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西藏第四天:装备不行是硬伤

摩旅西藏第四天:装备不行是硬伤

摩旅西藏第四天:装备不行是硬伤

摩旅西藏第四天:装备不行是硬伤第四天:从峨堡镇到西宁,全程227国道,行程232公里。

早晨从峨堡镇出发,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心里挺高兴,昨天的大雨让我痛苦不跌,但愿今天一路天朗气清。在海拔3700米的祁连山脉腹地骑行,我的摩托车实在不给力,四挡最高速度50码,还动不动喘的不行。正在我艰难爬坡中,只听后面车声隆隆,十几个京牌的大排量摩托车蜂拥而上,纷纷向我鸣笛示意,然后便劲爆地从我身边疾驰而过。我看着他们绝尘而去的潇洒,再低头瞅瞅自己胯下这个瘦小的家伙,着实让我郁闷。

一个多小时后,天空乌云密布,瞬间便电闪雷鸣,我正准备取雨衣雨裤,老天像发了疯一样,暴雨便倾泻而下。当我穿好雨衣后,只听噼里啪啦的响声铺天盖地而来,脑袋便一阵生疼,定睛一看冰雹已经白刷刷的落了一地。我赶紧带上头盔手套,小心的跨上车,匆匆前行。单薄的夏季骑行手套实在禁不住冰雹的密集进攻,手被打的疼痛难耐,穿着厚厚的毛裤和冲锋裤,双腿也被冰雹砸的隐隐作痛。头盔倒也结实,只听跳棋般大小的冰雹在我的头顶使劲儿发着淫威,也狠劲儿的敲打在我的摩托车上,我甚至担心这强劲的冰雹会不会把我的油箱砸个窟窿。不一会儿,我的鞋子已经全部湿透,原本登山鞋就不防水,当时我也确实没有考虑到防水,手套买的是夏季的,但在气温30度以下骑行,手套必须是冬季加绒的。雨裤也短了好半截,导致裤脚被雨淋湿,在骑行中冷风直吹,没法保暖,唯独我上千块的冲锋衣比较给力。

猛烈的冰雹像低空扫射的机关枪,火力密集杀伤力不小,幸而现在夏季,冰雹落地很快就融化了,行车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近一个小时后,冰雹终于停了,我也从山顶骑行到了山底。这时才发现,不是冰雹停了,而是这里根本就没有下雨,更别说冰雹。路面干燥明亮,游客正在漫山遍野的鹅黄娇嫩的油菜花海中尽情的拍照。回首望望来时路,那里正如东坡所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迎头艳阳高照。看来这祁连山中天气变化多段,这里何止是十里不同天。在雄伟宽阔的山麓下,真的风景如诗如画,牛羊满山坡,牧民的帐篷里炊烟袅袅。近处金黄的油菜花铺满整个山脉,真的可谓花的海洋,花香扑鼻。抬眼遥望远处的山峰,白雪皑皑,与天同齐。

而此时,我看见了前面爬坡阶段见到的那些大排量摩托车,他们一行十几个,正在路边空地休息,同行的两位女士正在花丛中拍照。见我过来便招呼一同坐下聊聊。得知他们都是非同凡响之辈,其一人还是军队退役的高级干部。当他们几个细细看了我的衣着和车辆后,都各个摇头苦笑,我这才研究起了他们的装备。首先摩托车最小排量都是250,还有一个哈雷太子,也都价格不菲。他们在高海拔地区爬坡上山,丝毫不用担心动力的问题,轻松上100码。而我的125小车车,就像个小脚老太太,上山都颤颤巍巍。在看他们的衣着,都是高端的骑行服,据他们讲,一双骑行靴,就是上千块,靴筒高,而且带防水密封条,下再大的雨,他们丝毫不担心水进鞋子的问题。正说着,另一骑手拿起我的头盔,笑话说这个也能叫头盔?他们介绍说他们的头盔都是钛合金的,又轻又抗压。我接过他递过来的头盔,确实很轻,而且还带耳机。同时他们的车前后都加装了特别明显的爆闪警示灯,能保证引起旅途车辆的注意,最大程度确保他们的安全。他们车后和两侧都有行李箱,防雨更防摔。

我再看看自己已经湿透的鞋子,短半截的雨裤,还有可怜的薄手套,车上也没有安全警示灯,没有帅气的三个大箱子,只有一个扭扭捏捏的大背包。顿时感觉自己像个刚从农村进城的土包子,一副穷酸样,就像游击队遇到正规军一样。看着他们又一个个用轰隆的爆裂声将我远远抛在脑后,我再次被受到了残酷的碾压。想当年别人骑两千块的自行车,我却骑的是200块的自行车。但忽然我又想到,那些骑两千块自行车的,最终却没能成功到达拉萨,而我,却成功到达。望着我这个瘦小的摩托车,我不能嫌弃它,它虽不及那些大排量的摩托车,但最终它一定能成功带着我到达拉萨,又回到哈密!

装备不行是硬伤,但比起装备,更关键的还在于一颗勇敢执着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