術的人成名了,你也讓自己不學無術……到頭來,心外什麼都有,結果心內卻空空如也。

王陽明:到底什麼樣的活法才算幸福?

到底要如何做到心外什麼都沒有,這不是像說起來那麼簡單。在人生活的這個世界上,功名利祿是人人追求的目標,如果人人都在拼命地追求這些目標,也就證明很少有人能不受這些客觀環境的影響,把只求內心的幸福當作是一種目標。也許,正是因為這一說法實踐起來太難,所以我們才更需要它,因為它是幸福的源泉。

早年,王陽明少年得名,卻連續兩次參加會試,又連續兩次落第。當其他落第學子心情鬱悶、哭天搶地之時,王陽明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們以落第為恥,我卻以不得第動心為恥。”動心,就是心外有了事。讓心外之事牽著鼻子走,我們就活不出真我來,那就不是幸福之道。

王陽明的心學其實就是讓我們活出本真,用自己強大的內心來主宰我們的幸福。而“心外無事”其實就是讓我們遇到事時要波瀾不驚、不急不躁。你要相信,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只要你不去過分關注它,它就會從你的心裡慢慢消失。只要你不為事情本身所動,天下就沒有任何艱難困苦可以奈何你。

心外無事其實是心學的一條重要法則,它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超級強大的武器,那就是我們的心靈。我們要好好地利用它,因為通往幸福的路上絕不能沒有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